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课中成长.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54420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磨课中成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磨课中成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磨课中成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磨课中成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磨课中成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磨课中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磨课中成长.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磨课中成长 -一节新教师地理课的磨课过程 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 地理组 李立新 2014年3月,为参加全县地理优质课赛课活动,我校刚来学校半年的陈丹老师邀请我和地理组内老师观摩她准备的课,并给予点评和指导。我们组内教师一同观看、评课、磨课,不断求精求新。最终陈丹老师带着磨课的成果,成功地参了赛,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云阳县优质课赛课一等奖,且带着殊荣参加了市级地理赛课并获奖。回顾磨课历程,感慨良多。第一次磨课陈丹老师所选课题为湘教版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本章内容以东北地区为案例,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何为案例学习?如何实施有效的案例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为参赛,更为新教师的成长,我们先观摩了陈丹老师上的准备课。课堂上陈丹老师先出示其准备课的(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认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2、掌握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3、掌握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4、掌握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重点、难点)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征。(课堂活动中重点内容基本上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课后测试仅选择了5道选择题加以练习。陈老师就课堂活动预设了一张当堂导学案进行展示。重点引导学生针对重点内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上学生学习欠活跃,教师主讲的较多,对于预设的气候特征部分教学内容没有完成。观课后,我们组内进行了讨论。多数老师认为初步完成了部

3、分教学任务,内容较充实,活动设计可行。但有教师认为:一、目标设置较多,气候特征的认识是重难点,放在一堂课来完成,应该有难度,是否应该删节。二、对于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教学,如何通过案例来教授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三,黑板板书是否必要。于是,我们组内磨课的焦点就集中到了区域地理方法的教学,如何实施案例教学达到方法的传授,如何设置各个环节上去了。经过讨论后,我们组内提议让陈丹老师重新编写教学案。第二次磨课当天下午,陈丹老师着手查相关资料,充分利用地理教师用书,重新针对教材内容,用心编制了新的导学案,在这份导学案中,切合实我校”1255课堂模式重新设计了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环节。

4、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删掉了东北地区气候特征的学习,把掌握认识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放在第一位置,这一目标通过阅读教材P25页“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来完成。此过程注重方法与步骤的学习,然后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内容。通过学习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教师“指导方法”、学生“适用方法”的学习过程,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后分组展示完成成果。这部分用时较长。通过小组学习又设计活动,合作探讨,学生迁移学习其他地方的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影响。通过设计填空练习,让学生比较。 1、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影响;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重要影响;2

5、、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纬度位置的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性。3、结合上述分析,结合湘教版教材图6-2,说一说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部分知识,教师先引导,并通过多媒体,讲述新概念(绝对位置、相对位置),并让学生判断已经学习过的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进行鉴别.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活动,以形成区域地理关于地理位置学习方法的思维路径。通过案例学习,学生掌握基本思路:利用经纬网图,确定绝对位置,通过看地图确定相对位置。随后,教师又让学生查看地图册第2页展示活动(2)的成果,效果不错。这样的设计总体上看比较出彩。陈老师借班上课时,先以地质勘探局局长身份招聘地质勘

6、探志愿者为课题引入,通过完成活动达到招聘的目的。通过此次活动,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位置的方法,并能加以运用。第二次磨课大部分教师都对新的学案.教学设计及课堂结构持肯定观点。普遍认为有几个重点:一、学习目标导向性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注重学习方法的学习,更有方法指导和思路提高给予了学生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路径。二、教学过程,活动性、探究性明显。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学生能够在图上找得对,说得出,观得清,学生有参与的兴趣和探究兴趣。三、东北地区位置的学习,属于“给出思路”,其他地区地理位置的分析,属“迁移运用”,再到分析东北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性,属于“提升认识,突出了案例方法教学的

7、要求,提升了学生的素养。四、自我展示环节,让学生有了展示的舞台,秀出独特的风采。五、课件设计较新颖,有主线,图与声像有机结合,能突出课本重难点。六、课后10个地里面抢答题设计,既是提高学生兴趣,更是对本课重要知识的回顾与总结。此次磨课收获颇丰,陈丹老师信心大增。第三次磨课前两次磨课,我们从导学案、教学设计、课件设计上进行规划,第三次磨课,我们侧重解决课堂中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和学生活动的设计上。通过前两次我们听课,对课堂观察和语言分析。发现陈丹老师在教学语言上,过渡性及引导性语言欠精准,同时,教师在对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知识点时,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的观念没有得到重视。陈丹老师在逐个环节比对后,针对本节课的两个重点知识设计引导语,并对学生活动设计了简单的分析和总结性语言。通过不断的打磨与调整,陈丹老师再次借班上课,教师通过良好的引导语言,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达到了预期效果,并在赛课中成功拔得头筹。新教师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他人不断激励,自身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毕竟地理赛课活动不多,轮到年轻人的机会也很有限。但是通过不断的磨砺,我们年轻教师从课堂设计,课件设计,乃至课堂地理语言的熟练运用,日臻成熟,不再青涩。这个过程不只是对新教师,对整个地理组的教育教学也是一次很大提高。人人都会在磨砺成长。我们在赛后感慨:让教师最快的成长方式就是在磨课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