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86620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第四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一、内容与解析 本章要学的内容旧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的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指的是北洋军阀统治前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情况等,其核心是这一时期政治上资本主义力量与北洋军阀黑暗势力的较量,即民主共和与独裁专制的斗争,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把握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是黑暗与光明并存,理清本章的三条基本线索,一条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而进行了一系列坚决的斗争;第二是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封建复辟势力破坏民主共和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乘辛亥革命的春风和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

2、事无暇东顾的有利商机,进一步得到发展。(当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也可以归纳到“探索史”线索中去。)掌握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两大主要矛盾合流;中外反动势力完全勾结;民主革命运动和近代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主要体现了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两大历史潮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可以说是光明与黑暗、奋进与反动并存。这一时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在中国近代史上地位很重要。复习时还要注意以下内容:(1)甲午中日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中国社会经济、阶级关系变化很大,在抗争与探索方面出现了多种派别、多种选择方案,要注意综合归纳分析。(2)注意从世界史的角度复习本章内容。20

3、世纪初的民主革命发展与亚洲觉醒;20世纪西方列强关系及对侵华方式的影响;一战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等内容的联系。学生已复习过辛亥革命,本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辛亥革命的“余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也与第五章内容(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联系密切,所以本章内容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地位。本章教学的重点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斗争,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解决重点的关键是注意这一时期生产关系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把握好这一历史时期的基调:黑暗中看到曙光,抓住当时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历史发展潮流,历史地唯物地进行分析。二、教学目标与解析1、教学目标: 了解袁世凯专权的主要表现和二次革命;

4、掌握袁世凯称帝与护国运动;概括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了解或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概况和特点;在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作出贡献的实业家;中国无产阶级壮大的状况及影响。2、目标解析了解袁世凯专权的主要表现和二次革命就是要知道袁世凯在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政治上排斥异己,控制内阁,军事上削弱革命军,加强北洋军,制造“宋教仁案”,镇压二次革命,知道二次革命就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掌握袁世凯称帝与护国运动就是指了解袁世凯称帝种种倒行逆施,引起了人民的反感不满,引发了护国运动。从而知道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已发展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

5、流。概括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是要理解北洋军阀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同时带有近代化的特征,它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近代中国的主要统治势力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近代军阀不仅是地主阶级以及由此转化而成的买办阶级的代表,又是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从而知道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统治之间的矛盾,两大主要矛盾合流。了解或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概况和特点;在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作出贡献的实业家;中国无产阶级壮大的状况及影响就是要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教学,培

6、养学生分析原因与结果的能力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生存和曲折发展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壮大.帝国主义的压迫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要想发展必须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无产阶级壮大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这一时期无产阶级的斗争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为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准备了条件。三、问题诊断与分析在本章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障碍是对北洋军阀政权性质的理解、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以

7、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对护国运动成败的理解,对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特点的理解。难点1分析:北洋军阀政权的性质是难点。由于北洋军阀政权是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学生很容易误解其为革命政权,解决这一疑惑的关键就要引导学生掌握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建立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认清其政权性质。(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主权,是大地主,封建买办势力的代表,是清王朝灭亡后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又一个工具)难点2分析:袁世凯得以实现专制独裁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是难点。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对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形势了解不够全面,没有抓住民主共和与专制复习的斗争这一主线。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

8、帮助学生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其中关键是要帮助学生分析袁世凯专制独裁得以实现的社会背景,即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国内国际局势。抓住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这一主线,掌握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国人民对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黑暗统治作出的一系列不懈斗争,从而认识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难点3分析:对护国运动成败的理解也是学生复习的一大障碍。产生这一问题的障碍是教材没有明确说明护国运动最终结局。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全面分析护国运动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有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关键是帮助学生分析护国运动虽然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恢复了“民国” 国号,基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取得了胜利

9、,但它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没有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未完成。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难点4分析: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特点是难点。由于此部分知识比较分散,学生对特点理解一般只停留在表面化,较低层次上。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这一阶段发展的概况等多角度,多层次,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时期的特点,并由此进一步加深对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理解,以及它对新时代到来所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一:说一说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设计意

10、图:培养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看到政治斗争的焦点就是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斗争,其实质就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斗争。师生活动:活动1: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问题1:北洋军阀的性质和特点?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解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深化时期。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北洋军阀的内外政策,从中分析得出结论性质:是封建军阀统治是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同时不同程度地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特点:以封建地主阶级为主要社会基础,各有一支为自己争权夺利的军队,并采用近代兵制,各有一块可以随意搜括和统治的地盘,割据称雄,拥兵自重

11、。各派军阀大都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统治的工具。问题2:袁世凯封建专制一时得以实现的原因?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师生活动:地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的最终结局,分析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得出(1)根源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2)辛亥革命不彻底。资产阶级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铲除封建势力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封建地主阶级在中国社会仍保持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复辟帝制的经济、政治基础。(3)帝国主义与反动势力勾结是外部因素。(4)资产阶段革命派没有对封建思想彻底批判,封建帝王思想仍有强大的习惯影响,是复辟帝制的思想基础。(5)袁世凯掌握政权,拥有军队。(6)资产阶段革命派

12、力量涣散。问题3:袁世凯称帝迅速败亡的原因?设计意图:探究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必然性,让学生明白民主共和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师生活动: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潮流和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两方面分析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必然性。第一,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第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第三,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的转变,斗争;第四,护国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护国军的节节胜利;第五,北洋军内部的分化,袁世凯众叛亲离;第六,随着北洋军的节节败退,帝国主义改变了对袁世凯的支持态度。活动2: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反对独裁专制的斗争问题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反袁

13、斗争?设计意图:掌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史实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逐步建立起北洋军阀反动独裁统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进行了一系列斗争: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二次革命:袁世凯制造了“宋教仁案”,武力镇压国民党,罢免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黄兴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掀起了“二次革命”。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但是,国民党力量涣散,很快被镇压下去,从此南方的政权被袁世凯所控制。护国运动:为了反对袁世

14、凯复辟帝制,孙中山高举反袁大旗,成立“中华革命党”,发表讨袁宣言宣布以扫除专制,建立完全民国为目的,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领导反对帝制的讨袁护国战争。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例题一: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中,有些地方出现过革命派宣告“独立”的历史现象,这些“独立”的准确含义是 A A反对专制黑暗统治 B实施民主共和分权原则C强调地方政府区域自治 D坚持革命党人武装割据例题二: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 B A辛亥革命中对袁世凯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B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武装斗争C向共产国际建议实行国共合作 D领导了北

15、伐战争问题2: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斗争方式的演变及失败原因?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局限性,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走向了尽头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如下: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为窃取革命果实,打出民主共和的招牌。其后,由于革命党人在南方有一定的军事、政治力量,袁世凯仍然采取假民主真专制的两面手段。革命党人对其反动本质必然有一个认识过程,所采取的斗争方式也随之有一个变化过程。从北洋军阀政权建立到“二次革命”爆发前,革命党人在政治上依靠临时约法、责任内阁制、议会选举、组阁等斗争方式,试图通过议会斗争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宋案”真相大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重新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进行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独裁的斗争。1913年,孙中山发动国民党武力讨袁的二次革命。但由于北洋军力量的强大,国民党内部力量的涣散,这场斗争也以失败的结局而告终。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于1914年成立中华革命党,组织武力讨袁;1915年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维护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结果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恢复“民国”的国号,基本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的,但维护民主共和的最终目标没有实现。 失败原因:(1)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彻底扫清国内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