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物理 第十章 第六节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四步教学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72144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物理 第十章 第六节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四步教学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物理 第十章 第六节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四步教学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物理 第十章 第六节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四步教学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物理 第十章 第六节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四步教学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2年高中物理 第十章 第六节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四步教学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物理 第十章 第六节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四步教学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物理 第十章 第六节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四步教学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物理 第十章 第六节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四步教学法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3年级组别高二物理组审阅(备课组长)审阅(学科校长)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 题第 6课时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课 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了解什么是能量耗散,增强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什么是能源,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了解常规能源的储备与人类需求间的矛盾2、了解常规能源的使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3、了解哪些能源是清洁能源,哪些能源可再生。4、要求就能源与环境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与方法从日常生活现象了解能源,了解常规能源的储量与人类需求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探究

2、知识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常规能源与新能源,能源与环境。教学难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学生课堂自学结合讨论归纳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 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一、引入新课能源和环境是两个全球所关注的问题,能源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常规能源的有限储藏量与人类的需求存在矛盾,同时大量消耗常规能源带来了环境问题,正确地协调和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是生活在地球上每一个人的职责二、预习课本,完成教辅用书P55基础知识梳理.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二 合作释疑 环节三 点拨拓展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一、能源、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常规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有:风能、潮汐能、太阳能

3、、原子能、沼气等。、常规能源的储备与利用间的关系:、常规能源的利用与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种类: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具体有:温室效应、酸雨、光化学污染、环境污染的防止二、研究性学习课题 总课题:能源与环境子课题:1、研究“温室效应”的形成(起因、结果)与防止。 2、简易太阳灶的制作。 3、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4、煤和石油中的化学能从何而来?三、能源与环境保护教育能源与环境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能源。如果没有能源,人就得吃生米、生菜、生肉,这对原始人来说,可以,对现代人来说,那不可想像。要把饭菜烧熟,就得能源。照明需要能源,坐汽车、火车、轮船、飞机也需要能源,炼钢炼铁、开动机器都得有能源。

4、人类能源的总来源是太阳。这就是说,不仅风能、水力能、海浪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来自太阳,就是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也来自太阳。以上这些属于一次能源,由一次能源生产的电力属于二次能源。 目前在人类能源当中挑大梁的一次能源是煤、石油、天然气这些矿物燃料。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十分广泛的影响: 矿物燃料的开采要毁掉一些土地,有时不可避免地要占用一部分农田。矿物燃料的运输也会带来环境问题,如海上石油运输,经常发生事故,泄漏的原油污染大片海域;就是不发生事故,压舱水的排放也常常在小范围内使海域受到污染。矿物燃料的燃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最大。其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各种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5、已经使人们难以忍受,因为矿物燃料的燃烧总是要排放出非常多的二氧化碳,甚至达到改变空气成分的比例的程度,使地球的气温升高,这已经成了全世界格外关注、十分头疼的一个环境问题。 怎样才能减少因能源使用而带来的环境影响呢? 首先,要节约能源。减少全人类的能源消耗,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节约能源势在必行。另一方面,能源本身也存在着危机。据勘察,地球上可供开采的石油有816亿吨,天然气495亿吨,煤10万亿吨。现在全世界每年的能源总消耗量大体上是95亿吨标准煤,其中主要的是石油、天然气和煤,分别占45%、19%、25%,此外,还有7%的水电,3%的核能。按照目前的消费状况,石油将

6、在三四十年内采完,煤炭虽多,也只能开采250年左右。以后,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这些矿物能源的储量也可能提高,但是,不管怎么说,地壳运动给我们预备下的矿物燃料总是有数的,我们用一点就少一点,不悠着点儿用,恐怕是要被动的。 其次,要利用高科技,开发新能源。目前原子能发电已进入实用阶段,受控热核聚变的探索也在步步前进,有望加入人类能源的行列。 再次,要积极利用自然能。其中包括,直接利用太阳能,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海浪,潮汐发电、水力发电等。这些能源的使用,基本上对环境没有污染,因此被人们称作“清洁能源”。 还有,还必须治理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污染物。 最后一点必须说明的是,要注意解决广大农村的能源问

