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技艺教育的传承与发展.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882559 上传时间:2024-0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德镇陶瓷技艺教育的传承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景德镇陶瓷技艺教育的传承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景德镇陶瓷技艺教育的传承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景德镇陶瓷技艺教育的传承与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德镇陶瓷技艺教育的传承与发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景德镇陶瓷技艺教育的传承与发展景德镇陶瓷技艺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夏群夏瑛(景德镇夏瑛艺术陶瓷工作室,江西景德镇333000)摘要:本文系统介绍了景德镇的陶瓷技艺教育的三个时期,即古代技艺教育的父子家族世袭制,后来的行帮师徒制和近现代的学校教育制。以及每个时期陶瓷技艺教育的特点,阐述了其对后来景德镇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的推动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技艺教育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的陶瓷生产有悠久的历史,陶瓷教育与陶瓷生产紧密相联,陶瓷生活的发展过程,也是陶瓷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景德镇的陶瓷技艺教育也应“始于汉世”了。 景德镇的陶瓷技艺教育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即古代

2、技艺教育的父子家族世袭制,后来的行帮师徒制和近现代的学校教育制。 1古代父子家族世袭制的陶瓷技艺教育管子小匡上记载:“工之子常为工”。这表明古代任何生产技艺传授都是以父传子的形式进行的,而且只传子,不传女,许多绝技被视为传家宝。当然陶瓷生产领域中的技艺教育也不例外,也是以父传子的形式进行的,形成了一种父子家族世袭制的陶瓷技艺教育。每一户工籍匠的家庭组合,既是生产单位,又是施教场所,既要对子孙进行君臣父子的人伦教育,又需要对自己的后代进行严格的技艺训练。这种世代相传的家庭式的教育,一技之长,世代相传,靠其衣食,促使其在技艺上不断钻研、总结、改进和提高,不断出现新生力量,甚至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的境界。如结窑这门手艺,“精其工而供其役者,为景德镇魏氏,专其业而得其传,他族无与也”。所谓自“元明以来,无异也”,其他族的工匠是无法代替的。魏氏结窑,有师法秘传,他们排砌窑砖,每粘一块,只试三下,就紧粘不动,砌窑所用的泥浆,制法也有独创,不同于一般泥工所调制的。魏氏调制的泥土,稠如糖浆,粘结性能高,还有窑的高卑、阔狭、大小、浅深,以及火堂、火械、火眼、火尾等,都有一定的规格和要求。同治饶州府志卷三土产中记载,有的窑户仿效魏氏的方法结窑,结果烧制出来的瓷器大半膨胀破裂,成熟的也偏倚不正,只有魏氏砌造的窑,不会发生问题。魏氏所砌的窑,称“湾窑”,在清以后,仍然世代相传。 又如里村童氏,属匠籍,

4、童氏合族,擅长“报火”,其族人童宾是“就艺浮地,利陶”、“职陶为业”,世代相袭。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景德镇的古代陶瓷技艺教育是世代袭技,“各据一行,不传他人”,“其人守职之专,世代相承,至以族性著称,历数叶而不替”。这种世代相袭的父子家族制的陶瓷教育方式,是古代陶瓷教育的主流,一直延续到明清。 2明清行帮师徒制的陶瓷技艺教育到了明清,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匠籍户及工役制彻底瓦解,工匠为官窑生产,“照价给值”加上“官民竞市”,匠籍户转化为个体劳动者或自产自销的作坊主,工场手工业开始出现。 为了追求利润,必然要带徒授艺,扩大生产能力,于是,技艺教育由传统的父子家庭制向师徒制转化。但是清代,景德镇的瓷

5、业为行帮探制,行帮具有排他性和限制性,但行帮打破了以往家族世擅技艺的狭小范围,乡族专擅比家族世擅扩大了技术的传袭面,有利于瓷业瓷本和用工人数的成长。学徒有学规,学徒期一般为3年,只供给食宿。第一年专服家庭杂役,鞭答之苦,习以为常,第二年方上手学艺,第三年期满后,还要为师傅无偿劳动两年,并要宴请行会帮头,才许转雇东家。学徒期间,师傅只给徒弟一点零用,帮师两年内,徒弟所得工值,师傅或全扣,或六扣,或八扣。由此可见,学艺之难,满期不易,要获得一技之长,全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 由于景德镇瓷业行帮的特点是控制严而内部不甚严,垄断性强又有些松动,主要表现为:精工巧技垄断性强,但一般技术限制不严,粗重苦工甚

