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杰玲--力的分解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636386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姚杰玲--力的分解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姚杰玲--力的分解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姚杰玲--力的分解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姚杰玲--力的分解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姚杰玲--力的分解的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力的分解的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 科物理年 级高一教学形式实验教 师姚杰玲单 位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课题名称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分解学情分析很多老师对这一节的教学很迷茫,都认为只要教会学生正交分解就可以了,而根据力的效果分解没有必要,所以觉得这一节根本不需要教。其实本节内容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探究的材料。学生之前学过力的合成,已经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果通过实验演示操作,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总结相关规律,所以本节课通过挖掘生活中的很多材料,设计了一些很有趣而且效果非常好实验让学生动手做,亲身去体验和发现力的分解应该根据什么来分解。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做实验并不是一定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实验的条件完全可以

2、自己去创造,从而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力的分解的含义。并能够根据力的效果分解力(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的分解,会用力的分解的方法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3)、培养观察、实验能力;以及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2.能力目标:(1)、通过经历力的分解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的作用。(2)、通过经历力的分解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了解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

3、和谐美,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3、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能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培养团队精神。教学过程一 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实验】“四两拨千斤” (两位大力气男同学分别用双手拉住绳子两端,一位女生在绳子中间只用小手一拉就把两位男生拉动了)二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力的分解”的概念 【演示实验】在墙上固定一个松紧绳(带有两个细绳套),教师用一个力把它拉到一个确定点,然后请两个学生合作把它拉到确定点。得出“力的分解”的定义三探究“力的分解”方法:探究一:力的分解遵循什么定则? 结合伽利略探究的思路:问题猜想逻辑(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

4、外推得出结论 请学生猜想 请学生逻辑推理: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所以它们遵从同样的规律 请学生实验验证(思考:如何验证?) 利用上面的演示实验的器材,请一位同学用一个绳套把结点拉到一定点O,记下力的大小和方向;而另一位同学用两个力把结点也拉到O,记下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得出结论: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探究二:在实际问题中,一个已知力究竟要怎样分解?请学生思考:一个力可以分解成怎样的两个力?分解的结果是否唯一?有多少种可能性?(根据一条对角线可以做无数个平行四边形,所以有无数解)请学生思考:那在实际问题中,一个已知力究竟要怎样分解呢?通过课堂一开始的实验启发学生:

5、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拉动两个人,她的一个力从效果上来说可以分解成两个沿着绳子的拉力从而把两个人拉动。因此我们在实际问题中应该根据力的效果来分解已知力。探究三:如何确定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实例1、在斜面上的物块所受的重力的分解学生猜想:斜面上物体的重力会有哪些效果?实验验证:用海绵铺在斜面上和挡板侧面,把比较重的物块压在上面可以明显看到海绵发生的形变,这就是重力作用的效果根据实验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就可以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通过计算可以求出两个分力的大小总结:力分解的步骤:1、分析力的作用效果;2、据力的作用效果定分力的方向;(画两个分力的方向)3、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定分力的大小;(把

6、力F作为对角线,画平行四边形得分力)拓展引申:为什么高大的桥要建造引桥,为什么公园的溜溜板要倾角很大? 实例2、三角支架上的力的分解学生猜想:物体对绳的拉力会有什么效果?实验验证:实验一:用橡皮筋、铅笔、绳套、钩码为器材做学生实验自己体会(学生每人一套器材,人人动手实验)实验二:两名同学相互合作,一人一手叉腰,另一同学在肘部用力下拉去体会力的效果,然后两人互换实验三:观看视频(在支架与竖直墙相连处用橡皮膜展示力的效果)拓展引申:如果上方细绳与水平杆的夹角变小,两个分力大小如何变?学生猜想:实验验证:(自制教具:用一个拐杖,没有拐的一端系上很宽的橡皮筋,同时那一端掉着一个3千克的铅球,有拐的一端

7、让学生顶在腰间,慢慢减小橡皮筋与拐杖之间的夹角,会发现学生手臂上越来越吃力,同时腰间感觉越来越难受,)请一位同学做演示实验去体会。探究四:合力一定,两个分力随它们之间的夹角变化如何变化?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用一根绳中间吊一铅球,然后把两个绳的端点距离逐渐拉大,最后会发现绳子拉断,说明分力是逐渐变大的。请学生上讲台亲自实践,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请同学解释一开始的实验,为什么“四两可以拨千斤”?拓展引申: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自己可不可以自制一个专门用来测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的一个仪器呢?应该如何制造?板书设计力的分解1、什么叫做力的分解定义:已知一合力,求它的分力的过程就称之为力的分解。2、力的分解方

8、法(1)力的分解遵循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2)力分解的步骤:、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据力的作用效果定分力的方向;(画两个分力的方向)、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定分力的大小;(把力F作为对角线,画平行四边形得分力)作业或预习课后探究:一个已知力分解成两个力,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结果有多少种?自我评价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三维目标的达成率高,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是在快乐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就得到并接受了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同时也知道要自己创造条件去探究物理世界中很多未知的奇妙的东西。真正明白了物理就在生活中,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非常有益的。本节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受上课时间的限制,这些实验都是老师课前准备好的,如果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设计,亲历那设计的过程,这样就更加有意义,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更加有益。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该教师这一节的教学设计总体符合要求,重难点明确,且突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新课标教学方法。如果将实验交给学生动手操作,那效果会更好。 评议一单位: 四会中学 姓名:廖明祥 日期:2013年11月2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