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海燕》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55402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海燕》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海燕》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海燕》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海燕》教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海燕》教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海燕》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海燕》教案苏教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海燕教案苏教版海燕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选自1901年3月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海燕发表后即成为革命宣传斗争的有利武器。所以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海燕”并不单单是海燕,还承载着更多东西是课文的主要教学点。【知识与能力目标】1、 朗读课文,体会其深刻的内涵;2、 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2、体会课文通俗、简明、易懂的语言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悟作品的内涵及海燕形象,品味文章的语言;2、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2、培养

2、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 反复朗读,深刻体会作品的诗情、画意和理趣;2、 品析含意丰富的语句,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3、 分析“海燕”形象的思想内涵。【教学难点】1、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品味语言,理解海燕的形象,体悟海燕的豪情。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设想,如果在一个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你们喜欢呆在哪里呢?但是有一种鸟却总是很勇敢的在这样的天气里,在浊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飞舞。这种鸟叫什么名字呢?(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海燕”的资料) 屏幕出示图片,学生探讨交流1-2分钟

3、。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认识作者,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在预习中收集到的作家作品知识。学生交流总结,教师出示课件:简介作者:高尔基(18681936),苏联(国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他的作品多是对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的小说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高尔基在俄语里的意思是“痛苦的”。高尔基要用文艺作品反映人民的痛苦,为人民的苦难而大声疾呼,所以用了这个笔名。2、处理字词。3、听读课文。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在播放的同时,要求:学生听读(不看书,仔细聆听),并在班上交流听后感,谈自

4、己在听读时的所感所想。出示小问题:思考:这是_的海燕。三、分组探究,初识文意。1、分组合作研读。(1)、自由朗读课文。(2)、全班分成三组,分别完成如下任务:A、用画出描写风云雷电的词句,找出暴风雨的变化,并按照“暴风雨_”的格式起小标题。B、身处这样的险恶环境,海燕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用画出直接描写海燕的段落或句子,选择你喜欢的读一读。并补充题目“_的海燕”C、海上其他的海鸟面对暴风雨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读一读相关的段落,圈画出关键词。并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面对暴风雨,_心想:_。3、指导揣摩精读。(1)、验收分组学习效果,指导朗读。处理问题:暴风雨(的变化):酝酿迫近在即 高傲、勇敢的

5、海燕:渴望迎接呼唤海鸟们:呻吟、飞窜、恐惧、胆怯、躲藏(2)、海燕一首感情强烈的抒情散文诗,也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一曲激情澎湃的交响乐,共分三个乐章。你能划分出来吗?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1-6)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7-11)暴风雨迫近,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12-15)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四、难点突破感受象征手法。1、任何文学作品都有时代的烙印,

6、海燕这篇文章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写成的?补充背景资料: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尼日尼诺夫戈罗德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

7、,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2、作者仅仅是在描绘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场景吗?如果不是,那么作者写到的一些具体事物都代表了什么呢?大家不妨把它当谜语来猜猜。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总结:实际上这里面正是运用了一种文学表现手法,那就是象征。3、从刚才的猜谜语活动中大家能发现“象征”是怎么回事,又具有什么特点吗?明确: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它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5、全班合作演读。(此环节视具体时间而定)请大

8、家全体起立,像海燕一样,勇敢地、充满激情地把课文朗诵一遍!教师出示课件,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五、课堂总结。这堂课我们认识了乐观自信、英勇无畏的海燕形象,在生活的暴风雨中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能像企鹅那样缩起头来吗?不能。而应该像海燕那样迎难而上,勇敢面对。六、布置作业。1、举一些常见的事物,如小草、蚂蚁、春雨等,说说它们象征了什么 ? 2、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的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 考验,面对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问题引导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海燕这篇课文,在这节课里,老师将和各位同学再细品海燕。下来,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再次走进

9、海燕的世界吧。出示PPT,如果让你在“海燕”前面加一个修饰性的词语来表达海燕形象,你认为应该是什么?并说说理由。 我认为是:_ 的海燕,因为_。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出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等关键词。2、补充知识:1散文诗。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 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3、如何更有效的朗读:二、整体把握,分析结构。1、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课文。要求:1、按照暴风雨变化情况给课文分段; 2、