7、题。全世界的广大农村,能源相当缺乏。全球大约有15亿农村人口用不上煤、石油、天然气这些矿物燃料,他们只能砍柴烧,或烧牛羊粪或烧作物秸秆。有的农民要花费很大精力去剥树皮、砍灌木、铲草根、拣牛粪。这样做的结果,毁掉了很多树木,破坏了绿色植被,对生态环境也是一种巨大的破坏。由于全世界每年要烧掉4亿吨以上的牛粪和秸秆,使越来越贫瘠的土壤丧失了很多有机物还田的机会。不解决这些农民的能源问题,他们的生存环境就会更加恶化,他们也难以摆脱贫困的境地。人类优先开发的五种新能源在即将过去的20世纪中,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三种,就是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假使按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不加节制,那

8、么,地球上这三种能源能供人类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了。四五十年。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实在是非常非常的短促;试想一下,对于今于20来岁的年轻人来说,到他们六七十岁的时候,如果地球上已经没有原油和天然气可用,我们能不为此感到惊愕吗?所以,开发新能源,替代上述三种传统能源,迅速地逐年降低它们的消耗量,已经成为人类发展中的紧迫课题,核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将有所发展,但是核电站的最大使用期只有25-30年,核电站的建造、拆除和安全防护费用也相对不低,过多地建设核电站是否明智可取,还有待今后实践和历史来检验。那么,人类将向何处寻找新能源呢?先进国家的能源专家认为,太阳能、风能、地热

9、能、波浪能和氢能这五种新能源,在今后将肯定会优先获得开发利用。太阳能太阳能利用的形式很多,例如太阳能集热为建筑供暖、供热水,用太阳能电池驱动交通工具和其它动力装置,等等,这些都属于太阳能小型、分散的利用形式。太阳能大型、集中和利用形式,则是太空发电。在距地面三万多公里高空的同步卫星上,太阳能电池每天24小时均可发电,而且效率高达地面的10倍。太空电能可以通知过对人体无害的微波向地面输送。风能风能利用技术的不断革新,使这种丰富的无污染能源正重放异彩。据估计,二三十年内,风力发电量将要占欧共体电占全国总电力的30%左右。地热能目前世界上已有近二百座地热发电站投入了运行,装机容量数百万千瓦。研究表明

10、,地热能的蕴藏量相当于地球煤炭储量热能的1.7亿倍,可供人类消耗几百亿年,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后将优先利用开发。波浪能主要的开发形式是海洋潮汐发电。80年代中期挪威成功地建成一座小型潮汐发电站,让涨潮的海小冲进有一定高度的贮水池,池水下溢即可发电。已经在设计的单座潮汐电站,其它发电量可供一个30万人口的城市使用。氢能氢是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就可经提取出无穷无尽的氢。氢运输方便,用作燃料不会污染环境,重量又轻,优点很多。前苏联试用氢为“图-155”型飞机的燃料已经初步得成功,各国正积极试验用氢作为汽车的燃料。氢无疑也是人类未来要优先利用的能源之一。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四 当堂检测二

11、次备课1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能,通过燃烧转化为能;这种能可以直接供给生产、生活的需要,也可以通过内燃机、汽轮机转化为能还可以进一步转化为能,然后被利用2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 a.太阳能 b.核能 c.风能 d.石油3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电能 b.水流能、风能 c.煤炭d.核能、太阳能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应是 A.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B.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是等效的c.能量耗散说明能量是不守恒的d.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5消耗石油和煤炭给环境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a.运输过程中的泄漏b.机械运动过程中的噪音c.燃烧时消耗的氧气d.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课堂小结常规能源储存量有限,在利用过程中会带来环境污染,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当务之急课后作业导学案板书设计1、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1) 能量耗散(2) 能量品质降低2、 能源与环境(1) 能源的种类(2) 环境问题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