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内科学--脾胃肠病证课件.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721142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内科学--脾胃肠病证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内科学--脾胃肠病证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内科学--脾胃肠病证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内科学--脾胃肠病证课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内科学--脾胃肠病证课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内科学--脾胃肠病证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内科学--脾胃肠病证课件.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临床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内科学-脾胃肠病证)一、 填空题:1.胃痛与 的关系最为密切。2.胃痛辨证当分 两类。3.胃痛的治疗原则是 。4.脐中痛不可忍,喜按喜温,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者,为 ,寒邪内侵,宜, 。5.腹痛饮食积滞型,轻证用 ,重证用 加减治疗。6.呕吐是由于 所引起的病证。7.呕吐在临床上有虚实之分,实者因 ,虚者由于 。8.呕吐一证当详辨 。9.保和丸治疗呕吐的目的为 。10.呃逆是由 而成。11.呃逆是在辨证上首先必须掌握 ,分辨 。12.泄泻的发生外因与 关系最大,内因则与 关系最为密切。13.泄泻的治疗总则为 利小便。14.肝气乘脾泄泻的治疗主方为 。15.泄泻初起

2、,不可用 ,以免固闭邪气,久泻不止,不可 ,以免重伤阴液。16.按照便秘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所见,本病可分 、 、 、四类。二、单项选择题:1.胃脘痛的病位在胃,其病理与关系密切 ()A.肺脾 B.心肺 C.肝脾 D.脾肾2.对于胃脘痛的治疗,何为临床常用之法 ()?A.理气和胃止痛 B.活血理气止痛?C.消食化积止痛 D.清热泻火止痛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肝气犯胃型胃痛的主证 ()?A.胃脘胀痛、攻撑作痛 B.脘痛连胁、嗳气频繁?C.每因情感因素而痛作 D.舌红苔黄、脉弦数4.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此属胃痛何型 ()?A.肝气犯胃 B.饮食停滞 C

3、.肝胃郁热 D.瘀血停滞5.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口和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其最佳治法是 ()?A.散寒止痛 B.行气止痛 C.疏风散寒 D.温中散寒6.肾阳不足,寒邪内侵时腹痛特点是 ()?A.腹中冷痛 B.少腹拘急冷痛 C.脐中痛不可忍 D.腹中雷鸣切痛7.脐中痛不可忍,喜温喜按,手足厥逆,脉微欲绝。其病机为 ()A.阴寒内盛,外寒入侵 B.下焦受寒,厥阳之气失于疏泄C.中阳不足,寒凝气滞 D.肾阳不足,寒邪内侵8. 若虚寒腹痛见证较重,呕吐肢冷脉微者,首选何方治疗 ()?A.大建中汤 B.附子理中汤 C.附子粳米汤 D.通脉四逆汤9.腹部胀满疼痛,拒按、

4、恶寒、嗳腐吞酸,痛而欲泻,泻后痛减,舌苔腻,脉滑实。应诊断为 ()A.食滞肠胃型泄泻 B.饮食积滞型胃痛 C.饮积滞型腹痛 D.气滞血瘀型腹痛10. 下列何项不是实证呕吐的特点: ()?A.发病较急B.病程较短C.时发时止D.多由外邪及饮食所伤而发11.呕吐与呃逆在病理上主要相同点为: ()?A.脾胃受损,湿浊中阻 B.胃失和降,气逆于上? C.痰饮内停,胃失和降 D.清浊相干,乱于胃肠12.下列除外,均是藿香正气散的适应证 ()?A.外邪犯胃型呕吐 B.寒湿或风寒型泄泻?C.寒霍乱轻证 D.寒湿痢13.突然呕吐,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濡缓。其治疗首选方应是: ()? A.

5、香苏散 B.二陈汤 C.平胃散 D.藿香正气散14. 呃逆的病理主要是 ()?A.胃失和降,气逆于上 B.胃气上逆动膈?C.肝气逆乘犯胃 D.阳明腑实,气不顺行15.胃火上逆呃逆之声特点为 ()?A.呃声沉缓 B.呃声洪亮 C.呃逆连声 D.呃声低弱16.治泄有九法出自何书 ()?A.医宗必读 B.景岳全书?C.脾胃论 D.医学必悟17.泄泻与痢疾的鉴别,哪项是错误的 ()?A.泄泻病情轻,痢疾病情重?B.泄泻病在中焦,痢疾病在下焦?C.泄泻为水谷不化,痢疾为脂血伤败?D.泄泻属寒,痢疾属热18.导致泄泻发生的重要因素在于 ()?A.食滞肠胃 B.脾胃虚弱 C.感受外邪 D.脾虚湿盛19.治疗

6、泄泻初起不宜 ()?A.分利 B.滑导 C.清化 D.固涩20.肾阳虚衰泄泻的临床主症,下例哪项是错误的 ()?A.泄泻多在黎明之前 B.肠鸣即泻泻后痛减?C.粪便黄褐而臭 D.形寒肢冷,腰膝酸软21.肾阳虚衰型泄泻的代表方是 ()?A.桃花汤 B.真人养脏汤 C.金匮肾气丸 D.四神丸22.下列除何项外均为热秘的辨证要点 ()?A.面赤身热 B.尿赤便秘 C.苔黄燥,脉滑实 D.腹胀腹痛23.下列何项不为气秘的辨证要点 ()?A.噫气频作 B.胸胁痞满 C.纳差便溏 D.腹部胀痛24.患者吞咽时梗塞不顺,饮食难下,或食入即吐,应诊为 ()?A.噎膈 B.呃逆C.梅核气 D.反胃25.噎膈之病

