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及免疫学答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642429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及免疫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微生物及免疫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微生物及免疫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微生物及免疫学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微生物及免疫学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及免疫学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及免疫学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及免疫学答案填空1、球菌 杆菌 螺旋菌2、干扰3、中枢神经 慢性脑膜炎4、潜伏感染 慢性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5、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丙型链球菌6、性接触 间接 母亲的产道 新生儿淋菌性眼炎7、肠热症 胃肠炎 败血症8、百白破9、人型支原体10、睾丸炎 卵巢炎11、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12、免疫原性 抗原性13、H L 二硫键14、HMC HMC15、浆细胞 抗体16、球菌 杆菌 螺旋菌17、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 荚膜 鞭毛 菌毛 芽孢18、肽聚糖 磷壁酸 壁磷壁酸 膜磷壁酸 19、物质转运 呼吸和分泌 生物合 参与细菌分裂20、抗吞

2、噬作用 粘附作用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21、运动器官 致病性22、吸附 穿入 脱壳 生物合成及组装 成熟和释放23、干扰24、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25、血浆凝固酶26、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27、金黄色 表皮 腐生28、吲哚 甲基红 VP 枸橼酸盐利用29、细胞免疫 牢固免疫力30、血 粪便 骨髓 尿31、菌毛菌体抗原内肠毒素 粪口 伤寒副伤寒 食物中毒 败血症32、米泔样 鱼群样 33、预防大量脱水 抗菌药物34、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 肺结核 抗感染免疫 细胞免疫名词解释: 1、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2

3、、病毒:是体积微小(以nm为测量单位),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结构更为简单(蛋白质衣壳包绕一团核酸),具有超级寄生性即只在所感染的活细胞内复制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3、垂直传播: 病原体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从宿主的亲代传到子代的感染称垂直传播. 水平传播: 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称为水平传播. 4、干扰素(IFN):是由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 5、消毒: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杀死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 6、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指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7、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简称抗O试验,一种检测机体是否于近期感染溶血性链

4、球菌的试验。即以链球菌溶血素O为抗原,检测待测血清中相应抗体滴度。 8、肥达试验: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凝集实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辅助诊断肠热症. 9、气性坏疽:是由于各种气性坏疽桿菌侵入伤口后引起的广泛性的肌肉坏死的一种迅速发展的严重性感染。 10、BCG:即卡介苗,是Calmette和Guerin2人将牛结核分枝杆菌在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株,现广泛用于结核病的预防接种. 11、原体:原体呈小球形,外包坚韧的细胞壁,内含致密的类核结构,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

5、,具有高度感染性.;始体:始体也成网状体,球形,较原体大,内无致密的核质,而有纤细的网状结构,是衣原体发育周期中的繁殖型,不具感染性. 12、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 13、免疫防御(immunologic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14、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

6、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 15、补体(complement):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补体系统。 16、免疫应答:机体接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体内免疫细胞活化、增生分化和产生效应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 17、超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8、抗体(Antibody):是B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

7、的球蛋白。 19、抗原(antigen)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 20、热原质: 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结构,故大多源于革兰阴性菌. 21、顿挫感染: 因细胞条件不合适,病毒虽进入细胞但不能复制成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的感染过程称为顿挫感染,构成顿挫感染的细胞被称为非容许细胞。 22、潜伏感染: 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不产生病毒颗粒,不出现临床症状.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发生增殖,产生病毒颗粒,出现临床症状,这种感染叫潜伏感染. 23、慢发病毒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是指感

8、染后有很长潜伏期,既不能分离出病毒也不表现出症状,几年或几十年后发生进行性疾病,并导致死亡,如极个别人感染麻疹病毒后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25、缺陷病毒:病毒复制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复制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这种病毒称为缺陷病毒。如丁型肝炎病毒。 26、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27、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 28、鞭毛:鞭毛是在许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29、灭菌:灭菌是指杀灭物

