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736555 上传时间:2023-0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逍遥游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逍遥游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逍遥游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逍遥游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逍遥游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逍遥游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逍遥游练习试题和答案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S逍遥游(节选)一.基础部分(每小题3分,共21分)1 卞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北冥(ming)鲍鹏(kun)拽扶摇(chucin)坳堂(ao)B.夭阅(e)蜩鸠(tido)决起(jue)榆*方(fang)C.舂粮(chong)朝菌(chdo)蠅姑(hui)人椿(chiin)D.斥安妈(yon)蓬蒿(hdo)泠然(ling)数数然(shu6)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A (齐谐者,志怪者也。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此小大之辩。K I彼苴于世,未数数然。c (旬有五日而后反。小知不及大知。厂御六气之辩。D.而征一国。3. 与“齐谐者,志怪者也。”

2、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莫之夭洌者。B.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C.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 野马也,尘埃也。4. 下列“其”字不作代词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曰鲍。B.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C.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D. 奚以不知其然也。5. 选出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A.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 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C.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D. 朝菌不知晦朔,麓姑不知春秋。6.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A.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译:有如奔腾的野马一样流动的雾气,飞扬着的尘埃,都是被生物的气息吹拂在空中飘 荡着。B.

3、之二虫又何知?译:鸣蝉和学鸠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C. 此小大之辩也。译:这就是小和犬的区别。D.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译: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赶不上长的寿命。7. 选出对“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理解正确的一项()A. 彭祖虽活了八百岁,但与冥灵、大椿相比,是小巫见大巫,显得可悲。B. 是说世人只与彭祖相比,却不知道有比彭祖更高寿的冥灵、人椿,显得可悲。C. 世人与活了八百岁的彭祖相比,感到可悲。D. 是说彭祖与大椿比,感到可悲,世人与彭祖比,又感到可悲。二、阅读部分(2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0题。(7分)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4、,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 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口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8. 解释加粗的词。(2分) 故夫知效一官。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辩乎荣辱之境。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9. 解释下列文句,选出正确选项()(3分)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A. 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 (列子

5、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B. 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C. 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D. 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10. 对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B. 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C. 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脫俗,树立至德。D. 只有无所待的

6、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参考答案一、1.解析:A.拽扶摇tuan; B.决起xuQ; C.朝菌zhaoo答案:D2. 解析:“辩”通“辨”,分辨;A.志”通记”,记录;“反”通“返”,返回;C. “有” 通“又”;“知”通“智”,智慧;D. “辩”通“变”,变化;“而”通“耐”,才能。答案:B3解析:D项与题干均为“判断句”。A宾语前置;E状语后置;C定语后置句。 答案:D4. 解析:B.副词,表反问语气。答案:B5. 解析:A.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纯正的颜色;C.古义:不求名声;今义:没 有名声;D.古义: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答案:B6. 解析:“不及”应为“不了解”。答案:D7B二、(

7、一)8.显才能;使到来;界限;拼命追求9. A 10. D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 不塑其儿千里也。奚以担其然也?B. 则其兔大翼也无力。 小粗不及大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处也。绝云气,兔青天。 背兔青天而莫之夭阀者。 不负众望。C.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举头望明月。专业资料整理分享.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不胜枚举。D.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从上观之,适与地平。适得其反。无所适从。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古今意义最相近的一项是()A.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 适莽苍者,三很而反,腹犹果然。C.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D. 若舍

8、郑以为东道主3.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里然,犹有未树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亘举世誉之而 不加功,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彼亘恶乎待哉。A. 不相同,不相同。B.不相同,相同。C.相同,不相同。 D.相同,相同。5.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其翼若垂天之云水之积也不厚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汤之问棘也是己 鹏之徙于南冥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 众人匹之 之二虫又何知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奚以之 九万里而南为A I I I丨 B.|III C.丨II D | I I6.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之二虫又何知? B.是鸟也,海运

9、则将徙于南冥。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闹者。D.夫晋,何罪之有。7. 选出下列各句中翻译有误的一项()A.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也以息相吹也。译:有如奔腾的野马一样流动的雾气,飞扬着的尘埃.都是被生物的气 息吹拂在空中飘荡着。B. 之二虫又何知!译:鸣蝉和学鸠这两个小动物乂知道什么呢!C. 此小大之辩也。译: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D. 小知不及人知,小年不及大年。译: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赶不上长的寿命。(六)语段阅读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徳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 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 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

10、,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 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 也。此虽克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 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宋荣子为什么要嗤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徳合一君,而征一国”的 人?()A. 他们不能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B. 他们不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C. 他们有才智、有善行、有徳行、有能力,但他们自鸣得意,和斥鶴一样 所见甚小。D. 他们不值得夸耀而自我夸耀。2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御寇?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A. 为了说明宋、列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理想中的

11、人物。B. 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徳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 可笑。C. 为了说明宋荣子修养虽高,仍有未树;列御寇虽能免行,仍须御风。他 们均有所待。D. 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人物是至人、神人和圣人;为了说明自己理想的 境界是一无所待而游于无穷。3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讲,逍遥游都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B. 本文宣扬的绝对自由的思想只是庄子头脑中的一种幻想,在现实中是不 存在的。C. 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消极虚无 的态度。D. 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从这点來看,庄 子代表了当时先进阶级的思想主

12、张。(四)1 . C (举:全;举:抬起;举:考上;举:举例)2. A 3. C4. D 5. B 6. B (本句是一般陈述句,其他三句是宾语前置句)7. A (六)1C 2D 3D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抢榆榜而止抢:触,碰。B.我决起而飞决:快速的样子。C.绝云气,负青天绝:阻挡。D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2.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和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基础运用)其翼若垂天之云水之积也不厚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汤之问棘也是已 鹏之徙于南冥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 众人匹之 之二虫又何知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 /B. /C. /D3. 对下

13、列文化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中的“三餐”指的是一天。E“朝菌不知晦朔,蟻站不知春秋”中的“晦朔”是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和农历每月的第一天。C. “旬有五口而后反”,一旬是十天。D. “御六气之辩”之中的“六气”是指阴、阳、风、雨、晦、明。4. 卞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 而后乃今将图南B.不过数仞而下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D.顺流而东也5. 卞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众人匹之B.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虽然,犹有未树也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

14、于海者,拘于虎(住地)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拘限)于时也; 曲士(乡曲之士,指孤阴寡闻的人)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渙,观于大海, 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人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 (传说中的海水排放处)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尽);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 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正)存(存在)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 似磐空(蚁穴)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人仓乎?号(称呼)物之数谓之 万,人处一焉。人卒(通“萃”,聚集)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 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筹划),三王之所争(指争夺天卞的战事),仁 人之所忧,任士(担负职务的人)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 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6. 卞列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今尔出于崖渙,观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