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545204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消化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属常见病,主要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官的病变,可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疾病,病变可局限于消化系统或累及其他系统,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消化系统疾病或症状。1、按内科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的病人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应避 免过度劳累,以防止疾病复发。腹痛剧烈时,注意安全防护。3、饮食护理消化道活动性出血、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梗阻病人应禁食、禁水。其他病人应根据病情,遵医嘱合理安 排饮食,注意饮食规律,忌生冷、粗糙、油腻、刺激性食物,禁烟、限酒。

2、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神志、生命体征以及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黑粪等症状, 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5、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合理安排用药,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应的调整。指导并 协助病人正确采集各种标本,并及时送检。6、准确落实各项特殊检查前后的护理,检查前常规禁食,肠道检查前按要求行肠道准备,以保证检查效果,并做好 检查洽疗后的观察及护理工作,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7、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二、慢性胃炎护理常规慢性胃炎(ChroniCgaStriliS)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和病变在胃的分布部 位,结合

3、可能病因,将慢性胃炎分为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感染性胃炎和腐蚀性胃 炎等。按炎症分布部位分为慢性胃窦炎、慢性胃体炎和全胃炎。1、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休息与体位病人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因急性应激造成者应卧床休息。3、饮食护理饮食应有规律。以进食少渣、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易消化的温凉饮食为宜,避免进食刺激性 食物,急性大出血或呕吐频繁时应禁食。4、病情观察病人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呕吐物的颜色、性质及 量,及时告知医生,做出相应处理。5、药物治疗护理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告知病人应禁用或慎用阿司匹林、

4、叫味美辛等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胶体钮剂,如枸椽酸钮钾应饭前半小时服用,为避免齿、舌变黑可用吸管直接吸取。6、健康指导加强保健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相关病因,并指导病人避免诱发因素。三、消化性溃疡护理常规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主要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 关,故称消化性溃疡,具有节律性上腹疼痛、周期性发作和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1、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合并有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 累。3、饮食护理指导病人饮食规律。溃疡活动期病人不适时可少量进食,不宜

5、过饱。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避 免刺激性食物、饮料,戒烟、酒,食物勿过热、过冷。若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梗阻、穿孔时,应禁食。4、病情观察(1) 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重点观察腹痛的性质、部位、时间,呕吐物及粪便的颜色、性质、次数和 量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立即处理。(2) 并发症的观察: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提示有出血;若上腹剧痛、腹肌 强直伴反跳痛提示穿孔;若感上腹饱胀不适,疼疝于餐后加重,反复大量呕吐带酸臭味食物,提示幽门梗阻; 若上腹疼痛失去规律且粪便隐血持续阳性,进行性消瘦、贫血,提示有癌变可能。若怀疑有外科急腹症时,禁 用镇痛药,待排除

6、后,方可行腹部热敷或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5、药物治疗护理遵医嘱用药,解痉药行餐前1小时服用;抗酸药应饭后2 小时和睡前嚼服,避免与奶制品、酸性食 物及饮料同服;H2受体拮抗药及质子泵抑制药应在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注意有无口干、视力模糊、尿潴留、腹泻、 头晕等不良反应。6、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焦虑、急躁情绪,保持其乐观心态。7、保健指导指导和帮助病人去除诱发疼痛的因素,实施缓解疼痛的方法,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结构,戒烟、酒, 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禁用或慎用非俗体抗感染药。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其按疗程服药,定期复查。四、胃癌护理常规胃癌(gastriccancer)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

7、肿瘤死亡原因的首位。1、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化疗期及晚期胃癌病人应卧床休息。3、饮食护理应鼓励进食易消化、高热量、高纤维素、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提供良好的进餐环境,以增进病人食欲。4、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是否伴有其他症状。5、药物治疗护理及时、准确的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减少病人的痛苦。化疗药 物应现配现用,注意保护静脉血管,掌握用药速度,观察不良反应,严防药液外渗。6、心理护理指导病人保持乐观态度,消除悲观等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7、保健指导注意科学饮食,坚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继发性感染。五、肝硬化护理常规肝硬

8、化(hepaticcirrhosis)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肝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 形成为特征。临床上,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常出现多种并发症。1、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2、休息与体位肝功能代偿期病人,可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失代偿期病人以卧位休息为主,可视病情 安排适量活动,大量腹水病人取半卧位。3、饮食遵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植物蛋白为主)、高纤维素、低脂少渣软食,避免刺激性强及生硬食物,肝功 能损害或血氨增高时应限制或禁止蛋白质的摄入。腹水者应低盐或无盐饮食,且饮水量限制在每天IoOoml左右。 有

