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的三大任务模式.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59917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工作的三大任务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组工作的三大任务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组工作的三大任务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组工作的三大任务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工作的三大任务模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陈云Word制作于2010-11-16 8:24:43 AM小组工作的三大任务模式模式是工作中的理论架构。帕波尔认为“模式”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概念化设计。在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较有影响的是三大模式。(一)社会目标模式(社会结构层面)1理论基础社会目标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观点,强调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个人和群体出现功能失常或问题与社会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有关,而人和群体的行为又影响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个人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社会变迁的途径来实现。2模式的特点社会目标模式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工作重点,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

2、提高去影响和改变社会。这种工作模式利用小组过程发展小组成员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社会变迁的责任心,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并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在这种工作模式中,小组被看作是不 一个统一体,通过小组集体的力量达致社会变迁,社会责任得到鼓励,领导能力得到发展,民主的概念在小组过程中也得到充分的实践。(二)治疗模式(个人治疗)治疗模式也称临床模式,小组是一种为治疗个人问题或矫正个人有问题的行为或态度手段,治疗模式以行为修正理论的社会化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为基础。小组是进行治疗的媒介,社会工作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在促进小组成员的沟通和互动过程中,增进自我意识,实现行为的转变。治疗没模式关注的是个人的心理和行

3、为问题的矫正而不是社会,其介入的重点是为个人提供一个小组的治疗环境,为个人提供心理康复和行为指导,帮助小组成员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最佳状态。(三)互动模式施瓦茨(人际关系)互动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和场论,它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互动模式既关注个人也关注环境,要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以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的能力。小组被看作是一个互助的系统,在小组中成员依靠其他成员作为自己解决问题,实现自己潜能和建立信心的资源。相关的小组工作(一) 过程模式过程模式也是发展模式,1995年最先在波士顿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提出,之后

4、不断发展完善。这种模式的核心是认为小组的发展有可以被清楚表明的阶段,强调时间,过程和发展阶段,以及小组成员与发展的关系。(二) 行为模式行为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由塞瑞等人提出也称行为修正模式。它以行为理论为基础,以个人的治疗为重点,被鼓励小组成员与小组中的其他人员直接接触,工作员借助行为修正的技巧给予直接干预和指导。(三) 任务中心模式任务中心模式是卡文将个案工作中的任务中心模式在小组工作中的运用。它与治疗模式有相近之处,如关注个人的问题,但同时更关注工作的目标为实现工作目标,在小组的不同的阶段它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四) 小组中心模式这种模式由卓波提出。它认为在朋辈小组,志愿小组中采用小

5、组中心模式,可以使小组成员在积极投入有公共利益与相互认同的小组经历中提高他们的社会角色责任,增进自我满足,从而促进社会功能。社会目标模式 社会治疗模式 互动模式 的区别焦点工作者关系优点缺点组员社会目标模式关注社会开始:倡导折 引导者中间:使能者资源获取者 榜样不平等1追求社会公平2达到公民意识1过分的依赖意识形态2过分的依靠群体力量,忽视个人力量全社会所有公民治疗模式关注个人调停者 使能者不平等强调专家专业性和权威性1不太注重互动系统2非平等关系全社会所有公民互动模式关注人与人际关系平等1注重小组的潜能和互助系统2其目标来自于成员互动和讨论对小组的个人期望和个别化的关注不够较严重的情绪问题的

6、人等 有社会偏差的的人社会目标模式的目标: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影响社会和改变社会社会治疗模式的目标:关注的是社会个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正而不是社会,其介入的重点是为个人提供一个小组的治疗环境互动模式的目标: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与社会利益中得到满足三相关的小组工作模式(一) 过程模式过程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由塞瑞等人提出,也称为行为修正模式。它以行为理论为基础,以对个人的治疗为工作焦点,被鼓励小组成员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直接接触,工作者借助行为修正的技巧给予直接干预和指导。(二) 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是由卡文将个案工作中的任务中心模式在小组工作中的运用。它与治疗模式有相进之处,如关注

7、个人的问题,但同时更关注工作的目标。为实现工作的目标,在小组的不同阶段它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三) 小组中心模式这种模式由卓波提出。他认为在朋辈模式,志愿者小组中采用小组中心的模式,可以使小组成员在积极投入有共同利益与相互认同的小组经历中提高他们的社会角色责任,增进自我满足,从而促进社会功能。发展模式基本原则:(一) 关注的是社会功能的提高:三层面(1)恢复社会的功能(2)预防个人社会功能的失调 (3)发展和谐的社会功能(二)关注的是社会功能性重视自我实现目标:通过小组归宿感为组员提供支持,挖掘内在能力适用人群:求助性的 锦上添花的 适用于有困难的面临危机的人群 更大自我发展的人群优势:组员不会贴上标签 没有压力限制:缺乏科学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