10、总结出在各个阶段主要景物和海燕的姿态。 学生前后排或小组讨论,在书中圈画出重点字词。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启发,抽查各组研修情况。根据完成程度确定公布课件总结时间。在本环节里,要着重培养学生锤炼语句,发现问题的能力。2、分析课文结构:教师出示PPT,按照段落分析,随机抽选小组分享对段落的理解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示最佳答案。学生模仿教师在课件中出示的表格总结方法,动笔在笔记本上记录课文结构形态。三、精读课文,品味真意。分段朗读,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段落,并说说自己在朗读中的感受,分析课文。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第一段做案例演示,通过范读、标记重点字词,分析字词意思的形式引导

11、学生对其他段落分析。学生分析完成之后,教师再出示课件总结。1、第一段的重音在哪些词语上,为什么?“苍茫”显示海的雄浑气概。“高傲”自以为了不起,而是褒义词,有意气风发的意思, 显示海燕对乌云的藐视,充满自信,压倒一切邪恶 势力的英勇气概。 “碰” 勇敢低飞,触及海浪。“冲” 迅猛高翔,锐不可当。2、第二、三段中的重音应落在哪些词上,破折号提示我们在朗读时应注意什么? “叫喊”, “ 大笑”, “ 号叫” 体现了海燕的勇敢、乐观; “飞翔” 到 “飞舞”更能体现了海燕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中; “直冲” “穿过” “碰到” “掠起”体现了海燕敏捷、勇敢、有战斗力; “精灵”体现了智慧; “深信”体现了

12、乐观、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勇敢”、 “高傲”都能体现它的勇敢无畏,强调海燕的“叫喊”是它欢乐的表现。3、第四至六段的内容跟前三段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照,朗读时怎样把二者区别开来?回忆课前的补充知识,要学会读出“赞扬讽刺”的意味。4、第七段有六句话,前三句和后三句能用同样的语调读吗?为什么? 前三句要有压抑感,后三句应读得昂扬,从而突出波浪的冲击力量。5、第八段写波浪狂风“争鸣”,应当强调哪些词语才能表现出这惊心动魄的场面?愤怒的、呼叫、争鸣、紧紧抱起、恶狠狠地、甩、摔成6、第九至十一段三次提到“精灵”这个词,应当用怎样的感情来读它? “大笑”和“号叫”又应当怎样读? 赞美、热爱。乐观、坚定。

13、7、第十一段的重音应落在哪几个词上?这段的语调应当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敏感、困乏、深信 遮不住; 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突出海燕的“敏感”即预见性,这是海燕坚强无畏性格的基础。8、第十二、十三段读时应当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节奏加快。突出短兵相接的战斗图景,显示大海的力量。强调“抓住”“熄灭”。9、最后三段应当怎样读?为什么?坚定、沉着、豪壮、充满自信。这是海燕性格的集中表现。重读“更猛烈些吧”。四、突破壁垒,通达文意。1、请概括出你读出的海燕形象。学生自由回答。参考回答:海上的勇敢者,具有无畏、坚强、乐观的精神,充满战斗的豪情,在暴风雨即将暴发时,勇猛刚强、大智大勇。2、头脑风暴:就只是我们

14、看到的海鸟本身吗?教师补充:(1)写作背景:1901年的俄国,正是人们群众的革命风暴风起云涌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者发动了对沙皇反动政府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就在这紧要关头,出现了一批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静观其变。2月19日,高尔基到彼得堡,参加了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并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月4日,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在彼得堡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回到故乡后,他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2)写作手法:象征是写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3、课堂头脑风暴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结构,学生探讨,抽选学生回答问题,最终形成图。在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五、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即将走向生活的大海,伴随我们的有阳光雨露,鲜花掌声,也有狂风暴雨,困难和挫折,请鼓起坚强的翅膀去迎接人生的暴风雨吧!六、课堂作业。略。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