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教学设计(2)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667890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惊弓之鸟》教学设计(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惊弓之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成语故事,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是一篇非常有说服力的推理的文章。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实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二、学情分析处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们具备积极做事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品质,他们善于发现问题,但是缺乏对问题持续理解和跟踪处理的水平。所以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准备,努力迎合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力争让每节课的教学动作都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熟练的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和重点的句子。2)、体会文章的寓意,

2、分角色朗读课文。2、难点1)、从课文中受到启示,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准确的理解。2)、学习对事物实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范读课文的录音或者视频文件和必要的教具等。五、教学策略1、教学方法:教授法、情景展示法等。2、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2)、能读懂、读通全文,并能体会文章的寓意。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能实现熟练的分角色朗读。2)、能通过思考,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3、才能对事物有准确的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对事物实行分析推理的方法。2)、培养学生主动体验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推理的综合实践水平。二、 教学过程预设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导入手段:猜谜语导入的方式。师:同学们请欣赏大屏幕的句子,看看能用哪些成语概括起来。生:学生踊跃回答。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对的,这三句话正是我们学过的拔苗助长、亡羊补牢、守株待兔这三个成语故事。师:那么我们还学过哪些成语故事呢?请欣赏大屏幕。好的,同学们,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叫惊弓之鸟。板书:惊弓之鸟 仔细观看踊跃回答认真听讲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培

4、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闯关活动一(初认生字和词语)师:在学习本课之前,我们首先来理解一下本课的生字和词语。1、指名学生上台领读本课的生字、词。并分组朗读。2、指导学生练写本课较难的字词,达到掌握的效果。主动参与认真朗读认真练写培养学生实践动手作水平。闯关活动二(听读课文,初感内容)师:课文初读,感知文章内容(播放朗读音频文件)。师:要求学生带着思考问题的任务听读课文。1、听读的同时,思考课文写了几个人物?2、听读的同时,思考文章中主要写的是谁?3、听读的同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指名学生回答这3个问题,并出示做总结评价。学生仔细听读,认真思考。学生积极回答,并要认真完成记录。新知

5、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让学生自主探究,找出解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闯关活动三(体会四个方面,增强理解,掌握成语的含义和寓意)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文章,体会下面几个问题。体会1:更羸的本事是什么?体会2:如果你看到一只孤单的大雁悲惨的鸣叫着飞翔,你会有想到什么?体会3:体会更羸看到的、想到的和分析到内容。体会4:结合文章重点断了的词句填空,感受更羸的活动过程。师:巡视指导,协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实行自由朗读。师:描述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含义和寓意。并给出教师寄语,让大家学会使用学生认真朗读。认真体验四个问题。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分组朗读锻炼、培养学生的合作水平和团队

6、精神。让学生体验秋天的丰收和乐趣。达到知识的升华。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2、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将知识实行系统总结性的回顾。作业布置1、小组讨论,谁害死了这只“惊弓之鸟”?2、课余时间自己搜集一些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实践操作自主动手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作拓展,使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三、 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这篇文章是人教版三年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成语故事,文章的语言大多是以更羸与魏王对话的形式出现的。主要讲述的是古时候的一位叫更羸的射箭能手,他只用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的故事。本学期我选择了这篇课文展开了一次公开课教学活动,执教之后,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还是有很多欠妥之处,现归纳如下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对字词的教学归纳总结的不够,只盲目的让学生主体学习,忽略了教师应当适时的总结和评价。2、在这个课堂教学的后半部分语速和程序的开展较快,几乎忽略了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3、教学中的互动性不够,只注重自己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比如整节课抛出问题的质和量虽基本合理,但是未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回答,基本都是自问自答的方式完成的,课堂预设和生成的效果不理想。长丰县沛河金汇小学刁节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