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文化站新建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817580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文化站新建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综合文化站新建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综合文化站新建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综合文化站新建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综合文化站新建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文化站新建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文化站新建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2、承办单位:*镇人民政府3、项目负责人:4、项目类型:新建5、项目建设地点: 6、建设内容为加强*镇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乡镇人民文化水平,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技术服务的需求,*镇综合文化站计划新建400 m2文化综合楼,设计楼高二层。包括多功能厅100m2,报刊阅览室50m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40m2,文化科技培训室100 m2,电教室60 m2,办公室50 m2,多功能配套道路、绿化等辅助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科技书刊阅览、文化科技培训、办公、多功能活动,接入有线电视和互联网,收看远程教育电视节目,接收网络信

2、息等一体的现代化服务平台。7、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4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专项扶持资金17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3万元。 8、效益分析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镇文化卫生事业落后的现状,预计投入使用第一年经营费用5.8万元,减少社会娱乐及其他支出及间接贡献达9万元,产生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9、经济评价结果通过项目的实施,节约社会支出。国民经济效益评价结果如下:经济净现值(ENPV)23.1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12.76%从经济评价结果可知,该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较好,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8%,国民经济评价可行。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3、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3、*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4、省发展改革委 省文化厅关于报送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2009年投资计划建议的通知;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6、*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7、*统计年鉴2008;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9、*定额站2009年第三季度*建筑材料市场信息价。-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一、项目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

4、文化产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创新,实施精品战略,繁荣艺术创作,提高文化艺术产品质量。加强文化自然遗产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扩大广播影视覆盖范围,发展数字广播影视,确保播出安全。繁荣新闻事业。发展现代出版发行业,积极发展数字出版,重视网络媒体建设。大力推广普通话。扩大国际文化交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开发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意见在深刻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

5、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的总体框架下,同时明确提出了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具体意见。这使我们看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新的曙光。农村文化建设的春天到来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各级财政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各级政府加强对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扩大农村基层服务点,全面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专栏17公共文化建设重点工程中指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均建有综合文化站。*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

6、要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继续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扶持民间文化团体。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2131”工程,巩固和提高农村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和场地。完善村规民约,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现代先进文化相结合,着力打造“中华药都”文化品牌。加强市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建成市级博物馆,加快推进市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完善县区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加快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

7、,力争文化中心通宽带互联网,成为村民读书、娱乐和文化交流、学习技能知识的场所。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引导民间文艺团体健康发展,倡导居民健康丰富的自娱自乐活动。1、乡镇文化站建设要形成规模。乡镇文化事业是基层文化,而基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乡村基础文化是农村文化,也是农民文化。在新农村建设循序向前推进的时候,政府决不能忽视乡镇文化站建设,要创建农村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出资为农民买文化,让有权享受文化的农民享受到优秀的文化服务。优秀的文化服务必须具备优良的基础文化设施和设备。据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乡镇文化站是“四无”文化站,即:无人员(文化人员被政府长期调用)、无经费、无阵地、无活动,文化

8、站是个“空壳”。目前,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从广大农民根本利益出发,颁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农村文化建设有了政策保障。因此,乡镇政府要因势利导,乘势前进,抓住时机,把自己的文化阵地做好做大做强,形成规模,起码在当地50年不落后。其基础项目应该有文化大楼、文化广场、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有线电视台、综艺培训馆、农民学校、网吧、宣传文化长廊等。至于规模大小,要因地制宜,从长计议,不断发展。总之,能够长期基本满足当地农民对文化、对科学知识、对外界新鲜事物的需要。2、乡镇文化站建设要形成氛围。在政府出钱建好文化设施的基础上,接着就是规划、设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项目和内容,首先在文化站形成一种浓

9、郁的文化氛围,然后,逐步在全乡镇产生文化影响,影响各个村组及文化个体户,鼓励社会力量办文化,让民众自觉参与基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形成政府、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文化氛围。这样一来,既弥补了政府的不足部分,也调动了全社会办文化的积极性。在形成文化氛围的过程中,要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建立一支文化组织管理队伍。文化站建起来后,加强文化站管理是个很关键的问题。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年纪又比较轻的人员到乡镇文化站工作。这些人才包括图书,网络,影视,音乐,美术,书法,文学,编导,曲艺等。最好是选用一专多能,能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到文化站工作。文化站

