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形位公差.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800417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形位公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3章形位公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章形位公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3章形位公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3章形位公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形位公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形位公差.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作业 学院 班 姓名 学号: 第五章 形状和位置公差与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形位公差带的形状决定于( ) A、公差项目 B、形位公差的标注形式 C、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 D、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公差项目和标注形式2、定向公差带具有控制被测要素( ) A、形状误差的职能 B、位置误差的职能 C、位置度误差的职能 D、跳动的职能3、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不同形状的公差带的形位公差项目是( ) A、直线度 B、平面度 C、圆度 D、同轴度4、在工具显微镜上按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测得实际孔心偏离理想孔心5m ,则其位置度误差值为( ) A、5m B、2.5m C、10m D、20m5、某被测

2、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为0.04mm,则它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误差一定( ) A、不小于0.04mm B、不大于0.04mm C、大于0.04mm D、小于0.04mm6、定向公差带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 ) A、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 B、形状误差和方向误差 C、方向误差和位置误差 D、方向误差和距离尺寸误差7、可逆的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孔的轴线直线度公差时,轴线直线度公差t与孔的尺寸公差T的关系是( ) A、只允许T补偿t B、只允许t补偿T C、t与T可以相互补偿 D、不可以相互补偿8、某阶梯轴的实际被测轴线上各点距基准轴线的距离最近为2m,最远为4m,则同轴度误差值为( ) A、2m B、4m C

3、、6m D、8m 9、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时,基准要素本身采用独立原则,则该基准要素的边界尺寸为( ) A、最大实体尺寸 B、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C、最小实体实效尺寸 D、没有边界尺寸10、形状与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形状相同的形位公差带是( ) A、圆柱度公差带 B、圆度公差带 C、同轴度公差带 D、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公差带11、定向公差带( ) A、只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误差 B、能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误差和形状误差 C、能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误差和位置误差 D、不控制形状误差,但可以控制位置误差12、孔采用包容要求时,其体外作用尺寸不得超越( ) A、最大极限尺寸 B、最大实体

4、实效尺寸 C、最小极限尺寸 D、基本尺寸13、如某轴一横截面实际轮廓由直径分别为20.05mm与20.03mm的两个同心圆包容而成的最小包容区域,该轮廓的圆度误差值的数值为( ) A、0.02mm B、0.01mm C、0.015mm D、0.005mm14、用千分表测得一导轨六个等分点上的示值分别为0、-1m、+1m、+2m、+2m、0,则按两端点连线法评定该导轨直线度误差的数值为( ) A、3m B、2m C、4m D、5m15、用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所采用的测量原理是( ) A、测量坐标值原理 B、测量特征参数原理 C、与理想要素比较原理 D、测量跳动原理16、被测轴线的直线度公差与它对

5、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的关系应是( ) A、前者一定等于后者 B、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C、前者不得大于后者 D、前者不得小于后者17、在图样上标注形位公差,当公差值前面加注时,则被测要素的公差带形状应为( ) A、两同心圆 B、两通轴圆柱 C、圆形、圆柱形或球形 D、圆形或圆柱形18、根据设计要求的不同,公差带可以有不同形状的形位公差项目为( ) A、直线度 B、平面度 C、圆度 D、同轴度19、若某平面的平面度误差为0.04mm,则它对其基准平面的垂直度误差一定( ) A、大于0.04mm B、等于0.04mm C、小于0.04mm D、不小于0.04mm20、设计时,仅为了保证孔、轴间能自由装

6、配,常采用的公差原则或相关要求是( ) A、独立原则 B、最大实体要求 C、包容要求 D、最小实体要求21、对某被测轴线的等分诸点至基准轴线的距离进行测量,其中最大距离为8m,最小距离为2m,则该被测轴线相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误差值为( ) A、6m B、10m C、8m D、16m22、图样上规定的狭窄圆环形平面相当于基准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可以用( ) A、端面圆跳动公差代替 B、径向圆跳动公差代替 C、径向全跳动公差代替 D、斜向圆跳动公差代替23、在工具显微镜上测得孔的实际中心相对于理论中心的位置在X方向上偏离+4m,Y方向上偏离-3m,则该孔的位置度误差为( )m。 A、5 B、4 C、8

