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27例临床分析.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787698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27例临床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27例临床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27例临床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27例临床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27例临床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27例临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27例临床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27例临床分析 作者:毛晓霞, 虞雁鸿, 张玉蓉, 张平 【摘要】 目的:探讨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1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27例(9例双眼)重度上睑下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单一重睑切口额肌瓣下拉式悬吊矫治重度上睑下垂并进行术后624个月随访。结果:本组27例患者,切口均期愈合,术后1周矫正良好25例,基本矫正2例,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均存在眼睑闭合不全,上睑上提功能良好,重睑线自然,对称,“兔眼”症轻微,效果满意。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持久稳定,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重度上睑下垂;额肌筋

2、膜瓣悬吊;先天生;外伤性 上睑下垂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2类。重症上睑下垂患者为了使视轴摆脱下垂上睑的干扰,往往利用额肌的过分收缩或采取特殊的昂头姿势来视物,从而造成额部皱纹增加,眉毛上抬,甚至可造成颈部肌肉或颈椎的畸形。所以上睑下垂不仅妨碍正常的视觉功能,还严重影响容貌。我科自2001年10月2017年3月经重睑切口的额肌瓣悬吊治疗重度上睑下垂27例,效果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638岁。双侧9例,单侧18例,共38侧;先天性上睑下垂25例,其中3例曾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效果不佳,2例曾行单纯重睑术,外伤性上睑下垂2例。术前常规检查睑

3、裂高度,上睑提肌、额肌、上直肌功能,排除重症肌无力、下颔瞬目现象和Hornor综合征所致睑下垂。术前检查结果:平视时上睑遮盖角膜6 mm。上睑提肌肌力6 mm,Bell现象阳性。 手术方法 (1) 切口及手术野设计:按重睑成形术设计皮肤切口线。亚甲兰标出眉额部皮下及眼睑部眼轮后肌下的分离范围:于眉部眶上切迹起向颞侧2025 mm为水平分离范围,于切口上缘至眉弓上1015 mm为纵行分离范围;(2) 麻醉: 成人局麻(1%利多卡因加1100000肾上腺素45 ml),儿童则采用基础加局部麻醉;(3)手术步骤:沿重睑标记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除部分睑板前眼轮匝肌,暴露睑板。在眶隔和眼轮匝肌之间用

4、组织剪向上潜分离至眉毛下缘时,穿过肌层至皮下。在皮下向上分离至眉部,分离范围不超过标记线。两把纹式血管钳钳夹额肌,向下牵拉额肌,两侧向上剪开35 mm,待张力合适后,3-0丝线作3针横褥式缝合,将额肌瓣固定于睑板中1/3处,使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下1 mm,注意睑缘避免出现切迹。检查没有活动性出血后,按重睑成形术缝合皮肤切口。结膜囊涂布金霉素眼膏。下睑作一Frost缝线,用胶布固定于额部。术区油纱、平纱、棉垫,绷带加压包扎额眉部;(4)术后处理:给予抗生素35天,术后第2天换药,第34天拆除下睑牵引线,术后第7天拆线。 疗效评定 (1)矫正良好:双眼睑裂对称,高度相差1 mm (单眼患者),或平

5、视时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下2 mm(双眼患者),重睑及睑缘弧度美观自然,眼睑开闭功能正常;(2)基本矫正:双眼睑裂基本对称,高度相差1 mm,但2 mm(单眼患者),或平视时上睑缘位于瞳孔上缘1 mm以上(双眼患者)。重睑及睑缘弧度相对自然,眼睑开闭功能基本正常;(3)矫正不足:双眼睑裂不对称,高度2 mm(单眼患者)或平视时上睑缘位于瞳孔缘下(双眼患者),重睑不明显或消失。 2 结 果 本组27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切口均期愈合。术后1周矫正良好25例,基本矫正2例,所有患者术后早期均存在眼裂闭合不全,但随时间的推移,眼裂闭合不全好转,部分完全消失。术后随访6 24个月,无暴露性角膜炎,睑内外翻

6、倒睫、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上睑上提功能良好,活动自如,重睑线自然对称。 典型病例:男性,21岁,因先天性上睑下垂21年就诊,入院前未行手术治疗。术前检查,平视时上睑遮盖角膜右眼7 mm,左眼 mm,上睑提肌肌力 3 讨 论 在无额肌收缩或头向后倾斜的情况下,上睑部分或全部遮住视轴是为上睑下垂。上睑下垂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容易复发和矫正不全,尤其是重度上睑下垂,在上睑提肌缩短和游离筋膜悬吊术中更易发生1。Yip等2报道中重度上睑下垂如果过度缩短上睑提肌会引起严重的上睑退缩,应当通过手术借用额肌的力量。目前对于提上睑肌功能严重减弱或消失,而额肌功能良好的重度上睑下垂,一般采用额肌悬吊矫正。额肌瓣是属面

7、神经支配,富有血管和活性的组织瓣,比其它组织(阔筋膜、异体巩膜)更富有弹性,也不会吸收,更不会松弛3。额肌为横纹肌组织,其活动主要为上下垂直滑行活动,活动范围1015 mm,利用其较强的肌张力和主动收缩力,提起上睑效果明显。 我们采用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27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经观察,优点有(1)术中分离时在额肌瓣鼻颞侧向上切开35 mm,使术中下移额肌瓣更加容易,不损伤面神经颞支,不损伤眶上血管神经束等;(2)额肌筋膜瓣经眼轮匝肌下方隧道穿至睑板,其作用与提上睑肌作用接近;(3)额肌筋膜瓣与睑板缝合,直接提高上睑缘位置,由于是动态悬吊,眼睑可随额肌眼轮匝肌的收缩而睁眼、闭眼,远期

8、效果好;(4)单一重睑切口,损伤小,出血少,基本未破坏眶部及睑部正常组织,减少眉部切口,术后肿胀轻,恢复快;(5)利用额肌筋瓣直接提高上睑缘,避免利用辅助材料带来的并发症。为了保证术中效果,减少并发症,术前、术中、术后处理至关重要。对额肌肌力准确评价,额肌运动幅度在8 mm以上,额肌瓣区域无贴骨瘢痕及额肌中断现象。制作额肌瓣时稍微保留眉下额肌与眼轮匝肌交汇组织。用血管钳钳夹,眼科剪在皮肤与额肌间锐性分离,然后在额肌与骨膜间钝性分离。分离肌瓣时保持肌瓣的完整性。额肌瓣固定在睑板上1/3处,缝合位置过高可致睑内翻,过低会致睑球分离,成角畸形,术中仔细观察睑缘的位置、弧度及时调整。局麻患者卧位时过矫

9、12 mm,坐位观察正矫或轻度过矫。术毕仔细止血,额肌瓣分离区加压包扎。因术后早期常存在眼睑闭合不全,大多患者上睑运动略显迟缓,上睑不能随眼球协调地下移,因此要交代患者睡眠时涂抗生素眼膏,以防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Gabrieli CB,Recupero SM,Contetabile MT,et al. Foxs modified technigue using the Mersilene mesh sling in management of blepharoptosisJ.Ophthalmic Surg Lasers,1996,27(11):924-928. 2 Yip CC, Goldherg RA, Cook TL, et al. Incision-less frontalis suspension J. JFr Ophtalmol, 2017,27(3):324326. 3 Ramirez OM, Pena G. Frontalis muscle advancement:a dynamic structure for the treetment of sever congenital eyelid potsisJ. Plast Reconstr Surg, 2017,113(6):1814-1849. 1 /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