10、管理人员到位后,要逐步实行基层文化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加强工作岗位的规范化,人才专业化,保持文化站管理及专业人才的稳定性。二是建立多支业余文艺队伍,建立多个文艺协会或社团。对于乡镇文化站而言,在市场经济的形式下,成立专业演出团体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在此,要积极发挥文化站专业人才的作用,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深入学校企业,到群众中去发现文艺骨干,挖掘文艺人才。举办各类培训班,组成舞蹈队、民乐队、铜管乐队、地方戏业余剧团等队伍,农闲时排演节目,农忙时回家务农,做到农活演出两不误。在排演过程中,政府可适当给点补贴,动员单位或个体老板给予赞助。只有这样,团队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永远活下去,这是文化

11、站要抓的艺术动态部分。如此同时,作为一级政府的文化站,还要抓好群众书法、美术、文学、摄影等静态部分。为了扎实抓好这项工作,文化站专业辅导老师要深入基层摸底,弄清所辖农村有多少文学艺术人才,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前提下,成立书画摄影协会、文学创作协会、民间故事协会、民间棋牌协会、农民图书协会等。专业老师既是协会的会长,也是协会的老师。协会成立后,要经常举办各类培训班,举办各类展览活动,如书画摄影展,农业科技图片展,举办“新农村新农民”图片展,举办乡土文学讲座,举办农民诗会,农民故事会等。只有这样,多支业余团队才能发挥积极作用,才能更好的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三是建立多支民间文化产业队伍,积极支持民间

12、文艺团体、文化示范户,特别是文化经营户等的发展。上述文化队伍,应该定位为文化产业,是自发的,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应鼓励自办文化,如电影放映、新华书店、网吧、音像专卖店、字画装裱店、招牌装饰店、印刷厂等。只要是持照合法经营,政府都要从政策、业务上大力支持,贷款上给予扶持,形成政府、集体、个体办文化的崭新文化网络。在形成网络的前期,政府和文化部门要主导,杜绝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不良现象发生,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发展。如一个行政村设一个网吧,一万人设一家电影院,一万人设一家新华书店,规模大小因人数而论。总之,要适度,要恰到好处。3、乡镇文化站建设要形成制度。所谓制度,就是文化站全体成员共同遵守

13、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动准则。一方面,要充分认识文化站的工作人员是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的新农村文艺工作者,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文艺工作方针和方向,坚持文艺为农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方针,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与呼,奏响时代主旋律。除去腐朽的、落后的、愚昧的、封建迷信的东西。用文艺宣传的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宣讲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要针对农民的需要,切合实际地为农民烹饪精神食粮。这是制度,也是规律。如在春节期间,组织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的民俗活动;在五一期间,讴歌劳动者最光荣;七一期间,在群众中大力开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的教育活

14、动;十一期间,在群众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农忙季节,开展科学知识进农家活动;在农闲期间,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上述活动,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如文艺演出、放映电影、办农民夜校、办墙报专刊等。总之要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动作,季季有创新。这些活动要形成规律,要制度化。另一方面,文化站为了杜绝人浮于事的现象,要针对各部门的工作特点和性质,订立各项可行的规章制度,实行量化管理,如学习制度、工作制度、奖惩制度、财务制度等。每年年初确定工作要点,分解各部门工作任务,形成人人有事做,个个争上游的气氛。如全年文艺演出多少场,送电影进村组多少场,开展多少场科技知识讲座,举办多少期宣传橱窗等。总之,要办实事

15、,要有制度作保障,要奖罚分明。综上所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站建设之目的,就是要为农民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建造农民生存的软环境及和谐共存的精神家园;就是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培养人、“创造”人。创造健全的人,完美的人。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精神风貌良好,精神状态振奋,道德情操高尚的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二、项目建设必要性通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调查发现,贫困地区乡村文化贫困状况令人震惊。乡村文化建设无人过问,文化站成空壳,处于瘫痪状态。乡镇机构改革后,撤销了文化站,基层文化工作无人过问。50%以上的乡镇无文化活动室和

16、活动场所,更无阅览室,能保证办公室不被占的,办公面积也相当小。有的文化站只有一张桌子,一个戳子(公章),成了一个空壳子。大部分文化站设在乡镇政府内,即便有活动室,也成了镇政府的内部活动室,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也有一部分乡镇甚至连房子都没有,文化设施被任意挤占挪用,造成文化场所的日益缩小,阵地丢失现象严重,更谈不上文化建设。一些村的图书网点,里面只有二十来本书、几份报纸。农民享受不到公共文化资源,处于“文化饥渴”状态。农民普遍反映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看报难,听不到广播,听不到中央的声音;因缺乏接收设备,电视看不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只能看到一套的内容,离乡镇政府所在地较远的村民只有上午才能看到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下午和晚上就不行了,至于中央七套就一点也看不到。外出打工返乡的青年人时不时发出“家乡太落后了,宁死也不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