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记叙文阅读训练.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821574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记叙文阅读训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记叙文阅读训练(一)石枕小映九岁那样,在河边的乱石滩上跌伤了腿。幸好小映的爷爷就是有名的游方郎中,他的腿伤才及时得到了治疗。无奈伤势不轻,拨筋接骨之后,只愈了外伤,关节、肌肉依旧疼痛难忍,即使扶了双拐,也难以行走,不得不卧床度日。一天, 映看见爷爷在床前叹息落泪,便问:“爷爷,你怎么哭了?”“你的腿已经废了。”小映听罢,哇的一声哭了,当即跪在床上说:“爷爷,你是医生,你救救我吧。我不能没有走路的腿呀!”爷爷思忖良久,说:“要根治腿伤,除非你能在三年之内找到碰伤你腿的那块条石。找到之后,把条石凿磨成石枕,用以醒脑镇痛、散血化淤、舒筋活络。如此,腿伤可不治而愈。倘若在这三年内你找不回那块条石

2、,你爷爷就无能为力了。”小映满怀信心地说:“碰伤我腿的是一块黑色条石,我认得它。我一定能找到它!”自此,小映无论风雨寒暑,每天一大早就拄着双拐,连走带爬地去到石滩,寻找那块条石。一年过去了,小映没有找到那块条石。两年过去了,小映。爷爷说:“河滩上的石头不会总留在原处,水涨水落会被冲往下游的。你到下游去找吧。”于是小映到下游的河滩上去找。然而总是找不到那块条石。三年的最后一天,小映绝望地对爷爷说:“那块石头,我没有找到。”爷爷说:“实在找不到,就不要找了。”“为什么?”“你的腿不是已经能走了么?还要那块条石干吗?”“可我怎么也想不通:那么大的一块条石,怎么会被水冲得不见了呢?”“三年前我就把它扔

3、到了河心深处。你在河滩上怎么能找到?”1、这篇小说的线索是。2、文章主要通过描写展开情节,揭示人物性格。3、小说第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4、领会上下文的意思,在文中横线上应填一句什么话? 5、文中概括地写小映寻找条石之困难、艰辛的句子是。6、小说中既是高潮又是结局的内容是。7、从小映的角度看,小说给人的启迪是什么?从爷爷的角度看,小说给人的启迪是什么?(二) 风筝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本文作者 ,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 、 。2、第一段末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悲哀”是因为,这句话是结构上的作用是。3、“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

4、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4、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作者最后送给弟弟风筝并同弟弟一起放风筝,体现了作者的精神。6、末段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7、“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的意思是,“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而且指。8、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9、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三) 无须关照看到那家有名的中外合资企业在市报上刊登的招聘广告,我的心为之一动。接到面试通知后,我准备了好几天,

5、从前也曾和那家公司有过交往,知道那家公司的老总很严厉。为了保险起见,我想方设法弄到了主管外经贸工作的副市长的推荐信。面试的人很多,我前面的一位面试者诚惶诚恐地对老总说:“请多关照。”老总摇摇头,咄咄逼人地说:“在我的公司,一个有实力有信心的人,是不需要他人关照的。”听了那句话,我为之一震。是啊,在我们做什么都讲究背景和关系的社会里,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拥有胜任工作的实力。我发现自己有些傻,推荐信能有什么用,只能让自己缺乏自信。直到面试结束,我都没有把那封费尽周折弄到手的推荐信拿出来。离开的时候,我把那封信揉成一团,扔到了墙角的纸篓里。我知道在所有的面试者中,我并不是最优秀的,但幸运的是我最终被那家

6、公司录用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那封被我扔到纸篓里的推荐信竟然摆在了老总的案头,信头有老总那刚劲的批字:“这样的人,值得录用。”1、作者刻画人物既惜墨如金又善于抓住人物内在的精髓,你能举一例加以说明吗? 2、“听了那句话”,我为何会“为之一震”? 3、“直到面试结束,我都没有把那费尽周折弄到手里的推荐信拿出来”一句中的费尽周折凝炼含蓄,你能想象一下文中的我大概费尽了哪些周折? 4、生活中你一定有过受人关照的情形,你认为“无须关照”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吗?应怎样理解? 5、这家中外企业的老总为人很严厉,文中有没有能表现他严厉的一面?若有,请指出。6、当今社会,优秀的人才广受欢迎。我既然在所有的

