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818577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改革追求有生命力的课堂,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教师的恰当、及时地发挥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唯一主宰,而是以帮助者、合作者的身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十多年来,为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位一体的要求为目标,广大的教师为之进行了不懈地努力探索,其结果能力培养只停留在口头,或者局限于应试教育应试技能的范围之内,教学实践中能力培养被架空,造就的学生依然

2、是“高分低能”。造成当前学生,“高分低能”综合素质差的根本原因是在处理“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关系出现了偏差。长期以来,有的教师习惯于上课“一言堂”,搞“灌注式”教学,从上课到下课,整堂课是老师一个人讲,不管学生是否爱听,听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没有机会思考。考能力,考水平的作业或试题一般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就只得由教师公布答案,学生如实照录,学生成为“复写机”。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的教学是难以造就“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慎思、明辩、笃行”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过去的教学,偏重于教师主导,漠视或淡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历史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

3、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为此,教师要抛弃落后的旧的教学观念,“以学为主”取代“以讲为主”。教师需要明确“教”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从属于“学”,需要将教学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上。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即一切为了利于“学”而施之于“教”。教师则变成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协助者。叶圣陶曾说“老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2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充分

4、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实现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如此,才能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使枯燥乏味的历史教学活动充满生气与活力。教师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环节。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探索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谋求唯一正确的答案,求同辨异,努力使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两年来,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现简介如下:教学工作分为课前、上课和课后三个基本阶段。一、课前

5、预习课前预习对于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明确重点、发现疑点、较好地与教师教学相配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预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良好途径。要使预习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要设计好预习提纲,没有预习提纲,预习就容易落空。但预习提纲设计不好,对预习效果也有很大影响。若太简单学生没有思考余地,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我的基本做法是:1、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归纳出预习内容的知识结构,列出书面预习提纲,作为上课评议的依据。2、教师根据新课的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问题的形式在导学案中展现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从而加深重难点知识在学生

6、头脑中的印象。3、要求学生预习中对新知识不理解的地方要学生做好记号,通过上课认真听讲来解决;对有异议的内容做好眉批,上课发言时提出来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4、根据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布置讨论题和辩论题,要求学生构思答题思路和要点。通过以上具体要求,预习目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跑马观花,增强了预习的实效。二、课堂学习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场所。课堂上学生主体作用发挥是否充分,直接关系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要以情感为纽带,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新课程的课堂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成为挤压与消磨学生个性的场所,老师应学会发现和欣赏学生的缺点,选择其带有主体性和创

7、造性的部分,成为学生的个性,并充分的呵护与培养。”3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那些独到的见解,要及时的表扬、鼓励,多进行赏识教育。教学过程中,除教师精讲外,我采取以下办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评议预习提纲评议预习提纲分为两步:第一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后,请学生展示预习提纲,并阐述自己如此概括的理由。由于学生在能力和理解水平上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内容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允许不同观点的争辩。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发言

8、给予评价。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根据本节课主要问题的数量,抽相应数量的学生将各个问题的分析提纲抄写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对各个分析提纲发表自己见解。结合课本内容,修改完善不足的,肯定列得好的。整个评议提纲的过程,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同时学生在比较鉴别之中提高了自身的分辨力,加深了知识在头脑中的印象,不易遗忘。2、开展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较好地开展它,对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及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现行新教材增加了“学习思考”、“史学争鸣”等栏目,既提供了讨论素材又使讨论围绕所学知识来进行

9、,有明确的针对性。课堂讨论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开展各种争论、答辩、质疑等,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应给予表扬,对一些典型思路要给予正确评价,要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提高其思维能力。课堂讨论的主体是全班学生,要让所有学生参与,既可以开展同桌间的,又可以开展前后排的,或小组间的讨论,还可以选择一个辩题,把全班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在课堂上进行对抗性的辩论。任何一个同学都可以出场维护本方观点,反驳对方论点。尽管没有辩论比赛规范,但参与者更为广泛,就普遍提高学生能力而言更具实用性。在讨论中,教师要有意识避免只是优生介入,差生旁观的现象。对于部分不爱发言或少发言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启发开导,沟通

10、他们的思想,开拓他们的思路,逐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明确主人翁地位,从而产生积极参与讨论的责任感。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把教师定位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在教学中,只有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其主体性才得以体现。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组织广泛的讨论交流。要求全部参与、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尽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积极地就历史问题进行质疑、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西安事变一课中,有位学生质疑:该不该放蒋介石。我觉得这位学生的质疑很有代表性,这个问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促发学生主动的去学习

11、。于是我进行分组讨论、交流、争辩。全班学生以极大的人情投入到讨论中去。他们在探讨和交流中增长知识,在辩论中形成观点,从而培养了能力,加深了对西安事变的理解,接受了教育。3、学生提问“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是教师工作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课堂中,新课讲授完毕,教师要留出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度通过教师的铺路搭桥,由学生自答,或指定某个学生回答,或由教师回答。对于学

12、生提出的与本节课有关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在讨论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多提问题。通过学生提问发散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在自己提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学习能力。由于学生提出的的涉及面广,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教学相长”的原则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4、课堂表演有时候根据教材的特点,还安排学生课堂表演。教材戊戌变法一课中有一段阅读材料讲述了谭嗣同向袁世凯求助,袁世凯表面允诺却暗中告密的故事,对白精彩,人物刻画十分生动形象。我就利用这段阅读材料,让学生准备然后来表演,结果非常让人满意。台上的“袁世凯”阴险狡诈、口是心非

13、,而“谭嗣同”却真诚老实、轻信于人。两个学生简直把两个历史人物演活了。就这样,不用我再费力描述,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学生们已自有主见了。三、课后活动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深化,知行的统一,都需要在课余去进行,“功夫在课外”。恰当安排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后活动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增强历史的吸引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很重视学生的课后活动安排,并采取了以下一些具体做法。1、构建知识体系,设计课后习题在学生学习与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课外自己去建立每节的知识结构和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对历史事物整

14、体认识的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发动学生独立编写设计各种类型的题目,然后进行汇总和筛选,提取富有创意的题目,补充一些老师自己精心设计的题目,最后共同组成一份比较完整的单元练习卷,进行统一测试。这一环节不仅仅是为了巩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创造的尝试,获取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历史的教学目的是知、能、行的统一,学生要吸收知识,更重要的是消化知识,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写历史小论文、小评论、人物小评论、小故事等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写作能力达成历史学习目的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途径。为此,我在教学实践进行了一些尝试:如,

15、结合平时所学的知识,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小论文或小评论,字数不少于800字。通过引导和培养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小评论的教学实践,能丰富学生历史课外作业的形式与内容;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增强教学效果;既能巩固已有的知识,又能生成新知识、新技能,有利于学生“生成性知识”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育学生关于思考、归纳思维能力。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地学习,就要把学生从枯燥、乏味中解脱出来,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对历史课产生浓厚

16、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发学生去主动学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完成了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因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突出。在课堂上给学生活动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历史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当地一些历史文物,唱革命歌曲,编辑史海浪花、创办历史园地小报。这些活动既拉进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以上是我在历史课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做的探索,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探索与尝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优势,活跃课堂氛围,消除学生对于历史课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及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历史课教学实效。当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都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依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具有广阔的视野,活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