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数下期终试卷分析.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54711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数下期终试卷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数下期终试卷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数下期终试卷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数下期终试卷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数下期终试卷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数下期终试卷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期期终试卷分析(华师大)马山二中七年级数学组 2010.7.3一、 考试基本情况:本期七年级数学试卷由南阳市统一出题检测。从考试的结果来看,我校最高分为117分,最低分为17分,及格率分别是59.38%,优秀率为19.7%,特优率为6.5%,平均分73分。学生成绩统计: 参考人数及格人数及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32819359.38%6419.7%7311717二、 试卷特点:本试卷共有三大题,24小题,共计120分,其中选择题6个小题,填空9小题,解答题9小题,内容包含解方程(不等式)、多边形、轴对称图形、体验不确定现象等,题型有基本计算、概念及性质的应用、知识拓展等。

2、具体分析如下: 1、试题难度:先易后难、梯度明显。 2、重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试卷中对初中教材中反映出来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重点考查。3、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对基础知识一般只考它的直接应用,不搞知识堆积;对基本技能,不考繁杂的内容,这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以减轻学生负担,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4、创设探索思考空间,考查探究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考查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动性、考虑问题的全面性、运

3、用知识的灵活性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开放性和多维性的理解,如12、18、21题三、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容易题、中等题、难题分值比例约为6:3:1。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有6个小题,即16小题,共18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5分左右 ,出现错误最多的是第4、5小题,主要是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太差,再加上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因而不能得分。第二大题是填空题,共9个小题,即715小题,共27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1分左右,出现错误最多的是第13、15小题。第三大题是解答题,共9个小题,共75分。第16题考查解方程,得分率最高;第17题考查的是解不等式,做得也比较好;18题考查正多边形对称轴的情况,属于基础题,失分也比

4、较严重,一部分同学没有审清题;第20题考查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用方程组的知识解决问题,得分情况较好;第21题不算太难,但提出的问题不明显,导致大部分学生没看见第一问,而第二问的第二空有一定的难度;第22题平时训练较多,得分比较好;第23题用方程(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学生对“每吨水加收0.2元的污染费”没有理解,题目本身叙述较长,学生不能很好的分析题意解决问题,失分较多;第24题第一问考查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得分情况还可以,第二问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对问题中“比单独租用一种客车合算”不太理解导致失分最多。从答卷情况中可以看出,选择题得分率较高,其次是填空和解方程。从答卷情况来看,少部分

5、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阅卷过程发现学生答题中不泛简捷、精彩的解法,富有个性,显示了思维的广阔性。但同时也发现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差,不能正确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必须加强。四、原因探究: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到位2、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理解、运用还有一定的差距。3、以思维为核心的一般能力有待于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数学能力总体尚处于较低水准,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以辨识、构造几何图形的能力较低,。(2)对数据的处理能力较低,不善于分析处理数据。(3)是造成解题失误的重要原因阅读理解能

6、力有待于提高。审不清题意,尤其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辨明数学关系,导致解题失误。(4)即便是优秀生对于建立在严格逻辑推理以及抽象的数学运算基础上的综合题的解题能力也较低水平。五、改进措施:1、尽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能融于课堂,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2、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稳定学生情绪。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好概念、定理、法则等内容,而且能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4、夯实基础,努力实现课标的基本要求。要切实抓好基本概念及其性质、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5、面向全体,加强学法指导。鉴于数学考试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将知识构成网络、形成系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努力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