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65421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推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推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推敲》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敲》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 敲教学要求:1、复习生字词,结合课文学习重点理解“妥帖”、“吟哦”、“犹豫不决”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3、创设情境,想象故事发生的场景,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以及斟词酌句在创作中的重要性。4、引导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重难点:1、在情境中想象故事发生的场景,理解“推敲”的含义以及斟词酌句在创作中的重要性。2、引导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交流:(1)用自己的动作,跟在座的老师问个好。(2)根据动作猜动词。挥、招、摆、甩、摔、举、扔、推、敲一、板书课题,引出故事1、(板书

2、课题:推敲)刚才,大家根据动作猜词的表现都很不错。(师做动作)这就是“推”,这就是“敲”。两个动作的词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词“推敲”(板书),那“推敲”是什么意思呢?(写诗或作文时反复思考、琢磨,斟酌文句)2、有问题吗?(本来是指两个动作,怎么连在一起就表示“反复思考、琢磨”了呢?)这与一个故事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个故事,题目就是推敲。二、范读课文,概括大意1、范读课文。思考:“推敲”这个意思是怎么来的?2、交流:“推敲”这个意思是怎么来的(齐读最后一小节)。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贾岛1、提起这个故事,就得说到诗人“贾岛”。课文第一小节简要地向我们介绍了贾岛。(指名读)。2、教师

3、补充介绍。我们都知道唐朝有很多著名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等等。如果论诗作,贾岛在唐朝大概并不能算最出众的,但他行坐寝食,都不忘作诗,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甚至可以说是走火入魔,贾岛自己也曾用这样的两句话来评价自己的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因此贾岛被人们称为“苦吟诗人”。3、通过今天这个故事的学习,大家一定能够对这位诗人有所了解。四、再现“推敲”场景,感受贾岛的“投入”1、在我读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有一个画面总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我觉得如果把这个故事拍成一部电影,这个镜头应该作为特写,并且要反复出现。2、请你再快速浏览课文,你觉得是什么样的场景,看看和我想的是不是一样?3、交流出示:

4、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画面加文字)4、指名读、理解。吟哦:吟咏,有节奏地诵读诗文。5、这时一个静止的画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想当时的情景,把它表演出来,行吗?(学生准备)6、指名表演。7、评价表演。要点:(1)贾岛应该反复读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2)语速要慢些,并配上相应的动作。(3)沉浸其中,忘乎所以。8、默读想象,再指名表演。9、齐读第3自然段。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那首小诗(引读)人们纷纷议论,“这个人简直就是个书呆子!”贾岛丝毫没有觉察。他(骑着毛驴,一边)就在这时,一支仪仗队浩浩荡荡,迎面而来,行人、

5、车辆纷纷避让,贾岛却依然沉浸其间,他仍五、体会“推敲”意境,学会“推敲”1、就这样,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2、课文中用了“竟然”这两个字,能去掉吗?3、补充故事(配画面):一次是骑驴过街,没注意行人。当时秋风萧瑟, 黄叶飘零,便信口吟出“落叶满长安”之句。寻思上联, 忽以“秋风吹渭水”作对,喜不自胜,正在他得意忘形之时,却闯入了当时当官的刘栖楚的仪仗队,结果被抓去关了一晚。4、幸运的是这次所闯的依仗队是韩愈的。(补充介绍韩愈)韩愈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唐代著名的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大教育家。5、贾岛就将自己创作这首诗的经过告诉了韩愈。如果你是贾岛,你会怎么说呢?请你联

6、系上下文想一想。(学生准备,提示学生可重点读第2自然段)6、学生担当角色,向韩愈讲述自己写诗经过。7、韩愈听了贾岛的讲述,也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名读)8、韩愈的观点很清楚认为用“敲”好。理由有3点:一是;二是;三是。9、你们也来说说自己的看法,认为是“推”好,还是“敲”好?(补充诗的前两句,画面出示“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结合图画简要解释,体会诗的意境。)10、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理由要陈述清楚。11、补充不同观点。韩愈讲得的确很有道理。其实,也有人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如著名的美学大师朱光潜、著名画家吴冠中等,吴冠中认为(出示)

7、敲则有声,与静对照,但这破坏了整体调子,夹进音响反而在画面落下了败笔。推门,无声,不写声,只着笔于推之动作,画出了运动中的线,与宿相对照,显得比敲更和谐,不失画面的统一。吴冠中他从绘画的角度提出异议,指出“推”胜于“敲”。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写访友的,直接推门而入,可见他们的关系十分亲密。如此这些说法也不无道理。六、补充故事,尝试推敲1、其实,关于文人斟词酌句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大家很熟悉的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等等。2、我这儿也有两句诗,想请同学们来添上合适的字。出示画面和文字: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3、学生讨论填写,说明理由。4、总结。我想,这儿用哪个词更好,我们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而且在不同的场合的确应该选用不同的词。课文中关于“推”和“敲”哪个更好,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去思考。但是,我觉得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更需要的是他们对待文章的这种执着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尤其是在我们今天的网络时代,文字的随意、泛滥更加突出。也许我们不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也不必“语不惊人死不休”,但在写作时,多一些思考,多一点推敲,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