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风过留痕.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724169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随笔】风过留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随笔】风过留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随笔】风过留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随笔】风过留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随笔】风过留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随笔】风过留痕.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随笔】风过留痕 【教师随笔】风过留痕蔡甸区太山小学 刘福琴我的网名叫“风过留痕”,这个不够洒脱大度的名字,我视之为骄傲,经历了那么多,终于可以正视自己的感受,好的坏的,都在心里留下印迹,不炫耀,不数落,不代表我不应该记住。从教三十年,我教学生知识和道理,学生也教我成长和放下。与小孩子相处,简单纯粹的快乐来得容易,去得也迅捷,老师就有翻脸如翻书的本能,前一刻还慈眉善目谆谆教导着,下一分就能面色沉峻气得发抖。成人的世界更是复杂,我所接触的范围虽然狭小,却也不乏温情与冷漠,时至今日,我仍然没办法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更不可能宠辱不惊,我不是圣人,那种宽广气度,没有就是没有。教书越来越不容易。人们对

2、教育寄予厚望,甚至到了学校教育难以承受的地步,无论出现什么现象,只要跟老师和学校联系上,马上有了更多的关注度,方方面面的压力,让教师无所适从,校园挡不住八面来风,课堂上的被迫改变让人叹息。吴非老师说,教师的职业是教书,也是育人,培养怎样的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同时是公民,是劳动者,以后还将是合格的父亲和母亲无论从哪个角度定义他们,自尊都是其基本要素,作为教育者,我们自己首先要有尊严。今年的读书活动选择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是冲着书名来的,我承认,自己带着一点小情绪,那些关于教师的负面报道,确实揪出了同行中出现的问题,不争气的害群之马让人气愤,媒体和大众的过分解读,给教师群体蒙上一层异样的阴

3、影,许多人迫于方方面面的压力,选择了退守,课堂作为最后的阵地,慢慢发生着改变。我始终认为,传统的师道尊严可以被质疑,文人虽弱也有风骨,敢于直面现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压力,都能扛得住,这样才能教出硬骨头的学生。我们培养的劳动者,是民族兴起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栋梁。师者心中自有一盏明灯,要用思想与智慧点燃蒙童的一生,教师这职业不是一种简单的谋生手段,面对形形色色的指责与非议,我们需要检省自己,也应该妥协认错,但是不要忘记了,我们传承文明的同时,也要传递正直的精神能量。每一个温暖的瞬间,都值得感恩,每一份付出,都值得期待哪怕它不会有结果。到孩子中去,与他们呆在一起,会获得最简单最真实的快乐,当然,也有怒

4、火,不光来自孩子,也来自环境。只要我们自己站得直,行得正,有一颗教者的良心,没人能让我们随波逐流去迎合权贵和世俗。我给自己取名风过留痕,我要记住欢笑,记住感伤,我会作出退让,但我永远不会迫于压力对自己的课堂作出让步。想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克制,我不想佯装笑脸,说“爱心会感化一切”之类的假话,我反对盲目激励的手段,那太虚伪太违背人性,我认为,“捧杀”比“棒杀”还要叫人猝不及防。孔子的学生问老师如何对待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先哲在论语宪问中留下一句反问: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一味地包容伤害自己的人,只会让对方错得更远而不知回头,那是对自己的犯罪。老子补充说,以德报怨不是妥善的做法,以直报怨,才是真正的与人为善。读书好处多多,书籍扩展着我们的眼界,让思想变得深邃。个人的德和怨,都是过往,经历了就是财富,喜怒哀乐皆是生活,小人物的一点一滴,汇聚成小环境,它们构成生活的全部,慢慢积累起来,人生的阅历也就有了不同的内容,厚重丰润的人生才更有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