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讲义(2).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882706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讲义(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讲义(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讲义(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讲义(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讲义(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讲义(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讲义(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圳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与咨询中心.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课程讲义第三讲 探索自我状态,完善自我意识人的行为、想法和感受状态在随时发生变化。有时我们像小孩、有时像成人、有时像父母。一、自我状态的基本类型自我状态是一种思想与感觉一致,藉由一套相对应的行为模式表现于外的自我的状态。自我状态可分类三大类:儿童自我状态(C)、成人自我状态(A)和父母自我状态(P)。 儿童自我状态是一个人以自己过去(特别是幼时)的方式来思考、感觉、并表现的部分。代表从前小时候的人格部份。 最典型的字眼是:“我要”、“我不要”。儿童自我状态是创造力、娱乐消遣及生命力的来源,是生命常新的来源。 父母自我状态是一个人从父母(或是

2、其它具父母般影响力的人)学习而来, 整合到自己人格的部份,当一个人在父母自我状态时,外显行为会表现得像自己的父母,而内在的想法和感觉亦然。父母自我状态的功能在于照顾或控制别人。其注重价值观、道德、伦理、文化,主要来自自己的父母,且会在不知不觉中会做出和自己父母相同的行为、动作、语言、态度等等。当人的行为、思考、感觉的方式是针对此时此地发生的事件的反应,并能利用我的能力,我就是在成人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是一个人利用既有的资源来思考、记忆、并应用的部分,通常以不带感觉的方式来表现。属于此时此地的一部份。它像监听器一般,监督自我状态,分析来自父母或儿童自我的讯息。A重视思考,对事情做选择,做决定或

3、评估。儿童自我状态重演儿时的行为、想法和感受成人自我状态针对此时此刻所反应出的行为、想法和感受父母自我状态拷贝自父母或父母形象的人的行为、想法和感受二、自我状态的功能分析在人际交往时,个体所表现出来的自我状态可根据其功能进一步划分为五种:控制型父母自我、养育型父母自我、成人自我、适应型儿童自我和自由型儿童自我。(1)控制型父母自我(CP),一种以控制、批评为倾向的父母自我状态的表现部分。控制、批评别人、替别人界定人生与现实是什么,用自己的思考去对待别人;一般以理想、良心、责任感及偏见等严格的价值判断和道德伦理观为主,但时也具有维持社会秩序及追求理想等肯定的一面。表现特征:常以“你应该”、“你必

4、须”、“你给我听着”、“不可以”、“我不能”、“我一定要”、“我告诉你多少次”、“如果我是你”、“愚笨”、“懒惰”、 “又来了”、“荒唐”、皱眉、紧闭双唇、摇头、令人害怕的眼色、双脚轻轻地敲着、手叉腰、双手在胸前交叉、握拳、啧啧声、叹息等言行出现,而这些言行中具有批评、纠正、处罚、严守传统规范、偏见、吹毛求疵、不信任的、霸道的、量狭的、苛责的等性质。 (2)养育型父母自我(NP):是一种以保护、呵护或指导为倾向的父母自我状态的表现部分。表现特征:常以唠唠叨叨的、 “多吃一点”、“不可以”、“累了吧”、“休息一下”等言行出现,这些言行中具有善解人意、体贴关怀、原谅包容、赏识别人的优点、溺爱等性质

5、。 (3)“成人自我状态”(A):是一个人以现实的感觉、思考的态度来对事情进行选择、做决定或评估的表现部分。这种自我状态的积极方面是重视思考、做事有责任心、有理智、尊重别人及专注、平衡、镇定、客观的、不带激情的、不会情绪化或批判的,消极方面是过于理性;以客观和理智的思维为重要标志。表现特征:常以“根据”、“建议你”、“我的考虑是”、“我个人的看法是”、“为什么”、“何时”、“何处”、“如何”、“我知道”、“客观”、“我觉得”等言行出现,而言行中具有客观、理智的思考来评估和做决定,能适当处理现时的问题的性质。(4)适应型儿童自我(AC):是一种以某种方式适应外界权威以达到存活的目的,渴求别人的赞

6、同,减低焦虑感的表现倾向的儿童自我状态。表现特征:合作、顺从、妥协、压抑、无奈、不满现实、拖延等。适应型儿童自我又可以分为顺应型儿童和叛逆型儿童。(5)自然型儿童自我(FC) :是以年轻、冲动、天真、富于表情等为表现倾向的儿童自我状态。如当需求满足时,表现欢乐的情绪;当需求未能满足时,表现愤怒的情绪。又如:饿了就吃、累了就睡等。再如一个老人坐在公园凳子上,兴奋的舐着冰淇淋;或者一个中年妇女兴奋地沿着海滨跳跃。常常发出“哇!真好。”、“真是高兴。”之类的感叹,能哭能笑,充分表达自我感情。表现特征:常以 “我希望”、“我要”、“我不管”、“我猜”、“我长大以后”、“大一点”、“好一点”、“我为什么

7、”、“我痛恨”、“我好想”、“要是”、“好棒喔”、“我觉得”、“我不敢”、“但愿”、流眼泪、噘起小嘴、发脾气、声调提高、眼球转动、大笑、目光转下、咬指甲、吃吃笑、坐立不安、勃然大怒、唉声叹息等进行表现,具有天真、热情、好奇的、爱冒险、爽快、多话的、自私、纠缠、哭闹、冲动、善变的、依赖的、无耐心的、喜乐恶劳等性质。 CPNPAACFC控制型父母自我养育型父母自我成人自我适应型儿童自我自由型儿童自我每个人都可以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自我状态,但可以将这些自我状态归为三类:过去的、现在的和复制外在的;每个人都会在不同时间处在不同的自我状态当中,人和人的差异就体现在这些自我状态的分配上;每种自我状态都是有