7、机总之属于 ()?A.脾胃俱伤 B.脾肾衰败 C.气血郁结 D.本虚标实26.噎膈与反胃的鉴别点主要在于 ()? A.进食吞咽顺利与否 B.呕吐物性状不同?C.呕吐出现的迟早不同 D.呕吐次数的多少不同27.梅核气的发病部位在于 ()? A.喉关 B.咽部 C.颈前下方 D.气道三、多项选择题:1.肝气犯胃呕吐的主症是: ()A.呕吐酸腐 B.嗳气频繁 C.胸胁闷痛D.舌边红脉弦 E.口干不欲饮2.呃逆发生的常见病因有 ()A.饮食不节 B.情感不和C.脾胃虚弱 D.外邪入侵 E.正气亏虚3.胃阴不足呃逆的主症有 ()A.呃声急促而不连续 B.口舌干燥C.烦躁不安 D.肠鸣矢气 E.舌淡苔白脉

8、细弱4.气机郁滞型呃逆的常见症状有 ()?A.呃逆连声 B.胸闷纳差?C.肠鸣矢气 D.常因情感不畅诱发或加重 E.舌红苔黄脉弦5.张某,72岁,久泻未愈,每日黎明前登厕,泻下清稀,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苔白脉沉细。治法为 ()? A.温肾 B.健脾 C.理气D.固涩 E.止泻6.脾胃虚弱泄泻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A.大便时溏时泻 B.稍进油腻食物则便次增多? C.面色萎黄,肢倦乏力 D.纳差、脘腹胀闷不舒 E.舌淡脉细弱7.泄泻与痢疾的共同点是 ()?A.多发于夏秋季节 B.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发病?C.病变在胃肠 D.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 E.白多赤少8.便秘的发病原因有 ()?A.燥热内

9、结,津液不足 B.情志失和、气机郁滞?C.劳倦内伤,机体衰弱 D.气血不足,下元亏损 E.阴虚体弱,阴寒内生9.下列何项为气虚便秘的辨证要点 ()?A.神疲气怯 B.临厕努争乏力?C.大便并不干硬D.舌苔薄白,脉虚 E.噫气频作10.习惯性便秘,除药物治疗外,还应 ()?A.保持精神舒畅 B.进行轻便运动?C.调节饮食 D.定时登厕 E.注意气候变化11.噎膈的产生除与食道、胃有关外,还与哪些脏腑有关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12.噎膈用药在临床上需忌用 ()? A.温燥 B.苦寒 C.酸涩 D.滋腻 E.甘润四、问答题:胃痛的病因病机有哪些?如何理解“通则不痛”在胃痛治

10、疗中的应用?外邪犯胃型呕吐的主证、治法及方药是什么?如何区分泄泻的寒热虚实?泄泻饮食积滞型的主证、治法及方药是什么?气虚便秘的主证、治法及代表方各是什么?五、病案分析:何某,男,35岁,干部。于1993年12月20日就诊。?主诉:间断性胃脘痛七年余,加重一月。?病史:患者自述七年前因饮食不节而致胃脘疼痛,经药物治疗,疼痛缓解。但此后每遇饮食不慎胃痛即发。一月前因过食性冷之品而使病情加重。现在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食减少,社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而迟。?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张某,男,50岁,干部,于1993年12月25日就诊

11、。?主诉:呕吐时作时止一年余,加重一周。?病史:患有胃炎病史已二十余年,一年前因食烩面不当而致呕吐,经治病情好转。一周前再次因饮食不慎致呕吐复作。现症见:呕吐时作时止,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口干而不能欲饮,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要求:诊断(何病何型)、辨证分析、治法。.肖某,男,30岁,工人。1993年10月3日初诊。?主诉:大便时溏时泻二年余,加重一周。?病史:患者二年前因过食生冷之品而致腹泻,经过治疗,患者好转,但未能痊愈。此后,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每因稍进油腻之物即大便次数增多。一周前因进食烩面,致使病情加重。现在症:大便时溏时泻,日行46次,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

12、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要求:诊断(何病何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刘某,男,68岁,工人,于1991年12月28日就诊。?主诉:大便艰涩,排出困难,每于冬雪前后发生三年。?病史:三年前患者因天气寒冷,外出访友受凉而致便秘,至气候转温而便行自畅。现在症: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面色晄白,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要求:诊断(何病何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肝脾 2.虚实 3.理气和胃止痛 4.肾阳不足 通脉四逆汤 温通肾阳5.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 6.胃失和降 气逆于上 7.邪气所干 胃虚不降8. 虚实 9消食化滞 和胃降逆 10.胃气上逆动膈11.虚实 寒热? 12.湿邪 脾虚 13.健脾化湿14. 痛泻要方 15.固涩 分利太过16.热秘 气秘 虚秘 冷秘 二、单项选择题:1.C 2.A 3.D 4.C 5.A 6.C 7.D 8.A 9.C 10.C11.B 12.D 13.D 14.B 15.B 16.A 17.D 18.D 19.D 20.C21.C 22.D 23.D 24.C 25.A 26.D 27.B三、多项选择题:1.BCD2.ABE 3.ABC4.ABCD5.ABCDE6.ABCD7ABC 8.ABCDE 9.ABCD 10.ABCD 11.BCE 12.A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