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备考:“关于学习”的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700918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备考:“关于学习”的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备考:“关于学习”的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备考:“关于学习”的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备考:“关于学习”的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语文备考:“关于学习”的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备考:“关于学习”的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备考:“关于学习”的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考语文备考:“关于学习”的文言文阅读训练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解释】承宫:东汉人。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樵薪:砍柴。执苦:干苦活。 【文言学问】 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着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训练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根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

2、、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索与练习】 1、解释:孤明庐笞 2、翻译: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2.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解释】桓荣:东汉人。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学问】 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二、指“莫非”,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

3、”,意犯难道我不如别人? 【思索与练习】 1、解释:初厄嗤应及 2、翻译:而荣讲诵不息 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3.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着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着,着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着,对如初。或询其意,着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着之规益也。 【解释】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听政:处理政务。内侍:此指太监。规:鼓励。益:得益。 【文化常识】 “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出名词。古代在科举考试中,

4、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局部进士担当某种官职外,把全部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藏所。上文说到王着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思索与练习】 1、解释:善刻意临或遽绝 2、翻译:数遣内侍持书示着 又以问着 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4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

5、愿庶几焉。 【解释】余:指本文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教师下拜。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庶几:有盼望。 【文言学问】 名词作壮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 【思索与练习】 1、解释:既弟子从 2、翻译:余愧谢,不获 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

6、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 5.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宁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解释】大须学问:很应当学习与求问。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文化常识】 “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

7、“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 【思索与练习】 1、解释:向暇比四海 2、翻译:躬亲戎事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答复。 6.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解释】纂录:摘录。 【文言学问】 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慨,有时

8、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状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思索与练习】 1、解释:择望懦立功长辄 2、理解: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7.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

9、“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死矣,今也则亡。” 【解释】蚤:同“早”。鲁哀公:鲁国国君。 【启发与借鉴】 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爱的学生是颜回,不仅由于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抱负,还由于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方说谎骗了父母或教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假如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嬉戏玩过了头,结果耽搁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状况发生后肯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嬉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思索与练习】 1、解释:恸对亡 2、翻译:门人益亲弟子孰为好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