7、面试者中不是最优秀的,为什么还最终被那家公司录取? 7、你喜欢文中的这位老总吗?为什么? 8、读了此文,你有何感触?(四)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无半点儿乞意。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

8、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帐。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老妪一只手从袖筒

9、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儿子仰脸看我。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1、从具体语境看,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跻身她们中间:置身。B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挑

10、选;选择。C、佯装没有算清小账:假装。D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形容十分严肃的样子。2、第段“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我,为什么“不平”?又为什么“体恤”和“怜悯”? 3、“我”故意多给老妪两毛钱,出于什么目的?后来“我”为什么自责“猥琐”?(3分)4、第段写老妪,用的是什么人物描写方法?结合全文思考,这样写作用是什么?(3分)5、对第段描写老叟的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前文描写老妪的文字基本相同,起到衬托和加强老妪形象的作用。B、与前文描写老妪的文字基本相同,强调老年劳动者的尊贵人格不因性别而差异。C、“绝无半点乞意”呼应前文“目光里无半点儿乞意

11、”,突出两位老人自甘冷清、坚守人格的高贵品质。D、“生意依旧冷清”呼应前文“生意就冷清”,暗含作者对市场经济下人们缺乏同情心的批评。七年级记叙文阅读训练答案(一)1、黑色条石2、语言3、简要交代故事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4、小映还没有找到那块条石。5、自此,小映无论风雨寒暑,每天一大早就拄着双拐,连走带爬地去到石滩,寻找那块条石。6、“三年前我就把它扔到了河心深处。你在河滩上怎么能找到?”7、略(二)1、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2、“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引出下文3、这里所说的“春天

12、”,是小时候的有风筝的故乡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4、鲁迅把对弟弟的压制写得很严酷,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5、善于自责6、“我”要讨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7、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当时的天气;心头的悲凉8、略9、略(三) 1、如用“诚惶诚恐”一词刻画出了我前面的这位面试者在老总面前畏畏缩缩、缺乏自信的状态。2、我原先没有料到眼前的这个老总这么不讲背景和

13、社会关系、这么不讲情面,而实则这个老总又是我这个应聘者最欣赏的、最合我意的。他的这一句话让我即刻抛却了胆怯、唤起了自信,所以我会为之一震。3、想象合理合情即可。4、“无须关照”是指在自己已具备了很强的信心和实力的前提下,对工作而言。但生活中我们处处要受到别人的关照,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学校同学、老师对自己的、自己遇到困难时来自方方面面的关心、照顾,不能一概拒绝,应分清场合和人、事正确理解和对待。5、有。如当我前面的一位面试者诚惶诚恐的对老总说:“请多关照”后,老总的反应是“摇摇头”、“咄咄逼人”地说厂句话:“在我的公司个有实力有信心的人,是不需要他人关照的。”从中可看出老总“待人苛刻”“不讲情面

14、”。6、这家公司(这位老总)看重的不是背景和社会关系,而是我的实力和自信,从文末那句老总的批字:“这样的人,值得录用”可看出我的表现完全符合他们的要求,而我又心仪向往这家有名的中外合资企业,所以我最终被录用。7、略。只要成理成文即可。8、略(四)1、D2、因为“我”不太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因为老妪年老贫因,不善招徕,生意冷清3、为了获得自信自己仍立在好人边上的自慰。 后来老妪退还了多给的两毛钱,表现了近乎本能的“人心的尊贵”;相比之下,深感自己类同施舍的行径十分庸俗。4、肖像描写。以没有美感的外貌反衬老妪人格的高尚。5、B(从全文内容看,作者旨在赞美老妪的人格,并无表示“不因性别而差异”之意,故B不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