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方法漫谈一.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538295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学习方法漫谈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文学习方法漫谈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文学习方法漫谈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文学习方法漫谈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文学习方法漫谈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学习方法漫谈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习方法漫谈一.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学习方法漫谈 一、 语文学习的重要性。首先我想说的是语文的重要性,第一,语文是我们安身立命之器,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语文是具有工具性的,那么它是什么样的工具呢?它是我们学习各学科的基础和工具。中国现代这些卓有成绩的大家,无论是社会学科领域的大家,还是自然科学领域里的大家,这些闪光的名字,熠熠生辉的名字,和我们这个民族科技息息相关的名字,如钱伟长、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怎么可以在自然学科走得那么远,那么卓有成就,成为山峰,是因为他们受到的是最扎实的语文教育。首先他们要进行整整六年的语文学习,说到这儿,孩子会说六年语文学习算什么,我们都学了十二年的语文了,我这里所说的“六年语文学习”和你们心中想

2、的“十二年语文学习”肯定不是一个概念,他们学语文的概念是什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学语文,并且仅学语文一科,六年的“私塾”教育,因为他们有了这样扎实的基本功,他们从此出发,走向自己的领域,走得那么远,走到自己领域的“天涯地角”。如果谈谈我们生活当中、学习中体会到语文工具性的作用,我们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我们的历史的论述题有时就是一道“古文题”,当你不懂古文时候,你连历史题怎么解都是不可以想象的,所以我们说“文史不分家”。化学、数学、物理、生物很多题目,就需要借助“语文”给予理解,当你领会准确,做题才会“事半功倍”,这是语文的工具性。 语文是什么?工具性体现在交际工具,交流手段,一个语文学得好的

3、人他与被人交流无障碍,因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合作的时代,要想合作,势必离不开交流。北京电视台的“五星夜话”栏目,于丹与成龙的对话取名为“文武会”,最后成龙大哥对于丹佩服的五体投地,折服于于丹的口才与思维,一定要拜她为师,想想成龙全界有影响力的功夫巨星,为什么对于丹如此“倾心”?当然是折服于她超一流的口才。再说实用一些,即使读了本科,读了研究生,读了博士生,最后是要走进社会的,走入社会的第一步,你就要用到语文了,所有的“面试”需要你的口才,所有的“笔试”需要你的文字能力。语文是一个人一生都离不开的工具。当两个孩子他们的基础、专业水平相差无几的时候,能促使他发展的更高、更快、更好的就是语文。语文的

4、重要性除了具有工具性作用之外,语文还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语文是我们精神存在方式,是我们精神的家园。我们要用心灵贴近母语,说道母语,我们油然而生应该是一种自豪感。印度的一位总统尼赫鲁曾对他的女儿说:“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家,他们的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最优美的画。”他说的最古老的国家,是我们的祖国,是我们的中国。在世界所有文字当中,最古老的文字就是我们的汉语。汉语,我们的母语,是怎样产生的?传说“仓颉造字”,仓颉怎么造的字?他观察鸟兽虫鱼的痕迹,他观察山脉的走向、流水的蜿蜒,于是创造了中国汉字,于是汉字是有表情的,是有色彩的,是有情感的。据说仓颉造字时,有这样一个灵异的现象:“天雨粟,夜鬼哭。”我们

5、是一个农耕的民族,我们以“社稷”作为我们的国家。我们对土地有着最深最深的情结,有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绵绵情结,当仓颉创造汉字,我们有了母语文字时候,天不下雨,不下雪,开始下“粟”,那漫天飞舞的金黄的稻粟是我们农耕民族的一个沉沉的大梦。它借助文字表达产生,从此祈福我们这个民族丰衣足食,我们的民族不再有饥馑,不再有饿殍。“夜鬼哭”,大家知道鬼是没有眼泪的,鬼曾经愚弄人类,因为人类蒙昧,因为人类贫穷,因为人类愚钝。自从仓颉造字,我们有了文字,有了汉字的哺育,鬼再也不敢嘲弄我们的智慧,只能凄厉的“夜鬼哭”。这六个字极写我们的母语美丽与神奇。中国汉字有多少?中国汉字有近五万个。在五万的汉字中,体现着我