7、 D、1024、被测要素的尺寸公差与形状公差的关系采用包容要求时,就要求该被测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不得超越( ) A、最大实体尺寸 B、最小实体尺寸 C、实际尺寸 D、最大实体实效尺寸25、公差带形状与径向全跳动公差带形状相同的形位公差项目是( ) A、圆度 B、圆柱度 C、同轴度 D、位置度26、定位公差项目有三项,它们分别为( ) A、平行度、垂直度、对称度 B、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C、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 D、同轴度、对称度、倾斜度27、轴线同轴度公差带的形状是( ) A、圆柱 B、两平行平面 C、两平行直线 D、两同心圆28、( )原则主要用于必须保证配合性质要求的要素。 A、独立

8、B、包容 C、最大实体 D、泰勒29、孔轴线的直线度公差带的形状是( )A、两平行直线 B、两平行平面 C、四棱柱 D、圆柱二、填空题1、包容原则主要用于必须保证 要求的要素。2、在给定平面内,一条直线的平行度公差带的形状为 。3、在生产实际中往往用控制箱体孔轴线的平行度误差来间接控制 轴线平行度误差。4、对某被测轴线的等分诸点至基准轴线的距离进行测量,其中最大距离为10m,最小距离为2m,则该被测轴线相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误差为 m。5、形状误差应该按 评定,这时用最小区域的带宽或直径表示形状误差值。6、被测要素遵循独立原则是指其尺寸公差和 各自独立,应分别满足要求。7、被测要素的相关要求分为

9、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它们的可逆要求。8、面对线的平行度公差带的形状为 。9、面对线的对称度公差带的形状为 。10、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的形状和端面对基准轴线的 的公差带相同。11、从形位误差的检测原理看,用水平仪测量平面度误差属于 原理。12、直线度公差中,给定平面内的公差带形状为 。13、直线度公差中,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公差带形状为 。14、直线度公差中,给定任意方向的公差带形状为 。15、评定形状误差值时理想要素的位置应 。16、包容要求的使用在于可以使用尺寸公差来控制 。17、端面全跳动公差带控制端面对基准轴线的 程度。18、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其实际轮廓不得超

10、越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其局部实际尺寸处处不得超越最大和最小 尺寸。19、位置公差带具有定向、定位和 等特性。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包容原则和最大实体原则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及它们在本质上的差异之处。2、如图2所示,销轴的二种形位公差标注,它们的公差带有何不同? 图2 3、改正图3中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项目不允许改变,正确的形位公差标注不要修改)。图34、改正图4中形位公差的标注错误(形位公差项目不允许改变,正确的形位公差标注不要修改)。图45、 简述最大实体原则的含义。6、如图6所示,说明该零件标注的形位公差是否合理?为什么?图67、 举例说明最大实体要求及其可逆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它

11、们在本质上有何差异之处?8、 简述最小实体要求的含义。9、 形位公差包括哪些项目?用什么符合表示?10、 评定位置误差要不要符合最小条件?为什么?11、 被测要素用最大实体原则的意义何在?其边界的尺寸如何确定?12、 若对同一要素既有位置公差要求,又有形状公差要求,则它们的公差值应如何处理?13、 如何正确选择形位公差项目和形位公差等级?应具体考虑哪些问题?四、计算题1、如图1所示,试确定被测轴处于最大和最小实体状态时垂直度误差允许达到的最大值. 若轴加工后的横截面形状正确,试画出垂直误差允许值与轴直径尺寸间的关系变化规律曲线。图12、 用水平仪测量某床身导轨的直线度误差,依次测得各点的读数(

12、单位为m)为:0,+1,+4.5,+2.5,-0.5,-1,试确定其直线度误差。3、如图3所示,轴、孔的实测数据如下:(1)轴的直径为9.99mm;(2)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为0.012mm;(3)孔径为10.01mm;(4)孔的轴线直线度误差为0.012mm,试分别确定该孔、轴是否合格。图34、 用水平仪测量某导轨的直线度误差,依次测得各点的读数为:0,+6,0,-6,-1.5,0,+4.5,0,+6,单位为m,试用两端点连线法作图求解直线度误差。5、 用水平仪测量某导轨的直线度误差,依次测得各点的读数为:0,-1,-3,+3,+2,+4,-2,-3,-2,单位为m,试用两端点连线法作图求解直线度误差。6、用分度值为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