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流感的研究现状.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663302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马流感的研究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马流感的研究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马流感的研究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马流感的研究现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马流感的研究现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马流感的研究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马流感的研究现状.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马流感的研究现状马流行性感冒(Equineinfluenza)简称马流感,是由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流感病毒属(Influenzavirus)马A型流感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急性暴发式流行的传染病。马流感为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的临诊特征为发烧、结膜潮红、咳嗽、流浆液性鼻液一脓性鼻漏、母马流产等为主要症状。病理学变化为急性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问质性肺炎与继发性支气管肺炎。该病广泛存在世界许多国家,并在很早就有报道,但在1955年以前,由于缺乏对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的研究,因此,当时报道的马流感,还包括马传染性鼻肺炎、马病毒性动脉炎、马传染性支气管炎和鼻病毒感染

2、等在内的一类疾病。近年来,病原学和免疫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1956年Sovinova等在布拉格从流感病马体内分离到的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命名为A马1布拉格156(马甲l型),1963年Waddell等在美国的迈阿密州从马体分离出的一株在抗原性上与马甲1型流感病毒f=同的甲型流感病毒,命名为马2迈阿密163(马qJ2型)。到目前为止,马流行感病毒只有这两个在抗原性上不同的亚型,这两个亚型病毒具有甲型流感病毒共有的补体结合性抗原,但血凝抑制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有区别。由这两株病毒引起的马流行性感冒,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于1974年夏到1975年春暴发了马流感,证明是由马甲1型流感病毒引起的,19

3、89年春又发现了由马甲2型病毒引起的马流行性感冒。近年来,我国西北、东北等地区马流感发生间隔时间缩短,危害愈趋严重,给我国养马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11马流感病毒特征111一般特征马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典型的病毒粒子呈多形态,多为球型,直径约为8O一120nm。病毒具有脂质双层囊膜。其表面有致密排列的纤突,其中90为血凝素(Haemagglutinin,H),其余10为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二者构成病毒的主要表面抗原。国际上根据流感病毒的H和N的不同,将H分成15个型,N有8个亚型。马甲1型(H7N7)和马甲2型分别属于H7N7和H3N8亚型。最近

4、,在迪拜举行的国际马流行感冒监测研讨会上,有些科学家根据与疫苗毒株的交叉反应性,将马流感病毒分为“欧洲样”毒株和“美洲样”毒株。马流感病毒可在鸡胚中繁殖,也可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仓鼠肾细胞、猴肾细胞、犬肾细胞、牛肾细胞、仓鼠肺传代细胞等细胞生长,但效果不如鸡胚培养。马流感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56数分钟即可使其丧失感染力。对紫外线、甲醛、稀酸等敏感,脂溶剂、肥皂、氧化剂等一般的消毒剂均可使其灭活。112病毒分子结构及功能马流感病毒核酸为单股负链RNA,本身不具有感染性,可分为8个分子量不同的节段。上述8个节段分别至少编码1O种蛋白质。聚合酶蛋白(PB2,PB1,PA)PB2由RNA节段1编码,

5、RNA节段1是凝胶电泳中移动最慢的一类。PB2作为一类蛋白复合物能够提供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活性。PB2在蛋白识别和连接宿主细胞mRNA时,在起始病毒mRNA转录中起作用。PB2另一功能是使帽状结构与mRNA分开。PB1由RNA节段2编码,只有在RNA蛋白复合物中才能发挥作用。PA聚合酶蛋白由RNA节段3编码,位于感染细胞核内。血凝素(HA)由RNA节段4编码,是马流感病毒主要表面抗原,负责病毒粒子和宿主细胞的连接。转录后的HA经过加工、蛋白水解、糖基化和脂肪酸酰化,新合成的HA去除1418个疏水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是转运到细胞膜的信号序列,于是加上碳水化合物侧链。在HAC末端附近的半胱

6、氨酸加上棕榈酸,最后HA裂解成2个亚单位(HA1,HA2),HA1和HA2之间通常由二硫键相连。HA分子在成熟过程形成同源三聚体,马流感HA完整三聚体的三维结构已搞清楚,与其他流感病毒一样,每个HA分子在杆上有一个球头,球头是由大部分的HA1构成包括有受体连接部位和抗原位点,HA的杆包括所有的HA2和部分HA1,在HA2C末端存在有疏水的跨膜序列。核蛋白(NP)是由RNA节段5编码,它被转运到感染细胞核,连接并包裹病毒。目前认为NP在病毒RNA聚合酶活性从mRNA的合成到cRNA和vRNA合成转换中起作用。NP在感染细胞中可大量合成。神经氨酸酶(NA)由RNA节段6编码,是马流感病毒另一个主要

