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中考题.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578728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中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短文两篇》中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短文两篇》中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短文两篇》中考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短文两篇》中考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中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中考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陋室铭中考题汇编2008济宁市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9翻译下列句子。(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

2、感到简陋了) 10 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托物言志 倾听、思考、记忆,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4分)11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刘禹锡:陋室不陋;颜回:不改其乐。安贫乐道。2008年泉州市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阅读陋室铭,完成610题。(15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选文的作者是

3、唐代刘禹锡。(2分)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有仙则名(出名) 斯是陋室(这) 谈笑有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8.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3分)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9.翻译句子。(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2)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10.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答:托物言志 倾听、思考、记忆 2008年厦门市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

4、7题(14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14.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3分)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

5、人 无案牍之劳形 :使身体劳累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17.简答题:(5分)(1)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诸葛庐(南阳诸葛庐)”和“子云亭(西蜀子云亭)”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2分)(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例一: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

6、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2008重庆市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2题。 (1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7、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 (2)谈笑有鸿儒(大)(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弄) (4)无丝竹之乱耳(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11.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

8、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4分) 答:示例: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爱莲说中考题(20092011)(二)2010年重庆市

9、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加点的字。(4分)(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3)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 (4)陶后鲜有闻 鲜:很少 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只)可以从远

10、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答: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12.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思想感情)(4分)答:示例l;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2: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3: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

11、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三)2010年湖南长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多) (2)亭亭净植(立) (3)出淤泥而不染(却,但是)16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答:对于菊花的

12、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17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答: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18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陋室(或陋室不陋)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韩愈在马说中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愿望;周教颐借“莲”表达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四)09安徽省蚌埠二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

13、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3分) 甚蕃:多 亵玩:亲近而不庄重 宜乎众矣:应当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4分)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喜爱菊花,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相同: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不同: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

14、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 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格。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五)09年河北省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