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电子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92427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4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管理心理学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管理心理学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管理心理学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管理心理学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电子教案(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一、教学目标: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掌握管理心理学及其相关概念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及其相关概念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二、组织、管理与管理学的概念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一、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一)心理技术学(二)霍桑实验(三)群体动力理论(四)需要层次理论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美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二)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现状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及理论源泉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源泉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2、与方法一、学习和研究管理心理学的意义(一)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挖掘人的潜在能力。(二)重视对人性的研究,并把对人性的认识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三)重视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作用结合起来,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四)重视领导行为的研究,调节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三、学习和研究管理心理学的方法(一)经验研究1. 观察法2. 问卷法3. 谈话法4. 案例研究法5. 内省法(二)实验研究1.自然实验2.实验室实验(三)测验研究1.标准化测验2.社会心理测验第二章 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一、教学目标:了解管理心理学学科发展史上的基本理论,掌握并领会各理论中的管理思想精华。 二、教学内容第一

3、节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一、古典管理理论(一)古典效率管理1.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巴贝奇 艾默生2.主要观点(1)认为劳动分工能够提高生产率,管理的核心就是效率和盈利(2)认为要考虑以人性观作为管理理论建立的依据(二)科学管理理论1.代表人物 美国工程师 泰勒2.主要观点(1)主张管理者应寻求最好的工作方法以及选拔、训练职工的方法A工作方法标准化B选拔和训练工人(2)认为应以标准工作时间和差别计件工资制科学地进行管理,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吉尔布雷斯(三)古典组织管理理论1. 代表人物 法约尔 韦伯 厄威克2.主要观点(1)强调企业组织中的人际关系(2)主张在企业组织中建立指挥

4、体系,使管理人员职业化(3)认为人的能力、性向应与工作性质相匹配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一)早期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早期的研究侧重于关注职工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需要的满足,由此得出的理论观点称为“人际关系学说”1.代表人物 美籍澳大利亚学者 梅约2.主要观点(1)认为人是“社会人”而非单纯的“经济人”(2)非正式与正式组织并存于组织中且相互依赖,关键是管理者要注意将其引向正式组织的目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全面提高职工需求的满足程度,从而提高士气和生产率。(二)后期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后期的研究侧重于关注员工是否能自我满足、自我实现和是否有成就感。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后期的发展主要

5、集中在四个领域1.有关人的需求、动机和激励问题。主要理论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奥德佛的ERG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韦纳的归因理论,弗罗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2.把行为激励和人性假设结合起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代表性的理论有: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3.企业组织的领导行为方式问题著名理论有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图理论4.企业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与人际关系问题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 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理论三、现代管理理论(一)系统学派的管理理论1.代表人物 卡斯特 罗森茨韦克2.主要观点(1)强调管理的系统观点,要求管理人员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协作观念和动态适应外

6、部环境的观念,既不能局限于特定领域的专门职能,又不忽视各自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认为系统管理就是将组织拥有的全部资源整合,为达成组织目标的系统,使管理的各项职能围绕组织目标发挥作用(二)决策学派的管理理论1.代表人物 西蒙 罗奇2.主要观点(三)经验学派的管理理论1.代表人物 德鲁克 戴尔2.主要观点(四) 权变学派的管理理论1. 代表人物 在管理的组织结构方面的权变有:伯恩斯在人性方面的权变有:莫尔斯2.主要观点(1)强调管理的权变观点(2)特别重视对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研究,要求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选用适当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五)管理科学学派的

7、管理理论1.代表人物 伯法2.主要观点(六)组织文化理论1.代表人物 彼德斯 沃特曼 威廉.大内2.主要观点(1)提出“7S”管理模式,即企业组织成败的关键有7个因素:战略计划、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硬件) 体制、作风、技巧、共同的价值观(软件)(2)认为人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是由所处的组织文化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人的行为(3)组织文化,又叫企业文化、公司文化。一般指一个组织内部人们共同遵守、奉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传统作风,制约着一切管理政策和措施。其中价值观是核心内容。在我国称之为“企业精神”,在日本一般叫“团对精神”。(4)倡导管理者应创建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组织文

8、化并以其引导人、约束人、凝聚人、塑造人第二节 西方管理心理学关于人性的假设及管理一、人性假设与管理心理学的出发点(一)人性与人性假设 所谓人性,就是指人的本性,即人的本质属性。对人的本性及行为的假定,就是人性假设。(二)管理心理学的出发点组织管理首先而且主要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者组织、领导、控制和激励员工不同方式,都是以他们对人性的假设依据的。换句话说,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每一项管理措施,每一种管理手段和方式等一切管理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某种关于人的本性及行为的假定,并影响决定着者行为的走向与性质。二、人性假设理论与管理(一) “经济人”的假设1.“经济人”与X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自身