9、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 30、菌血症: 菌血症是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通过血循环,并且无明显中毒症状. 31、败血症: 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32、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可通过血流到达机体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肾脓肿等。 33、真菌(fungus):是一种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少数为单细胞,大多数为多细胞。 34、白色念珠菌:是一种真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

10、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则本菌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形式(芽生菌丝相)侵入细胞引起疾病。 35、新型隐球菌:又名溶组织酵母菌,是土壤,鸽类,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也可存在人口腔中,可侵犯人和动物,一般为外源性感染,但也可能为内源性感染,对人类而言,它通常是条件致病菌。二、 简答题: 2、请列表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项目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输入物质 抗原 抗体/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力时间 慢(23周) 快(输注即生效免疫力维持时间 数月至数年 23周主要用途 预防 治疗或紧急预防 3

11、、简述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的疾病有哪些? 答:(1)致病物质:脂磷壁酸、M蛋白、侵袭性酶(链道酶、链激酶)、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2)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如猩红热、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几急性肾小球肾炎) 4、常见的沙门菌有哪些?致病因素如何?可致哪些疾病? 答:(1)埃希菌族(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菌族(伤寒杆菌)、克垒伯菌族(肺炎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族(普通变形杆菌)、耶尔森菌族(鼠疫杆菌) 5、请简述霍乱肠毒素的组成及致病机制。 答:霍乱肠毒素为不耐热的外毒素,是霍乱弧菌重要的致病因素。一个毒素分子由一个A亚单位和4-6个B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是毒性亚单位

12、,分为A1和A2两个组分;其中A1具有酶活性,为毒性成分。B亚单位是结合亚单位。当B亚单位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GM1神经节苷脂结合时,毒素分子变构,A亚单位进入细胞,其A1链作用于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大量的cAMP作用于肠黏膜细胞,使其过度分泌钾、钠、碳酸离子及水,导致剧烈的腹泻,从而使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血容量明显减少,导致微循环衰竭、电介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病人可因肾衰而死亡。 6、试述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答:(1)感染条件:破伤风梭菌是一种非侵袭性细菌,芽孢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一般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存在窄而深的伤口,或伴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同时

13、感染,或坏死组织多、泥土或异物污染伤口而形成局部缺血,缺氧。造成局部厌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梭菌的繁殖。 (2)致病机制:破伤风梭菌感染易感伤口后,芽孢发芽成繁殖体,在局部繁殖并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及破伤风溶血素。前者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出现角弓反张(破伤风特有的症状)。 (3)防治原则:由于破伤风痉挛毒素能迅速与神经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结合,故一旦发病治疗困难,所以预防尤为重要。如遇到可疑伤口应做到清创、扩创,同时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抑制细菌繁殖。用破伤风抗毒素对患者进行紧急预防,对已发病的人要进行特异性治疗。易感人群如儿童、军人和易受外伤人群应接种破伤风

14、类毒素,儿童应采用白百破三联疫苗进行接种预防。 10、简述甲型肝炎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1)甲型肝炎的传染源包括甲型肝炎的患者和HAV隐性感染者(亚临床患者)。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为30天。从粪便中排出病毒开始于发病前2周,止于发病后23周。传染性最强的时间为潜伏期未至发病初期。(2)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患者粪便污染了水源、食物、水产品(如蚶、蛎等贝类)、食具、玩具和卫生用具等引起水型、食物型爆发或流行及通过生活密切接触经消化道传播引起散在发病。其次HAV也可通过输血、注射(暴露于病毒血症时的血源或污染器械)传播,但几率很低。 11、简述狂犬病的防治原则 答:狂犬病的防治原则是:(1)伤口处理.20%肥皂水,0.1%新洁尔灭或清水反复清洗伤口,再用70%乙醇及碘酒涂擦.(2)被动免疫.高效价抗狂犬病毒血清于伤口周围与骶部行浸润注射及肌注,剂量为40IU/Kg.(3)疫苗接种.人被咬伤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