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分析重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879192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本分析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本分析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本分析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本分析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本分析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本分析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本分析重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第一章 形式主义(比重)二、几种结构模式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所有的艺术品都是作为一个现有模式的比较物和对照物而被创造出来的。这些现有模式 我们称之为“XX结构”。(一)梯形结构 A.定义:小说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为使长篇小说中出现前进的运动,必须让每一个故事在主题材料上比上 一个故事有所扩展。要素:(1)不断更新的角色群(2)与上回相比更加复杂和困难的境遇。造成故事情节的不断升级。 构成模式举例:a+(a+a)+a+(a+a)+a+a+(a+a)+ B.作用: (1)阻缓作品中事物行动的速度; (2)推迟情节高潮的到来; (3)延宕读者感受的时值,增加感受的难度,使读者在一唱三叹的重复中反复

2、咀嚼、体味。 C.重复因素:梯形结构在扩展中亦有重复。这些重复因素主要表现在:人物重复、故事重复、情境重复等 D.常见类型三叠式结构俄罗斯民间叙事常用的一种情节模式。为了建立一种需要A付出努力才能实现的功绩,一般首先由年幼的勇 士 C出征,然后是中年的勇士B出征,最后是年老的勇士 A。也就是说,一件事情想要达到成功,总是要经过三次努力。这三次努力呈现一种逐渐增强的发展趋势,在情 节上造成一种一波三折的效果。注意区分“梯形结构”与“梯形诗”区别: (1)一是结构上的梯形;一是形式上的梯形 (2)一是有重复;一是没有重复 (3)一是有递进;一是没有递进二)环形结构定义:小说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 一

3、个故事的叙述漫延整个小说,而其余的故事则作为穿插其间的情节。各个故事大小不等,安排无序;长篇小说本身是一个拖长了的、经常被其他插曲打断的故事。环形结构的小说往往采用串联和框架的情节结构方法。 1、串联法以一个主人公串联若干故事,把若干故事联合为一个叙述整体的方法。讲述的故事给主人公加上好几个任务,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来完成这些任务。这些故事分别具有独立性, 但又有着统一的人物,读者可以通过其中的一个故事知晓另一个故事的动机。联结故事的典型方法是以一个主人公为主线的叙述,最常见的是主人公传记或他的旅行经历。如奥德修记、 格列佛游记、堂吉诃德等。串联法按照主人公的介入程度可以分为两类: (1)主人

4、公是中立的,他屡遭惊险变故,但自己对于变故的发生是无辜的。 (2)主人公的行为和情节是联系在一起的,惊险变故的动机来源于主人公。 2、框架手法把单个故事作为组成部分套入一个作为框架的故事中。 一般使用一个讲述母题(该故事一般不大周全,不具备故事的独立功能,只能充当框架)。如:十日谈中的框架故事是以一伙为逃避瘟疫吞噬的人聚集在一起,以讲故事来消磨时间;一千零一夜 的框架故事是山鲁佐德每夜给哈里发讲一个故事,借此来拖延自己的死期。框架法和串联法最明显的区别是没有一个统一的主人公把各个故事联结起来。(三)平行结构叙述从多方面进行,先说一个方面发生的事。这方面的主人公可向另一方面过渡,各叙述方面的角色

5、和母题 可经常交互流动,若干故事在同时叙述过程中相互交叉而发展,时而融合时而岔开。伴随着这种平行的结构,各主人公的命运也平行发展。通常是一个集团的命运在主题上对立于另一集团的命 运(如在性格、环境、结局上的对立等等),因而平行的故事总给人以一个故事烘托另一个故事的印象。平行结构要区别两种情况: (1)展开叙述上的同时性(情节的平行)。 (2)对照和比较(故事的平行)。这两种情况通常相互一致,但绝非互为前提。最常见的是故事中在时间和人物方面有区别的现象彼此的平行 对照。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以一个故事为主,另一个故事为辅;辅助性的故事通过人物的讲述等形式来展 开。三、陌生化(一)定义先将对象从正常

6、的感觉领域移出,再施展创造性手段,重构对对象的感觉,从而扩大认知的难度和广度,给 读者以新鲜感。 自动化的产生使用那些过分熟悉的不能再引起人的注意的语言 B.阻碍形式通过提高感受的难度,延长感受的时间,阻止自动化的感受及常规反应。 方法: (1)对常规语言“施加暴力”,使之产生“扭曲”、“变形”,突出话语对所指物的作用,延长感知的过程。(诗 歌语言、小说语言) (2)有意识地将事件素材变形为文本中的反常情节,赋予它们新颖独特的面貌,从而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刺 激。(小说情节) 情节:一个个由某种内在逻辑联系在一起的故事,是一组(或几组)经过挑选,并按照一定的时空次序和因 果关系精心组合起来的事件。

7、(二)语言的陌生化 1、语法搭配对象的奇异 (1)名词并置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2)主谓反常搭配例:潮湿的鸟啼还沾在睫毛上,她的思念早已展羽远飞。你的爱情会独自历经千年万代,走遍大千世界,不辞跋涉地寻找我吗? (3)动宾反常搭配例: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4)定语与中心语反常搭配例: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窗外,被秋风吹得很瘦很瘦的虫鸣,戚戚地咬着我的心。 (5)词语交互错位例:云飘在水中,帆飞在天上。文人放下锄头,农人放下眼镜。 2、词类的陌生化(即词性活用) (1)名词的陌生化 A.名词用做动词例:夏也荷