9、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应以软食为主,片、丸剂应碾碎后再服。4、病情观察(1) 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出血倾向:观察粪便及呕吐物的颜色,以判断有无食管胃底 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观察神志、性格的改变,有无喑睡、烦躁、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的症状,发现异常及时 告知医生,做出相应处理。(2) 有腹水者,应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液量,定时测量腹围、体而观察腹水的消长,做好腹腔穿刺放液前后 护理,标本及时送检。5、药物治疗护理用利尿药者,福观察效果及不良反应,监测血电解质,防止水、电解质失衡。以每天体重减轻不超 过 05kg 为宜: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服药时应将药物磨成粉末,以防止损伤曲张

10、的静脉导致出血。6、心理护理关心病人指导病人遇事籍达开朗,保持心情舒畅。7、保健指导肝硬化病人皮肤干燥、水肿,应保持床铺干燥、平整,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及继发感染,有黄疸者 皮肤瘙痒时,轻者每晚临睡前行温水浴,重者局部可搽止痒剂:保持身心两方面的休息,避免劳累;禁烟酒;预防 感染;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定期复诊。六、肝性脑病护理常规肝性脑病(hepaticencephalopathy,IIE)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 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1、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休息与体位绝对卧床休息,注意安全

11、防护,防止坠床等意外发生,昏迷病人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 坠,定时翻身,防止压疮。3、饮食护理病人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在发病开始数天内遵医嘱禁食蛋白质,卷天供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以糖类为主要食物。病人神志清醒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饮食,每天20g,短期内不要超过4050g天,以植物蛋白为好。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肝性脑病的早期征象,如性格、行为、思维及认知的改变;有无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快速利 尿和大量放腹水、便秘等诱因存在,尽早发现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判断其意识障碍的程度,密切监测并记录生命 体征的变化,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监测血氨、肝肾功能、电解质的变化准确记录出入液量24

12、小时入液 总量不超过 250Oml 为宜。5、用药护理避免使用催眠、镇价、麻醉药物。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应用乳果糖时注意病人腹痛、腹胀、恶心、 呕吐等情况;应用精氨酸时,滴注速度不宜过快,不宜与碱性溶液配伍使用;禁用碱性溶液如肥皂水灌肠。6、心理护理昏迷病人按昏迷常规护理。病人清醒后,安慰病人,尊重其人格,切忌嘲笑病人的异常行为。7、保健指导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知道病人避免诱发因素,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早起征象,按医嘱服药,定期复诊。七、急性腴腺炎护理常规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 坏死的炎性反应。临床

13、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1、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2、休息与体位急性期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弯腰、屈膝侧卧位,以减轻疼痛。注意防范病人由于疼痛而烦躁不安导 致坠床。3、饮食护理遵医嘱禁食、水,给予胃肠减压,保持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量及性状,做好口腔护理。待腹痛症状基 本消失后可从少量低脂、低糖流食开始,逐渐恢复饮食。4、病情观察(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发现神志改变、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发络、心率增快、心 律失常、面色苍白、尿量减少等表现,及时告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2) 注意观察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及伴随症状。(3) 频繁恶心

14、、呕吐、腹泻者,注意观察呕吐物及粪便的量及性状。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准确记 录 24 小时出入液量。准确留取检验标本、及时送检。5、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使用抗生素时,注意现配现用,严格无菌操作;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解痉镇痛药。注 意用药后疼痛有无减轻、性质和特点有无改变,禁用吗啡。禁食病人每天的液体入量在3000ml以上;应用生长抑 素时,应注意使用的连续性,注意观察滴注速度。6、心理护理关心和鼓励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治疗信心。7、保健指导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积极治疗胆道疾病,养成规律进食习惯,戒烟、酒,避免高脂肪饮食及 暴饮暴食。第五节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泌尿系统疾病

15、一般护理常规 泌尿系统是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及其相关的血管和神经组成的人体主要代谢系统。其中肾脏是最重要的 器官,它不仅通过生成尿液排泄机体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同时还产 生多种重要的内分泌激素。1、活动与休息急性期及严重的肾衰竭者绝对卧床休息至临床症状缓解、自我活动能力恢竟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恢 复期可适当活动。2、饮食护理按医嘱给予适量蛋H、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磷或优质低蛋白饮食,加强治疗饮食的管理。3、密切观察病情每天监测体温、脉搏、呼吸2 次,持续3 天,如有神志及尿量的变化或血尿、尿闭、水肿加重、血 压升高、嗜睡及频繁恶心、呕吐或抽搐等症状及时告知医生,并做好记录。4、控制体液平衡有水肿者,按医嘱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每天1次,测腹围或体重每周 1次,对卧床病人加强皮肤护 理,防止压疮的发生。5、药物治疗护理使用利尿药观察尿量,使用降压药时应观察血压及有无头晕等不良反应。肾区钝痛可按医嘱给予局 部热敷,肾绞痛按医嘱局部热敷及给予镇痛及解痉药,并观察用药后瘩痛缓解情况。6、健康指导熟悉并做好肾脏专科各种检查宣教,如尿培养及其他尿液检查标本的留取方法,肾脏特检及透析疗法的 术前、术后护理。二、急性肾衰竭护理常规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短时间内肾功能急剧、进行性减退而出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