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的基本类型是.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637244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率制度的基本类型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汇率制度的基本类型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汇率制度的基本类型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汇率制度的基本类型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汇率制度的基本类型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汇率制度的基本类型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率制度的基本类型是.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汇率制度的根本类型是汇率制度的根本类型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早期,成员国很难找到一个与其国际收支平衡相一致的平价,以及伴随货币危机而来的对平价的重新调整,人们由此开场了对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持久争论。传统上的汇率制度分类是两分法: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或弹性汇率),这也是最简单的汇率制度分类。但固定或浮动的程度是很难掌握的,在固定汇率或浮动汇率之间还存在众多的中间汇率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有两种方法运用于事实上的汇率制度分类:一种方法是通过官方储藏和利率的变化来分析p 中央银行的干预行为(Popper,1994);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检验汇率平价的变化,来对汇率政策的结果进展经历性分析p (

2、Frankel,1993)。日以后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除了RR分类以外,一直是这两种分类方法的应用和延伸。汇率制度分类最根本的问题是基于何种汇率进展分类。现有文献对汇率制度分类的归纳,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事实上(de facto)的分类;另一种是基于各国所公开声称的法定上(de jure)的分类。由于这两种分类都是基于官方汇率的分类,所以这一归纳存在着局限性,还应进一步扩展。从经济学最核心的一个命题一市场调节还是国家干预出发,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基于市场汇率还是基于官方汇率来进展分类。 (一)IMF的分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IMF把汇率制度简单地分为钉住汇率制度和其它;而在布雷顿森林

3、体系崩溃以后。IMF那么不断地细化汇率制度分类。IMF原来对各成员国汇率制度的分类,主要根据的是各成员国所公开声称的汇率制度;但纯粹依赖各成员国所声称的汇率制度的分类,具有事实做法和官方声称经常不符的局限性。IMF在1997年和1999年分别对基于官方声称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进展了修正,其1999年的分类是:(1)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主要有美元化汇率和货币联盟汇率;(2)货币局汇率;(3)传统的钉住汇率;(4)有波幅的钉住汇率;(5)爬行钉住汇率;(6)有波幅的爬行钉住汇率;(7)管理浮动汇率;(8)完全浮动汇率。IMF(2023)强调,它的分类体系是基于各成员国真实的、事实上的安排;这一

4、安排已被IMF所认可,而不同于各成员国官方声称的安排。这一分类方案的根底是汇率弹性(flexibility)的程度,以及各种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对汇率变化途径的承诺。引人注目的是,IMF从2023年开场将汇率制度分类与货币政策框架联络在一起,即在对各成员国进展汇率制度分类的同时,也对其货币政策框架进展分类。IMF认为,不同汇率制度的划分还有助于评价汇率制度选择对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程度的含意。该分类体系通过展示各成员国在不同货币政策框架下的汇率制度安排以及使用这两个分类标准,从而使得分类方案更具透明性,以此说明不同的汇率制度可以和同一货币政策框架相容。据此,IMF对其分类作了较小调整,例如其2023年

5、的分类是:(1)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41个成员),主要有美元化汇率和货币联盟汇率;(2)货币局安排汇率(7个成员);(3)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42个成员);(4)程度带内钉住汇率(5个成员);(5)爬行钉住汇率(5个成员);(6)爬行带内浮动汇率(1个成员);(7)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52个成员);(8)独立浮动汇率(34个成员)。假如将上述汇率制度划分为硬钉住汇率制、中间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那么硬钉住制包括(1)和(2),中间汇率制包括(3)至(6),浮动汇率制包括(7)和(8)。按照IMF 的分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间汇率制度的比重在不断缩减,并不断向硬钉住和

