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聊城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模拟及答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92814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度—聊城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模拟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0年度—聊城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模拟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0年度—聊城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模拟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0年度—聊城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模拟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20年度—聊城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模拟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度—聊城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模拟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度—聊城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模拟及答案.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聊城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资料仅供参考 聊城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教育(狭义)(2)18( 、 )学校教育18(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她们培养成一定阶级或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最近发展区(2)22( 、 )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概念,她指出:我们至少应该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我们称为儿童的现实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独立演算习题的水平;另一种水平是儿童在成人的引导和帮助下演算习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存

2、在差距,这个差距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3、环境决定论25( )环境决定论者把人看成是环境的消极适应者,片面夸大环境的作用。中国古代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些说法都夸大了环境的作用,最终导致机械唯物论。4、教育目的45( )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为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5、教育目的(狭义)45(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6、教育制度(2)55( 、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

3、则。7、学校教育制度56(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8、课程计划65( )课程计划也称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9、教学79(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10、教学过程80(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觉调节自己的兴趣和情感,掌握科学文化基

4、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基础的活动过程。11、教学模式94(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12、教学组织形式98(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13、班级授课制98(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已有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14、教学评价103( )教学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经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

5、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15、自我评价105( )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自己做的作业、试卷、其它学习成果进行的评价。16、德育过程(2)119( 、 )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17、学校管理147(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经过合理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充分发挥学校人、财、物、时诸因素的最佳功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活动。18、六艺(2)155( 、 )六艺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由礼、乐、射、御、书、数构成,中心是礼、乐。六艺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形成于西周时期。因为当时政局稳

6、定,经济文化空前发展,教育方面逐渐增加了政治伦理内容,形成了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19、稷下学宫(2)158( 、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位于齐国都城稷下而得名,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它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的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它的特点是: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尊师重道、待遇优厚,管理规范。20、学记171(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战国末期思孟学派所著,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概括,论述了教

7、育的作用、目的、任务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方法、教师及师生关系,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21、“癸卯学制”(2)223( 、 )19 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又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癸卯学制纵的方面把整个学程分为三级七段,横的方面除直系各学堂外,另有师范教育及实业教育两个系统。22、“五育并举”231( )19 初,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她认为,五育不可偏废,其中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

8、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为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以追求实体世界之观念为目的,为超秩政治之教育。 23、苏格拉底方法(2)276( 、 )苏格拉底方法就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经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这一方法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也被人们称为问答法、产婆术。24、新学校运动345( )新学校运动亦称新教育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

9、、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 25、道尔顿制352( )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学家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立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其教育方法以道尔顿实验室计划命名,一般简称“道尔顿制”或“道尔顿计划”。帕克赫斯特提出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学生用“公约”的形式确定自己应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同时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26、教育心理学374(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

10、学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揭示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个方面。27、有意义学习399( )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28、发现学习406(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一些事实和问题,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的一种学习方式。29、先行组织者407(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而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30、学习动机(3)423( 、 、

11、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31、程序性知识434(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个体的用于具体情境的算法或一套行为步骤。32、学习迁移441( )学习迁移即知识的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对新的学习的影响。33、心智技能446(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经过学习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34、学习策略453(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35、元

12、认知(2)456( 、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解这些过程的能力,或者说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二、简答题1、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17( )一是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二是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三是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四是教育制度逐步完善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6( )一是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二是教育主要经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三是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3、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制约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32( )一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二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三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

13、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四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受教育权五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4、请简述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精神49、51( )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它的基本思想是: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资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中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5、 简答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2)66( 、 )(1) 学科课程

14、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不同的学科,分科进行教学。活动课程也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经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而编制的课程。这两类课程各有其优缺点。其中学科课程往往忽视儿童现实的兴趣和需要,极易与生活和经验脱节,而活动课程过于重视灵活性,缺乏规范性,其教学过程不易理性的引导,对教师要求过高,不易落实与实施,因而受到批判。(2) 课程的一元化与多样化课程的一元化主要是指课程的编制应当反映国家的根本利益、政治方向、核心价值,反映社会的主流文化、基本道德以及发展水平,体现国家的信仰、理想与意志。课程的多样化

15、主要是指课程也应当广泛反映各个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坚持课程的一元化有助于民族融合,全国人民的凝聚,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统一、强盛和进步。可是课程的多样化有助于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尊重不同地区、群体和个人的差异、特色及其对教育与课程的追求,有助于肯定各方面的独特价值,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增进社会的民主、公平,促进社会与个人都能更加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一元化或者多样性,而是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6、简要论述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73( )一是追求卓越的整体性课程目标二是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讲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7、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主要有哪些?80( )一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力和实践精神三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四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