8、功能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良好指的就是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合适的自我状态。三、自我状态与社会适应自我状态是人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适应良好的人会允许自己依情境之不同而决定呈现不同的自我状态,并且能够维持三者的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差异与冲突,成为人们内在不和谐、不一致的原因,会造成个体生活与行为的混乱。 社会适应不良的原因,可从自我状态的角度理解为:不适宜的自我状态、污染、排除、冲突以及成人自我功能虚弱。(1)不适宜的自我状态在社会适应的主要领域,如人际沟通、工作学习和生活/情绪中个体所使用的自我状态与情境不适应,故而产生相应的适应不良。例如在人际沟通领域的控制行为、依赖行为、回避行为、反叛行为

9、和自我中心等;在学习工作领域所表现出来的拖延行为、完美主义或工作狂;在生活情绪方面则以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表现出来。(2)污染有时人会把儿童自我或是父母自我的内容,误以为是现实的成人自我的内容,这就称作成人自我受到污染。把父母自我里的观念当作成人自我里的事实,就是父母自我对成人自我的污染。这被称为“偏见”。例如:“做家务是女人的事情”、“一定要超过别人”、“你要不断努力,不能休息”、“不要相信陌生人”、“不能让别人知道你的感受”、“你必须做到完美”、“做男人不能哭/男人别那么娇气”等。将小时候的信念当作是事实,这是儿童自我对成人自我的污染,被称为“妄想”。例如:“我从来都是不幸的”、“大

10、家都不喜欢我”、“我真的没希望了”、“人真恐怖!”、“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只要,我就一定是好的”。有时人会受到双重污染,即一个人重演父母自我的信念,同时儿童自我的想法也表示赞成,而成人自我把二者都当成是事实。例如:“人是不能信任的”“我永远都不会相信任何人”、“人要多为别人着想”“我的事情不重要”。(3)排除人有时会出现把一个或两个自我状态关闭起来,这种现象就是排除。排除父母自我的人,缺乏规范,也不懂管理自己,或者缺少关心和同情。排除成人自我的人,没有了解事实的能力(无法现实检验)。排除儿童自我的人,缺乏自由和情感只有父母自我的人,教条、操纵,常将他人看做孩子。只有成人自我的人,就像机器。

11、只有儿童自我的人,完全情绪化,“不成熟”、“歇斯底里”。注意:人不可能完全排除某个自我状态,只是表示他很少表现出某个自我状态。(4)冲突自我的不同方面产生冲突,精力不断耗竭在这些冲突纠结之中,导致成人自我无法正常工作,感觉“卡”住了。冲突往往发生在儿童自我状态(C)和父母自我状态之间(P)。比方说有位同学的父母在她小时候经常说“勤能补拙”、“工作才能体现人的价值”、“你现在还在15名,你什么时候能进前10名”、“现在你是第10名,你前面还有9个同学,你应该更努力一点”这位同学将父母的这种要求内化成一种父母自我状态,同时也在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AC)当中听从父母的要求,不断努力,将自己的时间都安

12、排用于学习,没有任何娱乐和休闲时间。但是她内心也有自由儿童(FC)的部分,这部分的她很想休息,想玩耍,想逛街,而这种享乐和休息的需求就与她内化的父母自我的命令产生了冲突。冲突的结果是,她要么处在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之中,不断给自己安排学习和工作,直至身体疲惫不堪影响效率,她感到苦恼但又停不下来;或者她进入叛逆型儿童自我状态,故意放大自己的享乐和休息的需要,但她总是在享乐和休息之后感到空虚和一种自责。常见的冲突有两种,一种是人在小时候为了获得父母的肯定而根据父母的要求做事情,当他长大后就像被无形的鞭子驱策着一样做事情;另一种情况是人在更小的时候有许多需要,但当他向父母表达和寻求满足这些需要的时候,

13、遭到父母的排斥、拒绝或忽视,于是长大之后每当他产生这些需要的时候,似乎就立刻触碰到了父母最初的反对,不得不再次压抑。第一类冲突包括:n 我做得很好,想你表扬我要完美!n 我想表达我的感情要坚强!n 我想休息一下要更努力!n 我有自己的需要要讨好别人!n 我想慢慢来要快!第二类冲突包括:我想活下来,希望你接受我不要存在我想亲近你,希望你爱我不要亲密我想你重视我不要重要我想独立不要长大我想开心、想依靠你不要像个小孩我想做真实的自己不要做你自己我想有归属不要归属我想健康(正常)不要健康(正常)我想成功不要成功我感到好奇,想探索不要思考我有很多感受想表达不要感受(5)成人自我功能虚弱社会适应良好的人,可以在不同场合自由而适当地使用相应的自我状态,污染与排除情况也很少发生;社会适应的实质在于个人如何面对和处理现实问题,所以成人自我功能非常重要;成人自我就像肌肉,越锻炼越发达;成人自我需要处理的现实事宜:人际关系、情感、亲子关系、学习、工作、自我规划和管理。心理学人物:艾瑞克.伯恩与交互分析学(Transactional Analysis ,TA)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在其工作实践中创造了具有良好助人效益的交互分析理论(TA),或翻译为“沟通分析”和“相互作用分析”,其核心概念就是自我状态,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咨询、教育和企业管理当中。推荐阅读:我好,你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