6、浮动集聚。但是,中间汇率制度仍然没有消失,如在2023年,中间汇率制度在IMF所有成员国中的比重为28.4%,无法证明“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二)Ghosh、Guide、Ostry和Wolf的分类(GGOW分类) Ghosh等人(1997)认为,事实分类和法定分类各有优缺点,他们试图将两种分类方法综合在一起。但实际上,他们主要采用的还是基于IMF各成员国中央银行所公开声称的法定分类,其宏观经济数据也主要来于IMF的数据库。GGOW分类有两种:一种是三分法,即钉住汇率制、中间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另一种是更加细致的九分法,即钉住汇率制包括钉住单一货币、钉住SDR、其它公开的一篮子钉住和机密的一篮

7、子钉住,中间汇率制包括货币合作体系汇率、无分类的浮动汇率和预定范围内的浮动汇率,浮动汇率制包括无预定范围内的浮动汇率和纯粹浮动汇率。Ghosh等人并没有对各国汇率制度进展详细分类,其主要目的是检验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表现之间的关系。(三)Frankel的分类Frankel(1999)认为,汇率制度是一个连续统一体,由最具刚性的到最具弹性的汇率安排依次是:货币联盟汇率(包括美元化汇率)、货币局汇率、“真实固定”的汇率、可调整的钉住汇率、爬行钉住汇率、一篮子钉住汇率、目的区或目的带汇率、管理浮动汇率和自由浮动汇率。随后,Frankel(2023)又对汇率制度分类作了调整和细化,按照通常的三分法。由最

8、具弹性的到最具刚性的汇率安排依次是:(1)浮动汇率,包括自由浮动汇率和管理浮动汇率两类;(2)中间制度汇率,包括目的区或目的带汇率(细分为Bergsten-Williamson目的区和Krugmen-ERM目的区两种)、爬行钉住(细分为指数化的钉住和预先申明的爬行)、一篮子钉住和可调整的钉住四类;(3)严格固定,包括货币局汇率、美元化汇率(或欧元化汇率)和货币联盟汇率三类。Frankel认为,中间制度和浮动的分界限在于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是否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中央银行虽然偶然干预外汇市场,但并没有声明任何目的的国家应当归类为浮动。严格固定和中间制度的分界限在于对固定汇率是否有一个制度性承诺;假设

9、有的话,就是严格固定。但是,Frankel的分类只是对IMF分类的一 种修正和理论描绘,并没有自己分类的详细标准,更没有据此对各国的汇率制度进展详细分类。按照Frankel的看法, “中间汇率制度消失论” (或“中空论”) 和世界上的货币会越来越少的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Frankel认为,世界货币池类似于马尔可夫静态平衡过程,独立的货币总是会被创造、消失或在汇率制度之间转换,但池子里的货币大体保持稳定。(四)Levy-Yeyati Sturzenegger的分类(LYS分类) Levy-Yeyafi和Sturzenegger(2023,2023)的分类是基于事实上的分类,它与IMF早期的基于

10、各国所公开声称的法定上的分类不同。三个分类变量是:(1)名义汇率的变动率;(2)汇率变化的变动率;(3)国际储藏的变动率。分类的根据是: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储藏应该有较大变化,以减少名义汇率的变动性;而弹性汇率制那么以名义汇率的持续变动和相对稳定的国际储藏为特征。因此,这三个变量的组合足以决定各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归属。LYS分类使用聚类分析p 方法,计算了19742000年向IMF报告的所有183个国家的数据,因此防止了研究者选取分类变量时的随意性。LYS分类有两个:一个是四分法,即浮动汇率、肮脏浮动汇率、爬行钉住汇率和钉住汇率;另一个是三分法,即浮动汇率、中间汇率制和硬钉住汇率。LYS分类和I

11、MF分类高度一致,大约2/3的观测值是一样的。LYS分类发现了几个事实:(1)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20年间,固定汇率制的数量确实在下降;但在20世纪90年代,相比拟IMF的分类而言,固定汇率制却相对稳定。他们把这一现象叫作“隐蔽钉妆 (hidden pegs)或“害怕钉妆。在他们的研究中,公开报告中采取中间汇率制度或弹性汇率制度而实际上采取钉住汇率制度的国家比例,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 15%上升至90年代的40%。但“害怕浮动”和“隐蔽钉妆是不同的,前者是指想要浮动,但为了通货膨胀目的制和金融稳定性而将浮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后者是指想要钉住,但为了使投机性冲击的本钱更高而允许一定程度的汇