9、最大利益人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的企业家作为“经济人”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作为“经济人”则要追求最大限度的工资。一般人生性厌恶工作,并且设法逃避。对大多数人都必须强施威压,严格管理才能促使他们努力完成工作目标。大多数人都乐于为人所督导,回避责任,不思进取,企求安全。 持上述“经济人”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泰勒; 吉尔布雷斯 ; 闵斯特堡2.“经济人”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 “以任务管理”为重点。 施行“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策略。 只需少数人参与管理,反对员工参与管理。3.关于“经济人”假设X理论的评价 首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存在的原因与合理性,但过于极端。其次,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方法极

10、大改进了以往的混乱管理,明显提高了工效,但缺乏对人性全面、深入的理解与尊重。再次 泰勒的奖励制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会造成严重后果。(二)“社会人”的假设1.“社会人”与人群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激励的效果不只来源于金钱,也来源于人的全部社会需要。工作的初始意义已经弱化,人们更希望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 寻求乐趣和意义。人在所处群体的社会力量中受到的影响,要大于管理中的激励和控制。工作效率的高低,随上级满足员工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2.“社会人”假设的相应管理措施 管理者除关注工作任务外,更应关心人,并设法满足其在工作过程中的各种社会需要。 管理者不应只重视计划、组织和控制等,

11、而更应重视员工间的人际关系,养成他们的归属感和集体感。 提倡集体奖励(目的是发挥群体对个人的影响),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管理者的职能不应局限于自上而下活动方式,而应在上、下级之间起联络员的作用 让员工参与管理,满足其社会性需要。3.对“社会人”假设人群关系理论的评价 认为人际关系对于激发动机,调动积极性是比物质激励更为重要的因素。这对于组织制定和实行管理制度、决策制度、奖励制度,既克服平均主义,又增进员工队伍内部的团结,培养群体凝聚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假设与理论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消除劳资矛盾。(三)“自我实现人”的假设1.“自我实现人”与Y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为“社会人

12、”的观点虽然比“经济人”观点提高了对人的需求境界的认识,但也只是涉及了爱与归属的需要,而忽视了员工通常最关心、最重视的成就需要,也就是对工作的胜任感、价值感和满足感,而这些体验能满足员工最高层次、最高境界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 赫茨伯格认为:A、成就需要是存在于工作本身的“动力因素”(激励因素)而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前四个层次则是“保健因素”(环境因素,也叫卫生因素)。B、保健因素固然重要,离开它人们就会不愉快或不满,以致不能安心工作,但仅有保健因素也只能使人们不抱怨,而不会使他们从内心感到满足并追求最大的效率、更高的目标,作出创造性的成就。C、管理者不能撇开工作任务的性质和意义去考虑物质诱

13、因和人际关系,而应尽可能使工作安排得更有意义、更富有挑战性。 阿吉里斯认为:A、人的需要和行为目标决定于他的成熟程度。B、传统管理的盲点在于向来不考虑人的成熟度高低,而总是把人当成不成熟的个体加以对待,这就必然影响人们的积极性。C、管理者应根据人的成熟程度,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并创造条件使人在工作中得到锻炼,促其成长、成熟,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否则,人们就会变得忧虑、沮丧,并会以违背组织目标的方式行事。 2.“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相应管理措施 管理重点的转变。 管理者职能的改变。 奖励方式的调整。 管理制度的更新。3.对“自我实现人”Y理论的评价 “自我实现人”假设的提出,有助于加强对当时历史背

14、景下人性的认识和行为积极性的调动。P54 麦格雷戈提倡的Y理论,重视人们内在的精神需要尤其是高层次、高境界的自我实现需要,这无论是对只重视外在诱因的X理论,还是仅重视了部分精神需要的人群关系理论而言,在揭示人性的深刻性、全面性以及相应管理措施方面都是一个进步。P54人虽非天生懒惰,但也不是天生勤奋的。人的发展也不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而是受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大小系统中的诸多因素影响制约的。(四)“复杂人”的假设1.“复杂人”与超Y理论的基本观点(祥见P55) 人的需要是丰富而 复杂的,且各不相同,需要的层次也因人而异。 即使在同一时间内,人的需要和动机也有所不同并发生变化。 人的需要和动机会随着工作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需要和动机不同,就会对不同、甚至是同样的管理方式产生不同的反应。2.“复杂人”假设的相应管理措施 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提高管理效率。 根据组织情况不同,采取弹性、应变的领导方式,以提高管理效率。 善于发现员工在能力、动机、需要、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和奖酬方式。3.对“复杂人”超Y理论的评价 主张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人采取灵活机动的管理措施。该观点具有辨证思想。 “复杂人”的假设只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的一面,在某种程度上忽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