8、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适逢小雪 B.名词用做形容词例:被雨淋湿的唐装,那股叹息很东方。 (2)形容词的陌生化例:诱惑的彩色又激动了他画家的欲望。 (3)动词的陌生化例:我的底层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我的梦想和寻找。 (4)量词的陌生化例: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3、修辞的陌生化 (1)通感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移用甲乙两种事物相关联,把本是用来修饰甲事物的词语移来用作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方式。(经常把形容人的修 饰语移用到物上。)例:蛙鼓在故乡的田野里长势良好,金黄的稻穗害起了浓烈的相思。 (3)错觉先以

9、错觉描写事情,或凭过去的经验故意以错觉描写事物,然后描写真实感觉,形象地传达出从幻觉列真实 感觉的变化过程的修辞方法。人.心理错觉例:飞驰的汽车把远山近海一一召来眼前。 B.颜色的错觉例:他仿佛是从一个苦闷的梦中醒来,抬起了头,看见自己头顶上的黑色的天空和太阳的、耀眼的黑色圆盘。 (4)比喻、比拟例:车流是城市的月光,老人是城市历史的画廊。冬天的树用光秃秃的树杆,一遍又一遍地临摹着太阳的影子,丈量着岁月的长度。 4、角度的转换 ( 1)客体变主体例:风紧紧跟着行人,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2)抽象变具体例:从新石器的陶片上走来,从唐朝的图画长轴走来。我把羊群和青草赶进了诗歌 5、

10、哲性例:幸福不是孤独的,孤独却是幸福的。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是因为想你才寂寞。(三)情节的陌生化“情节”是指事件在叙述中实际呈现的顺序和方法,是“故事”被人创造性扭曲并使之面目皆非的独特方式。在小说创作中,要求作家对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变形,使“故事”变为“情节”。在变形过程中,“情节”不是用来 作为表达“故事”的工具,它被突出并显现出新奇的面貌,是靠牺牲了 “故事”才获得的结果。例:莫言的爆炸(人民文学1987年第2期)中的“一巴掌情节”陌生化的应用:1、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其八) 2、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杜甫曲江二首(其一) 3、我没有再教下去的意思。

11、女学堂真不知要闹成什么样子。我辈正经人,确乎犯不上酱在一 起(高老夫子) 4、但是,谈话总是不投机的,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祝福)第二章结构主义 所谓“神话素”,即神话中具有同等功能的一套要素,也是构成神话的最小单位。(一)巴尔特叙事文学作品分为三个级次: (1)功能级功能是文学作品的最小叙述单位。金手指:庞德正在情报处值班,这时电话铃响了,“他拿起四只听筒中的一只”。 “四”这个符素单独构成一个功能单位。(表明“联系”) (2)行动级处理人物关系的结构作品中的行动者,无论是主角还是陪衬者,都是事件的参与者(而非有生命的人)。应 从人物行动和关系来把握,而不是人物心理。主张用语法

12、分析来作分类。 (3)叙述级考察的是叙述人、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作者与叙述者的区别:在作品中说话的人不是在现实中从事写作的人;作者的角色也不同于他在实际生活中的角色。四、结构语义学(一)背景:普罗普的“功能阅读法”俄国形式主义者普罗普开创“功能阅读法”,侧重读出事件的功能,涉及表层叙述结构。普罗普根据对阿法纳西耶夫故事集里100个俄罗斯神奇故事所做的形态比较分析,从中发现了神奇故事的结 构要素,即31个功能项,同时提出与这些功能相对应的人物类型,以及这些功能项的组合规律、它们之间 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二)结构主义本质上是一种重建“客体”的活动。结构主义包含:分割和明确表达。 分割即

13、是找客体的基本元素。它本身也许并无意义,但它的置换可以引起整体的变化。如:神话素。明确表达即是力图发现与客体建立某种联合的原则,通过对组合的规律性的了解,对客体的意义作出解释。(三)叙事基本结构模式格雷马斯压缩了普罗普提出的功能种类,并将它们归入三种序列结构:契约型结构、完成型结构和离合型结构。 (1)契约型结构叙述契约的建立和中止,禁令和违背禁令等在契约型结构中,叙事可能采取两种模式来进行:契约违背契约惩罚; 缺乏契约(秩序)重建契约(秩序) (2)任务型结构包括奋斗、追求、斗争与任务的执行等。如:西游记 (3)离合型结构包括邂逅分别、流离辗转、相会相失等。如:白蛇传(四)语义方阵真爰 假情

14、(伊恻莎白和达西的婚蜗)(莉辿亚和魏肯的婚姻)非假情一 非宜爰(简和宾利的婚姻)(夏洛带和柯林斯的婚姻)(五)叙事语法由托多洛夫提出。即:如果将小说的叙事与一个标准的陈述句类比,小说是由“人物(主语)+人物的行动(谓 语)+行动的对象或结果(宾语)”构成。人物行动有多种,如:追求、接受;犯罪、侦破等等。小说叙事是由作为小说谓语的人物行动通过连接和转化完成的。连接:小说叙事的前一个行动引发后一个行动,相连相续构成一个完整的事件过程。转化:小说叙事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情节的连接从平衡转为不平衡,再转为新的平衡。 Eg:缀网劳蛛叙事结构分为两个基本单位:陈述与序列。 (1)陈述故事的基本单位。 (2)序列叙述的最小完成形式,构成一个完整故事的各种陈述的汇集与排列。例:X违犯戒律是陈述。 X违犯戒律Y必须惩罚XX设法避免处罚Y相信X没有违犯戒律。是序列。例:唐僧取经一一(八十一难之一、之二.)唐僧师徒西行、遇妖受挫战斗序幕(妖精存在妖风起、 悟空探虚实、判断有妖、悟空警惕、准备战斗)、战斗开始、战斗结束、搬救兵降妖纵:金蝉序列、猴精序列、猪妖序列、水怪序列、其他妖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