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560200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一、问题的提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学习方式的转变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水平,获取新知识的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水平。”我认为之所以转变学习方式,目的就是把我们所教的学生培养成一名适合当今社会、符合时代要求、能为祖国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才。而人才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有良好的习惯。所以我觉得让学生养成好习惯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我们常说,做教师的不但要对学生的今天负责,而且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学生从小养成好习惯是成为人才的

2、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持续的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以同样的水准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了。这种债务能够用持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习惯是一个极普遍的心理现象,习惯是达到了自动化的动作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有规律、有节奏的活动并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促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

3、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孩子们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有意识地实行训练和培养。就基础教育来说,最重要的责任是为培养肯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定基础。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不但要有“仔细观察,专心听讲,遵守纪律、认真做事”等好习惯,还要有“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收集信息、自我评价、合作学习高效率的做事情”等好习惯,使我们培养的人基本素质能适合未来社会的需要。1.认真倾听“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孩子不懂得认真去听别人的讲话,表现在上课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解,经常

4、走神;小组讨论不会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自己说话时旁若无人,大声喧哗,别人讲话时听不进去;不会与人聊天,不能双目注视对方,与别人谈话常常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态度。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必须给予修正。专心听讲是孩子们接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如何才能使孩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讲课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住孩子们,让孩子们产生“非听不可”的感觉,他们就会久而久之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好习惯。其次,要增强听的训练。第一,先让学生听懂。课堂上无论老师讲还是学生发言,我会追问一句“刚才,讲的听懂了吗?你能把他讲话的意思给大家再说说吗?”第二,要求倾听别人发言,双目

5、要注视对方。上课孩子们发言时,我常常提出这样的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听,有什么疑问能够即时提出。”课堂上,我经常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并安排组内交流,并提出“刚才和的发言有什么不同?”或“你和他的想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学生必然用心去听,不容易走神。第三,教师讲话不要啰嗦和重复。我给同学们提出问题或布置作业只讲一遍,不再重复。用教师讲话“不啰嗦,不重复”的好习惯去养成学生听话“专注、认真、不走神”的好习惯。第四,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学生。我曾向孩子们介绍过学弈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中去感受专心听讲的重要。第五,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应带头做到。每次和孩子们交流谈话,我都注视着他们,认真观察

6、孩子们脸上掠过的每一丝变化。即使有的同学回答问题不着边际,我也用心地听、耐心地等他把话讲完,中间不打断。久而久之,学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更应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在满足别人愉悦心理的同时,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别人的思考能够启发自己的思维或作为自己错误思考的借鉴。2.仔细观察观察是人们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第一窗口。有人把它比作“进入心灵的门”,任何知识、事物要想装入我们的脑海,不通过观察这道随时开启的门是无法办到的。观察是学生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是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的体操,观察恰恰是思维的触角,学生是

7、通过观察来获取思维素材的,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思维,没有准确精细的观察,就不可能展开准确的思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观察是学生理解事物的基础,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教学实践证明了学生有良好的观察习惯,他获取的信息就丰富多彩。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首先,要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自己在观察水平方面是非常出色的。让他觉得,我就善于观察,我到哪儿都能把环境观察得特别仔细,描述得特别清楚。其次,观察需要注意力集中。如果他这次观察特别认真,不但鼓励他观察的兴趣,还要特别欣赏他观察方面注意力的集中。再往下,就要通过你的欣赏、夸奖、指导他们学会观察的方法。比如:“同学

8、观察的既有顺序又很全面,这种观察的方法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在细心的观察中同学们会得到启迪,只有透过表面现象,才能看到问题的实质。这种感悟只有在正确的观察中才能做到。观察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中长期的任务,观察不是一般地看,而是一个有目的的感知过程,善于观察才善于创造。3.质疑问难、独立思考(1) 质难问题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根据自己写作的经验体会告诉我们: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义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发现都归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如果孩子从小总愿意对身边的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思维必然会活跃起来。人们的观察、思维、探索、创新正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