7、表面抗原,其成分为整体膜糖蛋白,主要是将唾液酸从糖蛋白和糖酯上切开,使病毒粒子从宿主细胞受体解脱下来。基质蛋白(M1)由RNA节段7编码,是病毒粒子中最丰富的蛋白质。基质蛋白形成包裹病毒核衣壳的外壳,在病毒囊膜之下。在感染细胞中M1既存在于细胞浆又存在于细胞核中。现在认为M1不具有酶活性,估计可能在前病毒装配起始中起作用。非结构蛋白(NS1,NS2)是由病毒RNA节段8编码。这两种蛋白,尤其是NS1,在感染细胞中大量存在,但不嵌入前病毒。这两种蛋白在病毒复制中起作用。113马流感病毒的变异马流感病毒与其他流感病毒相比,相对比较保守,但也易发生变异,仅限于2个血清型。流感病毒通过两种机制即抗原性

8、的漂移和抗原性的转换改变其抗原性,抗原性的漂移是病毒全部基因片段变化的积蓄,此变化对经常受到宿主防御机制选择压力的表面糖蛋白尤为重要。自80年代以来,H7N7型马流感病毒在世界各国均未分离到,而近年来H3N8型马流感病毒频繁暴发,这恰恰说明马流感病毒的抗原性转换作用。马流感病毒血凝素是其主要表面抗原,血凝素(HA)基因是决定其毒力强弱的主要基因之一,也是EIV基因组中变化频率最高的基因。血凝素基因的变异直接影响着病毒侵袭宿主细胞的能力和致病力。马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通常以点突变为主,正由于与其他流感病毒一样,基因组是分段的,且其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马流感在进化过程当中发生变异是必然的。2流

9、行与分布21流行病学自然条件下,只有马属动物具易感性,没有年龄、性别和品种差别。病马咳嗽喷出含有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方式。实验证明,此病可通过空气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经口感染。因为病毒在康复马匹的精液中存在很久,配种,尤其是本交也是此病的一种重要传播方式。本病传播极为迅速,引进易感畜群,呈暴发性流行,经一周或稍多些时间,所有易感马都感染发病。由于病马感染以后能获得的长时间的免疫,因此,3岁以上的马匹都带有大量的各种抗体,所以在流行时发病的多是2岁以下的幼龄马。另外,由于两个亚型毒株之间交叉免疫保护力甚小,当它们在同时或相继在同一马群流行时,就会出现一再发生的波浪式

10、流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北方地区以春秋多发。有些地区则多发生于冬末春初,而另一些地区则流行于夏季。22分布据资料记载,马流感在我国早已存在,5O年代在我国河南、福建、内蒙古、辽宁、青海、宁夏、江苏、等省市、自治区就有该病的发生。建国后,总的来讲,我国有3次马流感大流行。首先,在1974年6月,我国曾发生一次马流感大流行,首先从新疆与前苏联接壤的伊梨、博尔塔拉、塔城等地区开始,很快蔓延至全自治区的11个市,新疆地区暴发马甲1型(H7N7)流感病毒引起的马流感,到1974年冬向南向东传播蔓延,其流行范围之广,是我国建国后的第1次,随后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宁夏、河北、河南、吉林、辽宁、

11、黑龙江、天津、山东、四川、西藏、贵州、福建等17个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发生本病。这次马流感大暴发分离的毒株以A马京防741为代表,经鉴定属于马甲1型,与1956年国外首次发现并分离的代表株A马1布拉格156(马甲1型)相比,抗原十分相似,此次马流感与人的甲3型流感同时暴发,检查与病马密切接触人的血清,未发现马甲1型抗体,马甲1型病毒已有近20年未再分离到,很可能此病毒现在已经消失。其次,另一次大流行是在19891990年我国北方连续2次暴发马流感,主要发生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从这次大暴发分离出毒株为H3N8型马流感病毒(A马吉林189,nA马黑龙江289),基因学分析表明A马吉林18