6、至没有限制,对外帮排他性强,对本帮内技艺的传授和开业,约束不甚严。因此,景德镇的制瓷技术逐渐被大批外籍工匠所掌握,由此保持了技术的稳定性。 使数百年来的制瓷技艺得以继承和提高,这是景德镇制瓷技艺长盛不衰的关键。 3现代陶瓷教育启蒙 到了19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百日维新”运动,虽然很快夭折,但它所倡导的废科举、办学校,却深入人心。关心中国陶瓷业的有识之士,也认识到中国陶瓷要与洋瓷争夺市场,必须培养掌握陶瓷科学技术及其艺术的人才,于是,近现代景德镇学校陶瓷技术教育事业随之发展起来。 我国筹办陶业学堂的动议始于19世纪末的江西。光绪二十二年(1896)二月十五日,张之洞上书光绪皇帝江西绅商请办小

7、火轮、瓷器,及蚕桑学堂折,第一次提及办陶业专门学堂。真正意义上对景德镇陶瓷学堂启蒙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是1945年,由省政府批准,学校定址景德镇,并与浮梁县立初级陶瓷职业学校合并,校名改为省立陶瓷科职业学校,委汪播为校长,设陶瓷科初、高二级、分成瓷、饰瓷专业,实行“三三学制”。1946年,经省政府批准,学校在办职业班的同时,又办陶瓷工程专科班,二年制的招收高中毕业生,五年制的招收初中毕业生,接着办五年制陶瓷美术专科班。1948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单独设立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职业学校为附属办理。从近现代景德镇陶瓷教育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景德镇的陶瓷教育虽历经坎坷,但是,它具有现代陶瓷职业教

8、育的学制,形式和内容,具有现代陶瓷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对后来景德镇陶瓷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借鉴作用。 4学校陶瓷教育系统 解放后六十多年来,景德镇的陶瓷教育得到飞速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景德镇的陶瓷职业教育发展较快,无论是从办学体制与形式,专业设置与内容,办学规模和师资情况,都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职业教育按照文化知识和科技含量的不同,可划分为初等、中等、高等二个不同的层次,一般将小学后的职业教育分为初等职业教育,初中后的职业教育称为中等教育,高中后的职业教育称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景德镇陶瓷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体制和结构上,初步建起了一个有高

9、中初级结构,在办学形式上,形成了职前、职后沟通、成教、职教融通,全日制与业余制结合,专业教育与职工培训并举的立体职教网络和模式,并且还有全国较完善的陶瓷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 到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陶瓷职业教育中,中等形式的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发展较快。如有江西景德镇陶瓷学校,景德镇市陶瓷职业中专,景德镇市技工学校陶瓷专业班,普通中学的陶瓷职业班,陶瓷职大的中专班,职业高中班。 在景德镇的陶瓷高等教育方面,近几年也有较大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这类学校有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象景德镇陶瓷学院办有大专班和本科班,设有陶瓷美术,陶瓷工程,陶瓷机

10、械等4个系9个专业,成为国内目前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教育学校,面向全国招生。1982年国务院批准该校为授予学士学位的高等院校,同时从陶瓷美术系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成为培养我国陶瓷高级管理与技术人才的基地。 2009年获得陶瓷材料专业博士点,培养我国陶瓷材料专业博士研究生。这一切都推动了景德镇陶瓷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为景德镇,也为国内其它产瓷区培养了大批应用型高级管理与技术人才,促进了陶瓷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景德镇的初等陶瓷职业教育发展还很不够,相比之下还比较薄弱。从50年代开始,陶瓷公司和各大瓷厂教育科举办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陶瓷专业培训和文化知识普及班,极大地提高了陶瓷工人的文化知识水平和陶瓷专业水平,推动了景德镇陶瓷工业的发展。 在景德镇的陶瓷教育方面,一些科研机构和杂志社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中国轻工总会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陶瓷馆,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景德镇陶瓷杂志社,中国陶瓷杂志社等,先后举办过多期各种类型的陶瓷培训和函授班。这类培训班更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层次较高,属于陶瓷继续教育的性质。这些培训班,极大地促进了陶瓷企业在职人员的知识更新,使陶瓷新技术,新工艺,在陶瓷生产中加以应用,很快的转化为生产力,推动了陶瓷工业技术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