12、率波动。许多使用汇率作为名义锚的国家,特别是小型开放经济体,为了防止投机性冲击所带来的汇率制度的脆弱性,倾向于回避对汇率程度的公开承诺。(2)传统的或爬行的钉住等中间汇率变得越来越少,从而证实了“中空论”(Eichengreen,1994)或“两极论” (Fiseher,2023)的存在。怛是,“中空论”对于非新兴市场非工业化国家是不成立的,这说明了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开放对于经济开展是必须的。(3)“事实”上的浮动,其汇率的变化率很校那些声称浮动的国家,为了稳定汇率而经常性地使用很多的干预措施,从而证实了“害怕浮动”的存在,而且“害怕浮动”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已是普遍现象(Calvo和Re

13、inhart,2000)。2291个分类观测值的分布情况,并与 IMF的分类作了比拟。从表中可以看出,工业化国家更倾向于使用浮动汇率制,而非工业化国家更倾向于使用中间和固定汇率制;31.8%的工业化国家是固定汇率制,而非工业化国家的这个比例是48.1%。Levy-Yeyati和Sturzenegger总的来说支持了“两极论”的观点。相比拟其他分类,LYS分类有如下进展:(1)通过聚类数据的识别,使分类方法更具客观性:(2)权衡了分类结果和政策变量的关系;(3)为今后的进一步经历分析p 提供了综合数据库;(4)对汇率制度做出了实际的评估;(5)通过两轮的分类步骤,可以区分不同汇率制度所面临的冲击

14、强度,从而克制了无关性假设带来的偏向,特别是汇率制度对其他变量的影响只有在较高变动率程度上才显著这样的假设。但是,由于LYS分类是基于日历年度的,所以在汇率制度发生变化或货币贬值的年度,就不是很可靠了。另外,许多观察值的分类也是值得疑心的,甚至有6%的观测值是无法分类的,例如中国和印度的汇率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许多年份是不能确定的。(五)Reinhart和Rogoff的分类(RR分类) 无论是基于法定的汇率制度分类还是基于事实的汇率制度分类,都是仅仅依赖于官方汇率的分类。Reinhart和Rogoff(2023)认为,复汇率制不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期间还是之后。都是广泛存在的。他们使用了

15、19462023年153个国家由市场决定的平行汇率的月度数据(以五年为计算期限),对汇率制度进展了分类。RR分类在方法上有两个创新:第一个创新是首次采用了平行和双重市场汇率的数据。这些市场不但在开展中国家,而且在一些兴旺国家也是相当重要的。Reinhart和Rogoff认为,在大局部复汇率或双重汇率经济体中,双重汇率或平行汇率相比拟官方汇率而言,不仅是更好的货币政策的风向标,而且是最具经济意义的汇率。因此,RR分类的主要根据是由市场决定的汇率,而不是官方汇率。第二个创新是开展了各国详细的汇率制度安排和相关因素(例如汇率管制和货币改革)的历史年表,并通过使用一套描绘性统计学方法,区分了官方声称的

16、法定汇率和理论中的事实汇率之间的差异。RR分类把这种分类命名为自然分类,并把汇率制度划分为14种类型(假如把超级浮动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别,那么有15种),同时把这14种类型再归纳为五大类,这样就可与IMF的分类作比拟。RR分类最有特色的分类是增加了自由跌落,其数据来与其他分类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Pick货币年鉴”、Pick黑市年鉴”、“世界货币报告 ”、IMF和各国央行的数据。从RR的自然分类可以看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19741990年和19912023年两个阶段具有两个开展趋势:(1)自由跌落在汇率制度中都是重要的种类,在前一阶段占12%、后一阶段占13%。对于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国家而言,40%的国家是属于自由跌落的。(2)与官方汇率的世界货币史相比拟,汇率制度向弹性汇率制聚集。有限的弹性在自然分类中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