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676032 上传时间:2024-04-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2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 川 省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序 言世纪之交,我省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前两步战 略目标,多数城乡居民的生活基本达到小康,生产力水 平迈上一个大台阶。从新世纪开始,我省将进入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努力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九五计划顺利完成,为实施十五计划奠定了 基础。过去的5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国内有效 需求不足、通货紧缩日益显现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经过 全省人民的不懈努力,九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 达到8.8%,2000年达到4010亿元,整体经济实力明显 增强,经济运行

2、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达到4780元,比1980年翻了两番多,实现了现代 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年均增长5.6%,农民人均纯 收入实际年均增长10.1%,2000年分别达到5894元和 1915元。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一、二、三次产业结 构比重由1995年的29:40.7:30.3 调整为2000 年的 23.3:42.7:34;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 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生活资料、生产 资料供求关系已由卖方市场转变到买方市场,基本告 别了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 展,长期制约我省

3、经济发展的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瓶颈”已基本得到缓解。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 林还草试点工程初见成效。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 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3年目标基本实现,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初步建立。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利用外资规模不 断扩大,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 本形成。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 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 得新成果。九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 出的矛盾和问题,必须在十五期间努力加以解决。 主要是经济竞争力不强,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 长质量和效益不高,工业化、城

4、镇化水平低,农民收入 增长缓慢,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本纲要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共四川 省委七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 加快发展的意见和中共四川省委七届八次全会通过 的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 计划的建议编制,是十五期间(2001 年至2005年)我 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主要阐述发 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 向,是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的规划,规划指标总体 上是预测性和指导性的。一、指导思想和目标四川政报/2001 年第10期(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省生产力水平迈

5、上 了一个大台阶,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和 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增 强,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将给生产、 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影响和变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拓 展了我省的发展空间,也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西部大 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省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体制 环境的变化也迫切要求我们探索新的思路、机制和办 法。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给我省带来 了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形势和任 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 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 要思想,把跨越式发展作为主题,把经济结构战略

6、性调 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提高四川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面实现小康 并向宽裕型小康迈进,努力实现新的跨越。-把跨越式发展作为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是 解决我省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逐步缩小与全国特别是 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必须 增强危机感与紧迫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实 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在确保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前 提下,抓住机遇,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实现四川经济的 跨越式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积极主动、全方位地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要以提高经济效益

7、为中 心,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坚持 在发展中进行结构调整、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 的新思路、新举措。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改革开放 是强省富民的必由之路,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提高四川 经济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要进一步突破束缚生产力 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 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养创新人才,为四川经济跨 越式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 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的 本质要求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要着力解决好扩大 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两大问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 制度,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实

8、现小康并向宽裕 型小康迈进。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把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 要硬的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 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稳定。要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二)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21世纪前10年,我省加快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 成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努力实现新的跨越。十五期间,要为实现这个 总体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 8%以上,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

9、值达到5890亿元以上。结构调整。到2005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 调整为20:44:36,就业比重调整为53:18:29。非公有制 经济比重有较大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程度明显加快,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个百分 点,2005年达到24%左右。科技教育。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5%。科技创新能力增 强,技术进步加快。教育投入逐年增加,教育质量明显 提高,巩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成果,2005年初中毛 入学率达到90%,高中阶段教育毛人学率达到70%,高 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一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5年初见成 效,10年大见成效

10、。200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8%,城市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8%。流入长江的泥沙量得到 有效控制,大中城市空气质量稳定在级,全省主要江 河干流达到类水质标准,长江干流出川断面达到类 水质标准。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年 均增长5.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均增长3.5%, 2005年分别达到7700元和2300元左右。城镇居民人 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25平方米。全省电话普及率 达到29%,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镇职工 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社会风气和社会秩 序明显好

11、转。二、经济结构(一)巩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始终把农业放在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 围绕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以增加农民收入为 中心,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依靠 科技,挑战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加速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到2005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四川政报/2001 年第10期保护和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坚持不懈 地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基本农田, 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建设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提高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2005年全省粮食总 产量达到3650

12、万吨。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着力调整 粮食品种结构,把改善粮食品质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 农产品质量,提高粮食加工转换能力,增加效益。要完 善粮食流通、储备等制度,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体系。加快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民增 收领域。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 加速品种更新,发展名牌产品,优化农产品质量。积极 发展生态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订单农业,提高种 植业的品质和效益;扩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加强草场 建设,加快发展畜牧业,200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 值的比重提高到50%;大力发展水产业;全面提高农产 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值,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充分发 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

13、,加快形成不同区域各具特色 的主导产品,促进大宗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基地化、 规模化,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大力发展公司加农户、贸 工农一体化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 进入市场。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再创业,通过结构调整 和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上规模、上质量、上 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继续引导和鼓励农村富余劳动 力外出务工经商、回乡创业,加快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 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和农民的 生产和生活条件。要大力增加投入,积极支持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流通条 件。继续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和耕地整治力度,搞好 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达到人均

14、高产稳产 农田0.6亩。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 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尽快解决农民的用电问题,基 本实现城乡供电同网同价。加强农村电信基础设施建 设,降低农村通话成本,实现通话费城乡同价。加强以 产地批发市场为重点的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 营体制,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的新机制。抓 紧清理和解决乡村债务,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 减轻农民负担。改革农村投融资体制,通过多种渠道, 采用新的机制,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降低农业产、 销成本,增加农业自身的积累能力。继续深化农产品 流通体制改

15、革,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增强 服务功能。要重点培育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市场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强 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使更多的先进适用技术进入农村 基层和农户。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 质量标准体系,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生产优质农产品。 进一步加强农村商品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农村要素市 场。发展农产品的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发挥各类 中介组织在农产品流通中的积极作用。切实推进农业 机械化。(二)大力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提高工业经济竞 争力坚持市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 撑,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正确处理好改造传统 产业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发 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把工业结构调整真正落实 到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上,努力提高我省工 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十五期 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