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634712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米 ;符号 m 。1k m= 1000 m;1m= 10 dm= 100 cm= 1000 mm= 106 um= 109 nm;。光年也是 长度的单位。(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另外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 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使用方法: “0”刻线与被测物体的左端线对齐;且尺面要沿着被测物体放置;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有刻度的一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 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 单

2、位 组成 。多次测量取 平均值 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3、一个 中学生的身高为1.58 m ;一本书的厚度为10 mm;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um。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18.41cm。其中;准确值是 18.4cm ;估计值是 0.01cm ;单位是 厘米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2.31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0.01cm。(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cm。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2.00cm。(图1) (图2) (图3)6、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秒 、 分 、 时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秒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停

3、表 。1h= 60 min= 3600 s;1min= 60 s;30min= 0.5 h(2)、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 停 、三恢复 零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秒 ;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分 8、误差是 测量值 与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 错误 能消除; 误差 只能减小;不能消除。(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多测几次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小数点位数与原测量值的小数点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第2节 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

4、;这个作为 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 地面 为参照物。3、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4、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第3节 运动的快慢1、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二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2)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得快。2、速度:(1)定义: 把路程与时间之比

5、叫做速度 。(2)公式:v=s/t。(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4)速度的国际单位:米每秒(m/s);交通中的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 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1m/s=_3.6km/h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_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15米 .(5)单位换算:10m/s=36km/h 54km/h=_15m/s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直线 运动和曲线运动。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 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5、(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 速度不变

6、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 变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v=s/t;公式中V的大小是不变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变形公式有:路程s= vt ;时间t= s/v第4节 测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 v=s/t 2、实验器材:刻度尺、钟表、小车 、斜面3、实验时用 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钟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v=s/t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1、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

7、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第二章 声的世界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 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 、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通常听到的声是靠空气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声 波 的形式传播着。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速的大小跟温度有关;还跟介质的种类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 m/s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 不同 。声在 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 液体中传播的较快。

8、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 钢管 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水、空气传过来的。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得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17 米才能产生回声。利用回声测距离:s= vt/2.;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了声呐。第2节 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响度 、音色 音调 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

9、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用音色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 频率;它的单位是 赫兹(HZ)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 20000 HZ。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 超声波;把低于 20 HZ的声叫做 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 超声波;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

10、象发出的声是 次声波。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 广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 音调 ;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响度;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声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音色 辨别的。5、用相同的瓶子;装上高低不同的水位;对着瓶口吹起;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丁甲乙丙 ;敲击瓶子产生的音调由高到低为 丙乙甲丁第3节 声的利用1、 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2、 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例子很多:蝙蝠利用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医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3、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超

11、声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 的例子。第4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1、(1)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2)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影响人们 正常的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为噪声。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0 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 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 50 分贝。 3、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的 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 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

12、振动引起听觉。4、控制噪声的途径:(1)三方面着手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的 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的 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2)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是在声源 处减弱 噪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植树造林、修隔声墙。(3)在人耳处减弱 如用手指堵住耳朵。5、右图是禁止鸣笛的标志。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1节 温度、温度计1、温度:物理学中把物体的 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液体的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2、摄氏温度(t):温度计上的符号0C表示的是摄氏 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

13、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0C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个等份代表1 0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37 0C。“-4.70C”读作 负4.7摄氏度或读作 零下4.7摄氏度。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认清它的 量程和分度值;3)、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全部浸入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如图4中 乙 正确、 甲 和 丙错误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0C;每10格是10C;分度值为0.1 0C。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

14、以离开人体来读数;第二次使用时要用力向下甩。5、温度计读数:如图5中左温度计的示数为 -16 ;右温度计的示数为 9 。图6图6、体温计图4 图4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图51、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指的是固态 、液态 、气态 。物质处于何种状态由温度 决定。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 物态变化。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 放热。3、探究实验的7个步奏: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得出结论。 评估、交流与合作。4、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有固定的熔化

15、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晶体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在熔化过程中 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非晶体 。2、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3、 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 叫做 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相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7、辨认熔化、凝固图像:(1)甲是晶体熔化图像;乙是非晶体熔化图像;丙是晶体凝固图像;丁是非晶体凝固图像(2)丙图中;EF段物质处于液态 状 态;FG段处于 固夜共存态;GH段处于 固 态;甲图表示熔化过程的是 BC 段。(3)海波的熔点为48;在48时海波有可能处于 固态、 固液共存态 、液态状态。8、熔化 吸 热;凝固 放 热。北方的冬天;地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 凝固 时放热;温度不会太低。夏天冷却饮料;用冰块比冷水好是因为冰熔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