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合作学习.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555665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合作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合作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合作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合作学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合作学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合作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合作学习.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学生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可见,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合作学习很大程度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转过身来,满教室里嗡嗡声一片,小组内学习好的同学争着抢着张嘴说话,差一点的学生干脆只顾自己玩弄小动作,谁也听不清谁说了些什么。交流时,站起来发言的同学一张口仍然在说“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像这样的,学生之间没有相互合作,

2、没有共同任务中的探讨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总结和评估。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我认为,必须从一年级抓起,为他打打下基础。 一年级上学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方面:(一)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示范性示范性是指给学生的小组活动提供一个活动模型。这种形式主要用在对于练习性、游戏性、有一定难度的内容的小组活动。虽然是练习性的内容,由于学生不知如何合作,操作,需要示范指导。如上册第82页“乐园”,其中的一个活动“对口令”,就是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组成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合作能力、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水平,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选

3、一个比较听话,声音又宏亮的学生和我做示范(其余学生观察、倾听、学习、评价):要求我说的数和你说的数合起来是10,“我出1”,学生接着说:“我出9”,最后两人同时说出:“1和9组成10”。这样依次进行:2和8组成10”,“3和7组成10”,没等10的组成口令对完,下面的学生就开始小声对起口令,这说明学生已经知道如何活动了,于是我就随机放开各小组,让各小组进行活 (二)要注意合作学习小组内人数的起点是两人2人一组,情况就变了,一人说,另一人听,并监督评价,一人操作,另一人观察、评判,然后换位进行。这样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家都说没人听的现象。必要时,教师还可讲究合作策略,促使学生合作。例如,讲“6的组

4、成与分解”时,每人只发给5根小棒,并启发学生:我们需要6根小棒,可每人只有5根怎么办呢?这就促使学生只当两人合作有了一定的基础,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协调、配合的前提下,再过渡到3人组、4人组这样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要注意,由2人组过渡到3人组是学生合作能力的一个飞跃,一定要周密设计,不然就会乱。尤其是各小组之间,在班上进行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要求全班学生:对汇报者的发言要认真倾听,并进行评价、补充、纠正和修改(当然要注意有序性和谦让)。让全员参与评价,人人都有思考和评价的任务(人人都有“活”干),这样既能做到知识资源的全员共享,又能使全员掌握堂教学中进行思维的主导方向,不掉

5、队,还能防止少数学生开小差,乱说话。(四)学习的活动设计要注意周全性教师要充分考虑每次小组活动的可行性。从学生认知基础上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否适应;从学生的合作能力考虑,学生能否合作起来,可能会有什么意外情况出现,要做什么补救措施准备;从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上考虑,给学生多长的时间,不能提出问题就匆匆活动;从活动的意义上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和效果,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效果更好;从小组的人员建设上考虑,人数多少为宜,是同质搭配还是异质搭配;从小组活动的次数上考虑,本节要活动几次为宜;从活动的内容上考虑,每次活动的内容是否值得进行合作;从活动的秩序上考虑,尤其是需用学具操作的活动,一定要交代

6、清楚先活动什么,再活动什么,响亮地提出要求,做到字字说清,句句入耳,最后再发给学生学具,不然,就会造成混乱。三、合作学习要顺利进行,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有了良好的习惯,才能提高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合作学习来说也一样,只要有了良好的合作习惯,才能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我认为,合作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以下四个习惯:(1)积极思考的习惯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思考之上,在学习之前,学生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思考当中去,是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和习惯。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质量。(2)主动参与交流讨论的能力和习惯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学习需要

7、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交流的过程也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角的敞亮、思路的宽阔。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方案或想法,也不迷信权威,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3)认真倾听的能力和习惯 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能力和习惯。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并加以思考,从而重视并采纳他人意

8、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一年级学生刚开始合作学习,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自己收集他人发言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4)善于肯定别人优点并敢于质疑的习惯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这两方面有利于小组成员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也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特别是刚入学不久的学生,我们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要有目的分阶段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合作,自主去探究,通过老师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相互探讨,不断反思、相信一年级小组合作学习一定会走向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