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定目标MicrosoftWord文档(2).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62775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设定目标MicrosoftWord文档(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设定目标MicrosoftWord文档(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设定目标MicrosoftWord文档(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设定目标MicrosoftWord文档(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设定目标MicrosoftWord文档(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设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接连听了两节课,都是小学四年级人教版教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崔老师在这节课中,先复习字词,让学生看着挂图读字词,然后问学生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学生说三件。老师说咱们先从第三件事学起。学生读修身课上抒发志向这部分内容,齐读、分角色读,然后学生提问题,提出了两个重点问题:1、周恩来的志向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2、周恩来为什么会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第一个问题学生解决了,而第二个问题却不是这一部分文章能解决的。于是学习第二件事。学生读文章、提问题。学生提了不少问题:那位失去亲人的妇女会说什么?洋人为什么那样嚣张?那位巡警会说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完就下课

2、了。第二节听薛老师讲也是同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先是检测学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学生可以将12个字背下来,写下来,并组词,上节课这部分知识学生掌握得非常好。接下来也是问学生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将每件事概括出来。学生概括、分组讨论、讲说。学生能说出哪三件事,却没有概括出事件的中心。如一个学生这样概括:第一件事是周恩来到沈阳;第二件事是周恩来到租界;第三件是是修身课上的事。这时老师又让学生讨论,概括出事件的内容。最终学生也没有概括出象样的答案。这三件事可以这样概括:1、周恩来初到沈阳,伯父告诫他不要到租界。2、周恩来去租界,看到洋人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负中国人。3、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说出“为中华

3、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这一过程,用了将尽20分钟。老师根据这三件事分别用四字词概括出周恩来的感受:疑惑不解;真正理解;立下志向。这一概括,基本说明了周恩来为什么能立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心理历程。这时让学生读第三部分,分角色读,处理非常好。课后我问这两位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两位老师都很迟疑,共同的答案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不能做为课堂教学目标。如果这节课只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这节课完全可以不上。新课标要求: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一篇文章在人教版教材上选了,在苏教版教材上未必选。学生只是理解课文,学习是毫无意义的。我们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在理解课文中

4、,教给学生什么。崔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培养学生发问能力,使学生学会问问题,在问题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薛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可以定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果两位老师有了这样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指导就会有的放矢。课堂环节可能会更合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会更好。两位老师在备这节课时,都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我在上周给她们讲孔子四种教学方式中的“个别教学”时,特别强调了课堂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她们没有这样做的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老师们根本就没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意识。二是不知怎样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也就有了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的意识了。那么,怎样确定课堂明确合适的教学目标呢?非常简单。一般地,教学目标只有两个:知识和能力。也就是说,这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这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把握好这两个问题,也就可以将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好。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定为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所有教育过程中都应该贯穿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一点点渗透的。明确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老师才有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转变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明确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己这节课中学了什么。才可能让学生说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落实说记教学方式的应用,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