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实验.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882201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自动控制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自动控制实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自动控制实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自动控制实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实验.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系统动态特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研究系统的特征参数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2.确定系统传递函数3.在matlab中仿真二.实验原理1.在simulink中绘制如图1的结构框图;2.设置参数,得系统传递函数;3. 仿真并在示波器中观察实验结果;4.改变和n的值,比较分析和n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1.在simulink中绘制如图1的结构框图;图12.设置参数,得系统传递函数;,4. 仿真并在示波器中观察实验结果;图24.改变和n的值,比较分析和n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当n=10,=1时,单调上升当增大n时,出现收敛振荡,此时,n=100当减小减小时,会出现发散振荡,此时,=-1.当=0时,等

2、幅振荡实验分析:由以上实验结果表明,二阶系统特征根的性质取决于值的大小。当0时,由于特征根位于左半平面,故系统函数是衰减的,是稳定的系统。实验二 离散系统串联校正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掌握用频率分析法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2.研究串联校正装置对系统的校正作用,学习调试参数的方法;3.在matlab中仿真;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超前校正1. 新建例6.6simulink模型图2(a),设置参数,在command窗口下用改变输入为阶跃信号,输出为示波器,观察阶跃响应曲线和根轨迹2. 在command窗口下用命令c2d(注意设置采样时间)将被控对象离散化,得到被控对象脉冲传递函数G(z)3. 在c

3、ommand窗口下用命令c2d(注意设置采样时间)将被控对象离散化,得到被控对象脉冲传递函数G(z)实验结果:超前校正4. 新建例6.6simulink模型图2(a),设置参数,在command窗口下用改变输入为阶跃信号,输出为示波器,观察阶跃响应曲线和根轨迹图2.1阶跃响应曲线:图2.2根轨迹:num=1;den=1 1 0;sys=tf(num,den)Transfer function: 1-s2 + s根轨迹结果:图2.35. 在command窗口下用命令c2d(注意设置采样时间)将被控对象离散化,得到被控对象脉冲传递函数G(z)SYSD = C2D(sys,0.1,zoh )Tran

4、sfer function:0.004837 z + 0.004679-z2 - 1.905 z + 0.9048Sampling time: 0.1图2.43.加入超前校正器 ,得到图2(b)模型,改变控制器极点和增益,观察阶跃响应曲线和根轨迹的变化图2.5结果:没改变G时当增益增大时,G=100当增益减小时,G=0.1时,迟后校正1. 新建例6.5simulink模型图3(a),设置参数,观察阶跃响应曲线2.加入迟后校正器 ,得到图3(b)模型,改变放大系数,观察阶跃响应曲线的变化根轨迹绘制:rlocus(sys)A,B,C,D=dlinmod(模型名)sys=ss(A,B,C,D)图3当

5、增大时,当减小时,实验三 数字PID控制器的设计一.实验目的1.研究PID控制器的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和过渡过程的影响2.研究采样周期T对系统特性的影响3.在matlab中对系统进行仿真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1.在matlab中新建文档,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绘制如图1的原系统框图图1 原系统结构图2.给入阶跃信号,开始仿真,双击示波器观察仿真结果,绘制阶跃响应曲线,记录调节时间和超调量3.如图2为PID控制器图2 PID控制器得到如图3的模型图图3 加入控制器后的系统.放大环节中的kp(ki、kd)为自己选择的某一个实数,如设置初始值kp=4(ki=0、kd=0)不是直接输入字母kp(ki、k

6、d)4.修改kp(ki、kd),按照如下步骤观察不同参数值下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的变化,当系统具有较理想的阶跃响应时,绘制阶跃响应曲线,并记录各参数值和时域性能指标a. Ki=0、Kd=0时,改变Kp的值;b. 固定Kp,Kd=0,改变Ki的值;c. 固定Kp、Ki的值,改变Kd的值;5.保持参数值不变,修改采样时间,观察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1.在matlab中新建文档,原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2. 求取响应的参数num=2; den=1 1 0;G=tf(num,den); sys=feedback(G,1);y,t=step(sys);Y,k=max(y);timetopea

7、k=t(k %峰值时间C=dcgain(sys);Y,k=max(y);percentovershoot=100*(Y-C)/C %超调量C=dcgain(sys); n=1; while y(n)0.98*C&y(i)1.02*C); i=i-1; end; settlingtime=t(i) %调节时间运行结果如下:timetopeak =4.9972percentovershoot =-0.4103risetime = 0settlingtime =3.57643. 实验结果AKp=1Kp=10Kp=50BKp=10;ki=1Kp=10;ki=10CKp=10;ki=1;kd=1Kp=1

8、0;ki=1;kd=10Kp=10;ki=1;kd=50实验四 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研究现代控制理论中用状态反馈配置极点的方法2.在matlab中仿真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1.根据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建立模型图4和状态结构图5,观察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图4 被控对象结构图2.通过调用命令A,B,C,D=tf2ss(100,1,-1,0.16)得到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动态方程,记录A,B,C,D,建立状态结构图5(增益2的为0.16)图5系统状态结构图3.仿真得到未进行极点配置前的阶跃响应曲线如图6,观察其响应,记录时域指标开环 闭环图6 原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4.如果希望将极点配置

9、在P=z1 z2,调用函数K=place(A,B,P),求得状态反馈矩阵K=K1 K2。如z1=0.6+j0.4,z2=0.6-j0.4,则可得K1=-0.2,K2=0.365.可通过状态反馈矩阵得到极点配置后的系统状态图7(上面部分为状态反馈,增益3为0.36,增益4为0.2,下面部分为被控对象不变);图7 加入状态反馈后的系统状态结构图6.仿真后可得极点配置后的阶跃响应曲线图8,记录时域指标图8 加入极点配置后的阶跃响应曲线7.修改期望配置的极点值,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仿真。实验结果:1.根据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建立模型图4和状态结构图5,观察系统阶跃响应曲线6. 可通过状态反馈矩阵得到极点配置后的系统状态图7(上面部分为状态反馈,增益3为0.36,增益4为0.2,下面部分为被控对象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