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肉制品深加工项目方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895181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46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列肉制品深加工项目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系列肉制品深加工项目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系列肉制品深加工项目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系列肉制品深加工项目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系列肉制品深加工项目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列肉制品深加工项目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列肉制品深加工项目方案.doc(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项目概况1.1概述1、项目名称:年产1万吨系列肉类产品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2、承办单位:安徽五源食品有限公司3、项目负责人:*4、建设性质:新建1.2项目单位概况安徽五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综合型公司。该公司计划依托现代食品工业技术,立足阜阳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致力于现代食品及农副产品产业化加工基地建设,通过合理的产业综合布局,不断向市场提供差别化的肉类休闲等营养食品。通过高新技术,使生产过程节能高效,产品绿色无污染。以优异的产品和技术赢得市场和政府支持,促进阜阳的现代食品工业发展,并积极推动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也为公司和投资人赢得高额的资本回报。从创建初始,

2、该公司的核心创始人就明确了公司的发展目的,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该公司的发展目的为:创新一流技术,经营一流产品,追求一流服务,营造一流品牌,攀升一流公司。为了实现公司的发展目的,该公司在本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计划在安徽阜阳太和县工业园区A区上马农副产品产业化深加工项目,按照公司生产经营发展规划,近期重要开展牛肉、鸡、鹅、鸭等其他肉类休闲食品的深加工业务。随着项目的分期建设实行,安徽五源食品有限公司必将为进一步推动太和的食品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的发挥更加重要的积极作用。1.3编制依据和范围1.3.1编制依据(1)国家计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

3、南(2)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23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4)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8)食品公司通用卫生规范;(9)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J6-85)(10)工业公司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23)(11)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12)工业公司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1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23)(14)安

4、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皖政办202364号(15)阜阳记录年鉴(2023)(16)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基础资料。1.3.2编制范围针对本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规定,对其建设的背景、建设的意义和市场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在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进一步分析论证了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的合理性与实行的可行性。其重要内容如下:(1)项目市场分析(2)建设条件与选址(3)技术设备工程方案(4)节能与环境保护(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7)项目的结论及

5、建议1.4项目基本情况1.4.1项目建设的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现代食品科学生产技术为依托,以生产优质安全的熟食肉制品为己任,创建一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建设一流的肉食品生产基地,打造一流的肉食品品牌。以项目建设为基础,结合阜阳市“6611”工程规划,积极壮大阜阳市食品产业规模,滚动发展,带动本地食品加工业及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全面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1.4.2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与规模本项目一期规划占地20230.0平方米(合30亩)。设计总建筑面积24900平方米(计容面积),其中:建设标准化生产厂房10000平方米,仓库用房6000平方米,冷库

6、3000平方米,综合办公用房2600平方米,职工生活用房及其他辅助用房3000平方米,锅炉房300平方米。配套建设道路、停车场、绿化及给排水、变配电、消防系统、环境保护设施等公用辅助设施;引进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购置现代化的熟食肉制品深加工生产线,以及制冷设备,食品研发、检测仪器设备和其他辅助生产设备。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00吨系列肉类产品的生产能力。所有项目建成后,将形成1万吨的产能规模。1.4.3项目选址项目选址位于安徽阜阳市太和县工业园A区。1.4.4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7143.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275.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793.3万元。计划通过如下渠道筹集项目

7、建设资金:申请银行贷款2400万元;其余建设资金由业主单位自筹解决。1.5项目建设的背景1.5.1地区背景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东临涡阳、利辛,南依阜阳,西接界首,北与亳州为邻,西北与河南郸城接壤。东南经凤台、淮南去合肥200公里,西北经淮阳、西华去郑州307公里。东去津浦路至蚌埠209公里,西去平汉路至漯河210公里。县境南北长52公里、东西宽60公里,面积1820平方公里。人口162.7万人,辖31个乡镇。太和是一个农业大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并素有“椿樱之乡”之美誉,传统的农业大县正在加速向现代化农业强县转变。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优质粮油、畜牧、水产、