9、数学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质疑问难学习习惯的培养。孩子们走进教室,并非是从零开始的,他们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带着各自不同的疑问走进教室,教师必须为孩子们“疑”的释放创设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发问,大胆地怀疑、猜想、批判。讲新课时,让孩子们先说话,先提问题,先质疑,新课进行中,孩子们可以随时提问,随时质疑;新课结束时,还要请孩子们再说话,再提问题,再质疑。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关于质疑问难的好习惯。(2) 独立思考常听不少家长反映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孩子不独立思考。“我的孩子从来不独立思考,遇到问题不是在学校问老师就是回到家里问家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就是因为这些孩子们没能养成一个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10、。数学是锻炼人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不仅仅要掌握它的公式、定理、法则及概念等,最重要的是理解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要在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而这一系列的活动都离不开思维,离不开人的独立思考。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的话不能太多,太直白,要给孩子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给孩子们充分感悟的过程。特别要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敢于坚持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还应创设让孩子互相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向伙伴交流,在交流中去感受思考带来的乐趣,去学习欣赏同伴们思考的成果,以促进进一步的思考、交流。只有独立思考

11、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才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产生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4.整理总结一位外国专家在北京师范大学讲课时曾经以生动的生活小事说明要学会归纳整理知识的意义。有的人学知识很有条理,好像他把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需要什么,一找就找到了。有的人学知识杂乱无章,好像家里的东西乱堆乱放一样,需要什么,翻箱倒柜找不到,急得满头大汗没办法,只好再到商店里买新的用。学习亦是如此,要学会自己整理,把知识很有条理地“放入”脑海里,什么时候用,提取出来就会很方便。归纳整理对数学学习尤为重要,数学知识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逻辑性,它的发展总是一环

12、扣一环的,每一个新知识都是在一个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学会数学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整理归纳概括的人,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孩子们关于整理和总结的习惯。学习每到一个阶段,我都要求同学们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在脑海中像过电影似的回忆一遍,同时根据每个知识点的联系把它穿成线、连成片,编织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图。同学们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进行建构,把孤立静止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活跃起来。5.做事细心孩子们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将受益终生。在和家长聊天的时候常听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粗心马虎,不是抄错数就是计算粗心每次考试成绩上不去。”好像“粗心马虎”是顽症,不知要伴随孩子多

13、久。教师有责任帮助孩子去不断地抑制坏习惯,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这看似简单实则是很艰巨的工作。(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写字潦草,眉飞色舞是孩子们的通病,为了克服这个毛病,一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我力求把数字写得工整,美观,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对学生的书写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正确、整洁、美观。三是适度评价。在批改作业中除了对正误的评价,又有对书写整齐美观的评价。(2)认真审题和计算的习惯。计算出错多是由于孩子们审题不仔细,抄错数或不认真检查。教学中,我注意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计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一是让学生学会审题,应用题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不要忙于解题,一定要把数量关系搞清楚。在

14、计算式题时,我提出明确的具体的审题要求:一审运算顺序;二审数字特点;三审有无简算因素。三、收获与体会新的数学课程改革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更加全面、思考更加合理、体会更加深刻、情感更加丰富,使学生的身心等诸方面获得和谐发展,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将数学的思想方法内化为其一种素质因素,使其受用终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给人们的回报是成功。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千万别忘了给孩子们个终生享用的良好习惯,让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让孩子们在整个一生中都去享受它的利息吧!四、存在的几个问题(1)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当中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取别人的意见。当然,我们在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这就需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2)掌握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场面:让学生提问题,学生不是摇头,就是提一些表象问题。这说明,掌握提问题的方法是会提问题的关键。需要教师从思维方法中进行训练。五、参考文献(1)王泉根,怎样学习最有效,商务印书馆(2)吴正宪,我与小学数学,北京教育出版社此文获得市级二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