6、们民族的智慧。比如说“武”字,武境是什么样的境界?武德是什么德行?那就是“止”“戈”为“武”,“武”的最高的境界是“不武”,“杀戮”最高的境界是“不杀”,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和平”,一种诗意的表达。我们的先民,也许就是皇帝的史官仓颉,有一天他看到了辽远的地平线上一轮旭日冉冉升起,那么磅礴,那么大气,那么辽远,那么震撼人心,于是他创造了一个“旦”字。“旦”就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汉字是单音节的,读起来有着平平仄仄、曲曲折折的美丽,具有音韵美。古代中国小孩子在私塾学习的时候,六岁以内的孩子要背诵的声律启蒙,我想请我的学生来背一下声律启蒙,大家感受一下,(学生背诵)汉语的特点富有弹性,富有韧性

7、的,可以说十分简约,汉语还讲究一种模糊性和多义性。明成祖朱棣时代有一个大学者叫解缙,解缙在监狱中,身陷囹圄,朱棣非常想杀解缙,于是就问狱卒说:“缙犹在否?”译成现代汉语,意思是说“解缙还活着么?”他手下的官员就听出了“弦外之音,意外之意”,于是就给解缙下毒药,然后将它扔到雪地里。这就是汉语的模糊性和多义性。汉语还有一种神秘性,字在如神在,汉字在如神在一样,比如写一个字,就可以成为一道“符”。在三国演义中庞统,他号“凤雏”,“凤雏”寓意他将要死在哪里?“落凤坡”(学生答)。庞统在落凤坡被射杀而死。语文还可以让我们用心灵贴近中国文化,当今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一种热度,一种盛世的热度。西方国家经

8、济危机导致他们的对自己本民族文化信仰有一种动摇,从而将目光转向东方,看我们古老的中国,我们的文化经历五千年的岁月而不衰,是什么力量让它这么有韧性?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没有语文,没有语言,我们的何以承载?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第一件:在家我们孝顺了么?第二件:出门在社会上我们是否像尊敬兄长一样友爱周围的人,我们是否很谨慎,我们是否很讲信义,那么这样都做了,我们是不是用一颗感恩和爱心回报社会,我们心灵是否接近到一种“仁”第三件:还有余力的话,我们的学业怎么样?老子也是借助汉语表达他的情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

9、言。”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使我们这个民族精神走向崇高,庄子让我拥有一双慧眼,拥有一颗诗心,当我们用心看这世界时,便有了别样的美。语文让我们用心灵贴近中国文化,于是便有了中国人独特品格,这种品格便是“内儒外道”,这个品格便是“内方外圆”。语文让我们用心灵贴近山川大地。把语文吸纳内化成为我们精神筋骨血脉的最重要的办法就是读书。因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足百年岁月,行色匆匆,不可能真的用我们的双脚丈量地球每一寸土地,当我们不可能这样肆意丈量的时候,怎么办?我们可以借助书籍,我们可以以文字遨游,我们可以到世界的各个地方,到天涯,到海角,走遍千山万水。在写作课上,经常和同学们做“一生要去的6

10、6个地方”的摘抄,目的只有一个,让我们心灵通过语文,通过文字去贴近大地山川。我们可以来问有一位同学,你想到哪里独自徜徉?(学生回答略) 孩子们,我们在文字中徜徉,美丽的普罗旺斯,这里有那样的蓝天,这里有梦幻般紫色薰衣草,金色的阳光,这是文字给我们的感受。语文让我们的心灵贴近大地山川。我们可能没去过蜀地,没看过蜀山,于是在李白的惊叹中我们可以来到蜀山,他会说:“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们可以跟岑参一起来到西北边疆这片神奇土地,他会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们可以跟多情诗人来到江南,感受一下江南采莲时节,那青春热烈“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11、”。就这样我们在文字中走遍塞北,走遍江南,走遍中原,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语文还可以让我们用心灵贴近岁月与苍生,我们在文字当中感觉到时光流转,在文字当中,感受到芸芸众生,他们生之艰难,死之寂寞,感到生命的尊严。还可以跟随文字用心灵贴近生命。读司汤达的红与黑,我们可以感受那份博爱;读张爱玲的金锁记,我们可以感受到欲望的沉重;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我们可以感受辗转生死场的人民,北方人民在抗战时期生的那种艰难。我们如果读川端康成的雪国,我们会感受到美和爱的独立。如果读了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我们会学会一种方式,一种用哲学去思考的方式,感悟我们自己的生命。二、 语文能给我们什么?我们再次追问“语文能给你

