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象形文字的联想.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725165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 象形文字的联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4课 象形文字的联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4课 象形文字的联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课 象形文字的联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4课 象形文字的联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课 象形文字的联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象形文字的联想.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象形文字的联想教材分析:象形文字,是人类祖先通过描募实物形状而发明的古文字,它不但有固定的读法,而且是一幅幅有趣的图画。本课教材以“学生与文字文化”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了解一些有趣的象形文字的同时,体会汉字丰富的形象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教学时,应提供学生“探究、理解、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这节课体现了本单元综合运用点、线、面、色来进行平面制作的要求,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表意能力。学情分析:教材岩画、金文、古画与古文字的比较欣赏导入,激发小学生猜想、比较的同时,也初步感知古文字的字形是来源于实物的描摹,小学生从探究玛雅和埃

2、及的象形文字的意思开始,激发兴趣,体会各国不同的古文化,更由于就是一幅幅有趣的图画,小学生可以描描画画,并用丰富的色彩使之变成有趣味的画面。教学目标:1、感知象形文字及其描摹实物的特点。2、认识文字与画面结合的象形文字,感知象形文字的变化过程,感受人类想象创造的能力。3、能够运用形与色表现象形文字,并装饰成有趣的画面。教学重点:感受象形文字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发挥想象创新能力,表现象形文字。教学难点:感受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等方法装饰成画面。教学过程一、 课堂导入1. 欣赏岩画,了解象形文字的来历。花山岩画(广西)古人的岩画象文字吗?2. 小结:在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出现文

3、字,为了记录事情,我们的祖先受大自然物体形状的启发,就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用图画方法来记事是很有趣的,可是时间一长,人们觉得这个记录方法并不方便,于是人们创造了又像画又像字的符号,后来我们把这个符号叫做象形文字。(学生理解象形文字的产生以及岩画和文字的关系。) 3. 板书课题:象形文字的联想。二、 课堂发展1. 猜图游戏:这是什么字?马2. 了解“马”字演变 楷书繁体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3. 认识甲骨文4. 欣赏故事

4、:神话传说仓颉造字5. 猜一猜:这是什么字?6. 了解其他国家的象形文字古印度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6. 说一说:象形文字的特点。 (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7. 了解象形文字的局限性: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它的局限性很大。以象形字为基础后,汉字发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书中的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然而,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须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础,拼合、减省或增删象征性符号而成。会意字: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表示许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

5、法难以表示的意义。如:人+人=从 木+木=林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如:朱: 珠 株 蛛 青: 请 清 晴8.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用几个象形文字组合的完成一幅画。欣赏,并说一说它们都用了什么方法来进行联想?(重复和排列的方法。)老师知道同学们也收集了很多的象形文字,谁来说说你打算怎么样通过联想把象形文字变成一幅画?三、课堂实践1.出示作业要求。将象形文字联想成一幅画:构图饱满、富有创意。四、 展示评价 小组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展板上, 说一说,你最欣赏哪一幅画?为什么?五、拓展延伸1. 字形游戏:会舞的精灵2. 象形文字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是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这个文字象是一个“人”字,又象是一个“京”,他似画非画,似字非字,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这就是中国汉字的魅力所在!这些象形文字都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我们要向他们那样,用自己的双手把世界装扮得更加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