8、林业、药材五大支柱产业,并形成了8个重要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27个,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34家,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形成,公司经营稳步推动。太和工业园区是2023年经安徽省阜阳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8.79平方公里。位于县城北部新区,京九铁路、漯阜铁路纵横穿境,内设个站;105国道、308省道、南(京)洛(阳)高速、东(营)深(圳)高速贯穿全境;颍河航线入淮河进长江直达上海;距合肥骆岗机场、郑州新郑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全程高速,仅需两三个小时。太和县工业园区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人力、农产品等资源丰富。是抱负的投资场合 。为

9、了鼓励、吸引客商来太和投资,园区对所有入园公司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了投资审批程序,凡重要资料完备的均可一次性办结相关手续。重大项目是“一个项目、一个县领导、一套班子、一条龙服务”,实行项目专人全程跟踪服务制和环境建设责任制、急办工作挂牌督办制,特事特办。1.5.2政策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轻纺行业要强化环保和质量安全,加强公司品牌建设,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要“制定支

10、持公司技术改造的政策,加快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支持公司提高装备水平、优化生产流程,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资源综合运用水平。鼓励公司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产品升级换代”。2、阜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实行工业发展跨越工程 。围绕做大总量、转型升级,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骨干龙头公司,大力发展中小公司,提高公司间分工协作和配套能力,促进要素集聚、公司集中、产业集群。重点抓好煤电、化工、食品加工、再生资源综合运用、机电、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林产品加工八大支

11、柱产业,建设煤电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专用车、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示范六大基地,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哺育千亿元产业和百亿元公司”。“食品加工产业要以一批重点公司为龙头,发展肉制品深加工、蔬菜速冻、营养方便食品、专用面粉、功能饮料、绿色食品等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档次,扩大经营规模,增强传统产品和优势公司竞争力”。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连续发展。”要“优

12、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本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23年本)鼓励类农林业:“农牧渔产品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与综合运用”等条目。本项目符合行业和地区发展规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1.5.3产业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改革开放30数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食品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十二五”时期,食品

13、工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对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等做出了重要奉献,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胡锦涛总书记2023年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指出:“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为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国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观念、健康观念的变化,食品更多地在风味化、时尚化的基础上,迈向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低糖、低盐、低脂、低热量、高纤维是一个发展趋势,功能食品、功能饮料层出不穷,并逐渐走上国民一日三餐的餐桌。大众食品功能化,功能食品产业化正在成为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趋势

14、。中国食品工业是工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又是与三农联系最紧密的经济板块。支撑中国食品工业高速发展的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中国农业的高速发展,为食品工业提供了日益丰富和充足的原料;二是居民收入的提高,形成了一个活跃的需求旺盛且不断提高的“全球第一大食品市场”,它由此哺育了中国食品工业连续2023的高速成长。随着着中国食品工业连续2023保持产值两位数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食品科研与教学队伍获得同步增长,实力也显著增强。2023年,全国食品类院校已由30年前的局限性10所成长为235所,同时100余个食品科研院所的装备水平及研发能力亦大幅提高。中国食品科技界用30年的时间,铸就了全球基数最大

15、的科研、教学方阵,以此为依托形成了自身重要的学术积累,逐渐哺育了中国食品工业连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即理念的更新、优秀的科技人才及团队的形成,而2023年一大批“十一五”期间食品科研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亦为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创新的活力,这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宝贵财富。就食品工业而言,“十二五”期间最重要的变化,是由以消化吸取为主的跟进式开发,向自主创新型的发展模式转变,这将促成中国食品工业最重要的转型,由此中国食品工业将完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转型与突围,食品产业的发展将进入攻坚期。业内专家认为,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应有忧患意识,应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探寻连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并

16、一一破解。未来一个时期内,应当深切关注我国食品科技与产业快速发展背后的四大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是关注环境污染与粮食安全对中国食品工业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的影响;二是关注以速度为主的行业发展模式的制约及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产业附加值的挑战;三是突破食品安全及产业链安全这一道德、法规、技术这三层发展瓶颈的挑战;四是集中优势力量,合力解决中国居民日益恶化的饮食健康与安全的挑战。这将是我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中必须破解的难题。对四大挑战的应对及解决方式,将深刻地改变中国食品工业此后的发展走向。1.6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1、是开发项目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十二五”的时期,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广大居民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