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素质教育1李亚平.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697083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素质教育1李亚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立足素质教育1李亚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立足素质教育1李亚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立足素质教育1李亚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足素质教育1李亚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素质教育1李亚平.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足素质教育 使“掉队生”赶上来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学生包括差生的发展上下功夫,使所有的学生而不是特选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掉队生”的转化工作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不仅要重视“拨高”“促中”更应该做好“扶差”工作。“掉队生”学不好英语,究其原因,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听不懂,记不住”。细分析,其实质是不会学。久而久之,导致“不想学”。所以,要让他们赶队,必须解决“想学”和“会学”的问题。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一、 情感投入,激发兴

2、趣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由此可见,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初中生的学习往往是从兴趣出发,他们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哪位老师所代的课。他们对哪门课程感兴趣,就愿学哪门课程。所以,要想让他们学好英语,教师就要重视感情投入。“掉队生”的心理素质尤其脆弱,他们对教师的一举一动非常关注,哪怕是对他们一次详尽的辅导,给他们一句温暖的话语,或是一次鼓励的眼神,都会在他们心中激起层层微波。所以教师要以自己真诚的爱呼唤起学生的共鸣,不以权威、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而是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学生

3、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讲英语,迈出可喜的第一步。二、 改进教法,提高效率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渠道。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一般学习习惯不好,上课不专心听讲,久而久之,他们便感到学习越来越困难,甚至“听不懂”老师讲课。所以要想让他们赶队,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把课上得生动有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前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会出现哪些“消化不良”现象,同时该给他们什么样的“消化酶”。课堂上,尽量使用“情景教学法”,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再则,“掉队学生”坚持性差,再好的教学形式如重复太多,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降低

4、。因而,我们要根据他们活拨好动的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兴趣。 三、教给方法,培养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根本转化“掉队生”,教师必须在学法指导上下功夫。 1、课前预习寻疑 一般课前预习在第一学期期中后开始,对有困难的学生的要求是: 预习生词(音、形、义);初步了解课文所学内容;找出疑点(写在纸上)。2、认真听课解疑学生疑点找到了,就会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课。同时,新课内容经过预习,日日如此,就会形成勤动手,勤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有些同学的问题如没解决了,课堂上还有三五分钟讨论时间,同学们互相解决(四人一组),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3、及时复习排疑根

5、据夸美纽斯的遗忘规律,遗忘与时间成反比。遗忘的进行过程是先快后慢,复习必须及时,不要等遗忘了再复习。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及时复习,战胜遗忘。要培养学生当堂课后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做作业前,先要求他们将本节课所学内容在脑中复习一遍,然后独立做作业,还要养成利用晨读时间及时把前一天所学知识进行复习的好习惯,最大限度地巩固所学知识。四、 及时辅导点拨技巧辅导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即能提高教学质量,又有密切师生关系。及时辅导对“掉队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自卑感强,不愿问老师,时间长了,疑点越来越多,自然也就学不懂了。如果发现问题后,教师及时进行面对面讲解,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我要求他们记在自己的错误记录本上,并交给老师一份,以便随时抽查。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教师满怀信心,对他们充满希望,对他们“不歧视”,在不断改进自己教法的基础上,对他们热情关心,耐心辅导,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掉队生”定会赶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