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测试试题.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867197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阶段性测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阶段性测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性测试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性测试试题1、(2011天津卷)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2、(2011广东卷) “道,独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3、(2011福建卷)“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

2、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的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和思索 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A B. C. D.4、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这意味着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 没有对整体的理解就无法认识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来源 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A

3、B C. D. 5、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试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的基础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6、【2012年浙江卷】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 顺从自然是防灾减

4、灾的根本出路A. B. C. D.7、 从畏惧自然到征服自然,进而认识到要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千百年来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告诉我们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在曲折中逐步深化 人与自然的矛盾有个逐步展开的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 人类终究无法把握无限的自然 A B C D. 8.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 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 、“慢旅游” 、“慢运动” 等行列。这反映了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9.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

5、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A. B. C. D. 10. 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 明天,就会凋谢/ 我们希望长驻一切/ 诱惑你,然后飞逸/ 什么是人间的欢乐/ 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 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11.图3 漫画破旧立新启发

6、人们办事情要A. 分工协作 B. 勇于创新C. 尊重规律 D. 依靠群众1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然而,只 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认识来自实践的需要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 B. C. D. 13.宋代徐于玑在黄碧中说, “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D”。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A.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C.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14. 【2012年全国卷】物联网通过细心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

7、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 B. C. D. 15、.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8、 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 B. C. D. 16、(12天津卷)2011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

9、人生 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 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 B C D17.(12上海卷)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A.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B.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C.哲学是研究特定领域问题并揭示其特殊本质和规律的科学D.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18、(12课标卷)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

10、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考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呢。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 B. C. D.19.(12安徽卷) “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图2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20、(12安徽卷)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

11、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21、(12福建卷)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22(12天津卷)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

12、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这种现象反映了 A人的主观随意性 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 C真理的条件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23、(12上海卷)1936年柏林奥运会,欧文斯创下10.3秒的百米世界纪录。之后,医学界研究断言,百米赛道上人类所能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但是32年后,海固斯创造了9.95秒的新纪录,打破了这一断言。这表明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C.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科学的认识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4、(12四川卷)顺应“网络微时代” 对 “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

13、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益智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就能顺手晚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时间里赚进500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 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人得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 认识过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A. B. C. D.25、(2012天津)3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图l所示,“五行”相生相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A. B. C. D. 26、(2012全国卷大纲) 物联网通过细心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 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