灵溪二高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928962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灵溪二高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灵溪二高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灵溪二高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灵溪二高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灵溪二高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语文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灵溪二高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语文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溪二高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语文试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灵溪二高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段第一次月考考试 语 文 试 卷(必修一专题一、二)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灰烬(jn) 摭(zh)拾 四肢百骸(hi) 翘(qio)首以待B偌(ru)大 焦灼(zhu) 战战兢兢(jn) 汗流浃(ji)背C犄(j)角 思忖(cn) 不啻惊雷(ch) 恪(k)尽职守D吮吸(yn) 栖(q)息 挥斥方遒(qi) 妄自菲(fi)薄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商榷 斑澜 慰藉 良辰美景 B磕绊 落漠 沉湎 痴心妄想C敷演 戕害 游弋 苟延残喘 D震颤 晨曦 妥贴 金碧辉煌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

2、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腾”地跳下炕,拿了洗脸盆,盛满清水,端放在院子中央。低头一瞧,哟_!调皮鬼,还躲躲闪闪跟我捉迷藏呢。A月光果然映入水盆里了。 B月亮果然跳进水盆里了。C水盆里果然映入了月光 D水盆里果然跳进了月亮。4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D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5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到2007年,我们将在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一个非常光荣,同时也是非常艰巨的,我们正在为此不懈地努力。B罗木森由于工作

3、疲劳,营养不良,一病不起,多亏陈云光及时将他送到医院去治疗,不然罗木森不会痊愈得这样快。C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D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6下面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这寒冷的秋天,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 B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 C我独自伫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D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

4、向北流去。 7下列对诗歌相信未来中意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B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C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D鲜花收获的果实 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有了美好的归宿8选出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劝学选自荀子.劝学,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之一,在人性问题上,倡导人性本恶。B赫尔曼黑塞,生于法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C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师说”就

5、是说说关于从师的事情。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六艺”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910题卜算子咏梅 陆 游驿处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9对两首词的词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意为当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之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凋落的花瓣处在万花丛中,仍露出欣慰的笑容。B“一任群芳妒

6、”,表明了作者面对排斥、打击而无可奈何的心境,孤独苦闷的心情。C毛泽东的词用“飞雪”、“悬崖”、“百丈冰”,写出了梅花凌风傲雪,不畏严寒的品质。D“驿处”、“断桥”、“黄昏”、“更著风和雨”,写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荒凉、恶劣,写出了受到打击的情景。10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词均以写景入手,通过景物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梅花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效的背景。B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高尚品德的优秀品格。C两首词的意境是不同的。陆游的词流露出寂寞无奈、孤芳自赏的消极心态,毛泽东的词则表现了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D毛泽东词中的梅花是威武不屈的,迎

7、着严寒冰雪,傲然挺立,坚持真理的革命者形象,陆游词中的梅花则是封建士大夫既保持节操,又消极无奈情景的写照。二、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列1113题。(共13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8、,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

9、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11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圣益圣,愚益愚C而耻学于师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翻译错误的一项:( )(2分)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洪亮) B而绝江河(横渡)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学问)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13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9分)(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0、 句式: 翻译: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式: 翻译: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句式: 翻译: 四、作文基础语言描写(15分)14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语言描写。急促而又清脆的下课铃响了。同学们精神为之一振,习惯性地挺了挺腰,望了眼窗外外面天气可真好!可是语文课并没结束。老师依旧抑扬顿挫地讲解古文:“下面,我把整篇课文连起来翻译一遍“ ”“ ”“ ”“ ”同学们纷纷议论着。请将同学们议论的话补出来,至少写出三种人的不同议论,且应能反应出不同类型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200五、语言运用(6分)15以下是香港大学2011年在内地招生的部分面试题目(3分)1对低碳生活的

11、看法。 2谈谈关于整容的看法。3如何看待丁克现象。 4你对谷歌退出中国的看法?5对富士康跳楼事件的看法。 6谈谈艺术和色情的关系7谈谈对醉酒驾车的看法。 8赞不赞成中国禁吃鱼翅?9.企业除了以盈利为目的外,还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试题的特点。答: 16按照所给文段的思路,仿照相应的句式,将文段补写完整。 (3分)人生中难免有些事情不尽如人意: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却只是一颗不起眼的星星;也许你想成为大海,_;_,却只是一根细弱的小草。这个时候,请不要失去人生的方向。只要珍惜自己,坦然接受自己,你会惊喜发现平凡的你也有自己美丽的风景。六、默写下列各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17(1)恰同学少年,_,_。沁园春长沙(2)故不积跬步,_;不积小流,_。劝学(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师说七、写作。(4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这是一个“独生”年代,独立、独处、独行、独享是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独特之处。请以“生于独生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