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计算刚度偏高的几点原因及应对措施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70732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5.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元计算刚度偏高的几点原因及应对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有限元计算刚度偏高的几点原因及应对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有限元计算刚度偏高的几点原因及应对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有限元计算刚度偏高的几点原因及应对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有限元计算刚度偏高的几点原因及应对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限元计算刚度偏高的几点原因及应对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元计算刚度偏高的几点原因及应对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限元计算刚度偏高的几点原因及应对措施在做有限元分析时,经常会遇到有限元计算刚度高于真实解的问 题,表现出来的现象有有限元求解位移值比真实解小,比试验值小, 结构的固有频率要比精确值大,接下来从 4 个方面分析一下有限元计 算刚度偏高的原因。个人愚见,欢迎留言区批评指正补充。01有限元自身理论方面个真实的结构原本有无限多自由度,但是有限元方法将一个无 限自由度的物体离散为有限自由度物体,自由度减少,限定了变形能 力。另外,有限元中物体的变形都是按照给定的形函数来变化,强制 性地限定了位移模式,所以导致物体整体刚度偏大,得出的位移场总 体上偏小。有限元中应对上述问题的方法可以是加密网格,随着网格

2、密度的 增加,结构刚度会降低,理论上越密刚度会越接近于理论解,但网格 数量增大后,累积误差也会增大,计算效率也会显著降低,两者是矛盾的。图是一个开孔板拉伸模型网格密度对刚度的影响分析。0W W0OO雕 3C0G060000 50000 -20000 -10000 .M esh sije=16mnnMeh 5ize=8mnnM esh 5jje=4mmMesh size=2mnn70CCD5 3700535DD盒 53300購 58100Me-sh 5iiz=16nnnn579GD577002)与试验值对比时,位移不要采用试验机直接输出的位移数据,而是在试件考核段上布置位移测量装置,或者采用非接

3、触式变形测量Mesh ssze=8nniTiMe-sh 5i2-e=4mniMe-5h 5!iz-e=2mrn575001不同网格尺寸对结构刚度的影响(局部放大)02加载及边界条件方面有限元建模过程中,大多数都采用理想边界条件,不考虑夹具、 实验装置的弹性、间隙的影响,这方面引起的刚度削弱往往是占比最 大的。应对上述问题的方法大概有两种: (1)将真实夹具考虑进有限元模型,如三点弯曲试验,不要采用 节点约束方式进行边界和载荷施加,而是把底部支撑和顶部加载装置 考虑进去。技术( DIC 等)对考核段变形进行测量,然后将计算位移与测量位移 进行对比。3)考虑弹性边界支撑:一般夹具和试验机自身的刚度

4、是不容易确定的,可以考虑在有限元模型中施加弹性边界条件,使得有限元计算刚度与试验刚度一致。如下图所示。10080* Rigid boundary-K=5D0-K=200K=125 K=1DOTest20D 03料本构方面通常在做有限元分析时,一般采用的是线弹性本构,但真实材料响应大多是非线性的,线性仅仅是在某些特殊段进行的近似计算。以 复合材料面内剪切为例,剪切应力应变关系为明显的非线性,而线弹 性分析中输入的 G12 仅为应力应变曲线中低应变区域的割线模量,在 渐进损伤这一类高剪应变问题中,如果仍采用线弹性分析模型,势必 高估了剪切刚度。d 邑点 ssalB毎 u0-+45-45u test

5、lH3 亠 廿製叩斗宁岔艳聪心2 - +-45Is test EH4 -o- (+45-45 simulation0.00 0.01 0.020,030.040.050.060.07go r应对方法自然是将非线性材料本构关系考虑进有限元计算中,大 部分商业有限元软件中均有对应的本构子程序开发功能,以 ABAQUS 为例,剪切非线性可以通过USDFLD/VUSDFLD/UMAT/VUMAT等多 类子程序实现。04结构初始缺陷方面真实的复合材料结构初始状态是含有一定夹杂、空隙、褶皱等缺 陷的,这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削弱结构的刚度,但由于材料的弹 性常数本身也是有大量试验结果统计得出,所以弹性常数自身是包含 结构初始缺陷影响的,因此这部分缺陷影响应该不大。如果结构中分层、褶皱等缺陷特别明显时,是需要在有限元模型 中将上述缺陷考虑进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