12、什么?”语文能给我们什么?我们生命目的就在于把上天赋予我们各种潜质,最后变成素质。比如周易中有一个卦,一个唯一跟教育有关的卦蒙卦。我们来看“蒙卦”,顾名思义“启蒙”“开蒙”,我们感念自己启蒙的岁月,我们的启蒙老师,“启蒙”这个词从哪来?从周易中来,从蒙卦中来,卦象中“上坎”“下艮”或是“上山”“下水”,还可以跟我继续观察,蒙卦六个爻,上面是山,下面是水,山覆盖着水,教育是什么?教育不是老师在你心灵上安装什么硬件、软件?教育是从山中引出泉水,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心灵当中,都有智慧理想需要激活,需要唤醒了。语文还能给我什么?语文可以让我们“觉悟”,观察汉字,“觉”必须是“见”,看见、发现;“悟”是“我

13、”“心”,那觉悟含义是使我们照见自己心灵,我们在诗文中,在小说中,如果能发现自我,这便是觉悟。语文还可以使我们变的敏感,我们会在语文里收获一份对于社会,对于自然,对于人生独特的感悟。语文还给我们智慧,先看智慧的“智”,它的构词是“上声下形”,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要学习,每天都要看书,就有了智慧,有智慧的人生肯定是一种高境界的人生。还可以改变我们与世界相遇的态度,就会变得诗意、唯美、天真、超然,这是很了不起的。如果不能写好语文,恐怕就会多了一些来自生命本真一份忧郁,抑或是一种悲观,那么这种抑郁和悲观用什么来驱散,如果我们有一个精神的家园,这个家园是文字来建构的,这个家园,我们叫它“语文”,我们就

14、可以在仓皇的时候用来安置我们的心灵。苏轼,一生被贬十三回。在他四十七岁时被贬到黄州。从高高庙堂走向黄州,黄州成了他人生一个重要驿站,一个拐点。他如何打理自己的情怀如何完成精神的突围,苏轼是一个博学者,如果他不博学,用今天的话说他语文学的不好,他不是满腹经纶,他不能完成生命的突围,他就不会有这样境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为什么有的人被苦难那么容易击败,当然有各种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书读的还不够,什么样的苦难我们都能穿越。这是关于改变我们和世界相遇的态度。语文还会给我们什么?他会给我们一双“冷眼”,一颗“热心”,让我们悲天悯人,孩子们想想“悲”和“悯”都是和“心”有关系,天变

15、成了自然的一切,一草一木,一花一沙,所有一切才有了这样的生命。我们没有了敬畏,就不会悲悯,没有悲悯,当然就更不懂得敬畏。中国文化很特殊,没有一个统一的宗教,我们用什么使我们社会变得和谐美好?那就是伦理,就是一种泛神论,我们对所有事物的神性,我们悲悯他、敬畏他。语文会让我们悲悯,有一颗“热心”,但是我们要一双“冷眼”,这就是理性,没有理性我们完成不了精神的超越,完成不了精神的升华。这一点,当然通过阅读,通过语文,通过文字载体完成了生命的升华,所以说语文能给我们这些东西。三、语文学习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语文学习须是“日有所读,日有所诵,日有所摘,日有所写”,我想问问孩子们这里的“日”,有什么活用,名

16、词修饰动词,名词活用状语,那么怎么翻译?(每天)好。每天、每日,今天你读书了么?今天你背东西了么?今天你做摘抄了么?今天你写文章了么?“日有所读”,我们要读什么?首先是读经典,书籍这么多,浩如烟海,抓到什么读什么书,固然也可以,俗话说“开卷有益”,但是终不如有选择的读,更好一些,比如卡尔维诺说:“经典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什么是经典?经典可能被忘记,比如你小时候读弟子规三字经,你可能会困惑,我没有全记住,我们忘了很多啊,但是忘记也不怕,因为经典是一粒种子,这种子到了一定年龄会产生一种独特影响。于丹讲过这一句话“读书是生命必需品而非奢侈品”,这句话更值得品味,读书相当于我们每天吃饭,喝水,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而不是奢侈品,说我今天特别有时间,我要读书了。给你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