12、9与当今马H3N8流行株在抗原性和遗传特性上有本质区别,病毒的6个基因与禽流感病毒有密切关系。据推测该变异株与马H3N8流行株重组为杂和病毒潜伏下来,发展趋势难以预测。最后一次大流行是在1992年秋至1994年,我国西部、西北、华北和西南地区马群中突然暴发了呼吸系统疾病,1993年58月在松花江、绥化、齐齐哈尔等市县暴发马流感,1994年从青海省暴发的马流感的病马中分离出A马青海194毒株,经鉴定为H3N8型,该毒株与A马吉林189毒株HA基因序列比较,同源性为769,与1992年香港马流感H3N8的HA同源性为974。此外,在1992年1112月,我国香港赛马群暴发马甲2型(H3N8)马流感

13、。1980年以来,马流感除一次是马病毒变异株引起外,1989年英国马流感和1992年香港赛马流感均由H3N8引起。基因学分析表明这些病毒的HA都经历了明显的抗原转移。3发病机制马流感病毒首先在鼻粘膜增殖,使纤毛上皮细胞变性、溶解及脱落,并伴发炎性细胞浸润,继而蔓延至气管及支气管而导致呼吸道炎症,引起发热、淋巴细胞减少、咳嗽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肺脏通常不受侵害,只有在患畜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条件致病菌继发感染的情况下,才可能引起化脓性肺炎及间质陛肺炎等病症。4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41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210d,多在经34d后发病。发病的马匹中常有一些症状轻微呈顿挫型经过的,或更多一些的呈隐

14、性感染。典型病例先表现发热,体温上升到395以内,稽留12d,或45d,然后徐徐降至常温。如有复相体温反应,则有了继发感染。最主要的症状就是最初23d内呈现经常的干咳,干咳逐渐变为湿咳,持续23周,亦常发生鼻炎,先流水样的而后变为很粘稠的鼻液。马甲1型病毒感染时常发生轻微的喉炎,有继发感染时才呈现喉、咽和喉囊的病症。所有病马在发热时都呈现全身症状。病马呼吸加速、脉搏频数、食欲降低,精神萎顿。眼粘膜充血浮肿,大量流泪。马甲1型病毒所致的变化,往往呈呼吸表浅加快,甚至有时气喘。病马在发热期中常表现肌肉震颤,肩部的肌肉最明显,病马因肌肉酸痛而不愿活动。马甲2型病毒较马甲1型病毒有较大的毒力而更呈趋肺

15、性。由马甲2型病毒所致的病例则能观察到细支气管炎或扩散而呈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发热能达415。在欧洲发生的马甲2型病毒的流行时,多数马都在发病的第4d以后,因继发细菌感染,呈复相的发热。有些病畜在胸部、腹下和四肢发生水肿,有时发生腱炎和腱鞘炎,行走慢而不稳或跛行。有些病马发生卡他性甚至出血性炎,肾也可发炎受损。本病血相并无特殊变化。发病初期通常呈轻度贫血和白细胞减少。血检时可发现嗜中性粒细胞左移,大单核细胞稍增多。如并发细菌性感染则白细胞增多。本病常取良性经过,如无并发症的经1周恢复正常。死亡的多是幼驹或有继发性感染的病例。死亡率一般不超过5。致死性病例的肺有水肿,支气管肺炎及胸膜炎,胸腔

16、积液,喉周围常有胶样浸润,全身淋巴结浆液性炎。42病理学变化421病理剖检变化眼观病变为结膜潮红、水肿、外翻,呈砖红色或淡黄色,常出现角膜浑浊。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和渗出,上皮细胞脱落与局灶性糜烂。头、颈部淋巴结肿大,肺脏充血、水肿,扩张不全。肝脏一般无明显眼观病变。若病畜继发细菌感染时,则见喉头周围、胸部、腹下,肢体皮下呈胶样浸润与全身淋巴结肿大。胸腔经常充满液体与并发胸膜炎,偶见腹腔积液。肺尖叶、心叶、隔叶下部可见大小不等的暗红色或灰褐色实变区,支气管内有粘膜,脓性渗出物。肠粘膜附着粘稠渗出物,粘膜潮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422病理组织学变化表现为急性支气管炎与细支气管炎,以管腔内有多量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要特征。炎症为一过性,一般只见于发病后的头4d,其后炎症消退,粘膜内遗留有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