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低产林改造规划.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522748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茶低产林改造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油茶低产林改造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油茶低产林改造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油茶低产林改造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油茶低产林改造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茶低产林改造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茶低产林改造规划.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 言油茶是我国独有的常绿油料植物,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油茶全身是宝:油茶籽含油量30以上;茶籽粕富含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是化工、轻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的首选原料,茶皂素有很强的抑菌抗氧化功效;糠醛、活性炭则以茶籽壳为原料制成,茶籽壳还是很好的生产食用菌的培养基。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茶油用途的深入认识,茶油价格一路飚升。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759号);同年国家林业局也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并于2008年组织制定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湖南省人民政府也随之出台

2、了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0822号),这些文件的出台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为油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重振油茶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L是油茶的适生区。近几年,XL县种植油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的潜力还很大。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把油茶产业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XL县委、县政府决定对重点油茶乡、镇现有油茶低产林分进行改造,为全县油茶低改做出示范。为此,XL县林业局与邵阳市林业调查规划院共同制定了XL县油茶低产林改造规划技术方案(详见附件),并委托邵阳市林业调查规划院对鹅公、东山和朝仪三个重点乡现有油茶林进行调查及规划。12月下旬

3、,邵阳市林业调查规划院和XL县林业局油茶办的专业技术人员共8人分成5个调查组,对三个乡进行了调查。调查人员利用“十五”林调和林权发证资料对油茶资源分布、立地条件及经营现状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规划,将各种经营措施类型落实到山头地块,在此基础上编写了XL县油茶低产林改造规划方案。第1章 基本概况1.1基本情况鹅公、东山、朝仪三个侗族苗族乡位于XL县西部,西与怀化市的靖县和会同相接,南与乐安、寨市毗邻,东与党坪接界,北与竹舟江相连,属低山区,海拔绝大部分在400-600米之间,土壤以砂砾岩发育的红壤和山地黄壤为主,土壤肥沃,气候适中,是油茶的适生区。境内交通便利,每乡都有县、乡道和相邻的乡、镇相连,共

4、有县道65公里、乡村道140公里。土地总面积353157亩,其中林地面积250490亩。总人口35891人,其中男女劳力共18776人,人均收入1500元左右。1.2、油茶经营现状1.2.1资源现状XL县现有油茶林面积86820亩。主要分布在东山、朝仪、鹅公、寨市、唐家坊等10多个乡镇。按经营等级分:高集约经营9765.0亩,一般经营51823.5亩,粗放经营25231.5亩。按生产期分:产前期7323.0亩,初产期4885.5亩,盛产期67776.0亩,衰产期6835.5亩。本次规划重点乡东山、朝仪、鹅公三乡,现有油茶 50143.5亩。按经营等级分:高集约经营121.5亩,一般经营4513

5、.5亩,粗放经营45508.5亩。按生产期分:产前期150.0 亩,初产期162.0亩,盛产期 45301.5亩,衰产期4530.0亩。(详见附表1)。1.2.2茶油产量XL县茶油产量根据经营等级的不同有高有低,粗放经营的年平亩产茶油2公斤,一般经营的年平亩产茶油10公斤,集约经营的年平亩产茶油20公斤,优良无性系品种年平亩产茶油可达40公斤以上。根据本次调查,年平亩产茶油约3.5公斤,由此推算全县年平总产量305吨左右。1.2.3油茶品改和科研XL县油茶品种主要为普通油茶,以寒露子较多,少量为霜降子,均属白花油茶,由于经营粗放,产量普遍较低。1992年,在湖南省林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引进了20

6、多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品种,在县林科所建立了油茶优良无性系采穗圃,面积60亩,并组织开展油茶无性繁殖芽苗嫁接育苗、扦插育苗和高接换冠改造等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先后在朝仪、寨市、东山、长铺、唐家坊等乡镇推广优良品种造林或油茶高接换冠品种改良,建立了油茶优良品种示范基地500多亩,这些示范基地年均亩平产茶油在40公斤以上。1.2.4油茶加工与销售油茶加工方面,全县还没有一家规模企业,只有50家左右小型粗加工作坊,分布在县城及东山、朝仪、鹅公、寨市、唐家坊、黄土坑等油茶林面积较多的乡镇。油茶还没有形成固定的销售网络和市场,主要是通过熟人介绍,买主到农户家里购买,少数在加工作坊购买。1.3存在的主要问题1

7、.3.1品种差、产量低全县油茶目前除新造及嫁接改造的优良品种仅500多亩外,大部分均是没有经过选育的当地品种,品质参差不齐,产量低,难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1.3.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经营管理粗放,油茶面积逐年减少由于过去油茶的经济效益低,林农普遍对油茶疏于管理,大部分油茶均处于荒芜状态,原有的油茶林逐步被马尾松飞籽林所替代,部分地块因火灾也由人工更换了树种,油茶面积从“八.五”时的11.3万亩减少至现在的8.7万亩。随着国家对油茶产业的重视,林农普遍想对现有油茶林进行低改,却因资金问题无力对现有油茶林进行大面积更新、改造。1.3.3油茶产业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低全县油茶加工技术落后,设备老

8、式、陈旧,出油率及产品档次低,而且只停留在茶油粗放的、零散的、作坊式加工上,没有上规模、上档次的茶油精深加工企业,更没有相关的医药及化工产品深加工项目。全县目前还没有经过国家认证的茶油品牌。第2章 规划总则2.1规划编制的依据 2006年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号);国家林业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征求意见稿);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0822号)现场调查资料及XL县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2.2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达到高产稳产为目标,通过更新改造、抚育改造和嫁接改造等手

9、段,对现有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带动全县油茶产业的发展,使油茶产业成为林农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2.3基本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稳步实施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规模经营原则;坚持机制创新、打造产业链、推进林油一体化原则。2.4建设目标利用5年的时间,即20092013年完成油茶重点乡(东山、鹅公、朝仪)低产油茶林改造5.0万亩,通过低改,到盛果期,年均亩产达40公斤以上的生产能力,年产茶油总量达2000吨以上。人均收入增加1300元。建成油茶及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使油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达1亿元以上。初步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第3章

10、项目布局及规模3.1项目布局东山、朝仪、鹅公三个油茶重点乡共49个村。3.2低产林改造类型的划分根据油茶现状将油茶低产林划为三种经营类型即更新改造型、抚育改造型和嫁接改造型(详见附表XL县油茶低产林改造经营措施类型表)。3.3建设规模油茶低产林改造总面积50143.5亩。按改造类型分:更新改造 4569.0 亩,抚育改造37200.0亩,嫁接改造8374.5亩。按乡分:鹅公乡23115.0亩,其中更新改造 2632.5亩,抚育改造17673.0亩,嫁接改造2809.5亩;东山乡16965.0亩,其中更新改造 991.5亩,抚育改造13065.0亩,嫁接改造2908.5亩;朝仪乡10063.5亩

11、,其中更新改造 945.0亩,抚育改造6462.0亩,嫁接改造2656.5亩。3.4规划期本规划期限为五年,即2009-2013年。3.5建设进度与年度安排2009年到2013年,五年完成50143.5亩,年均完成10028.7亩。其中更新改造在2010-2011年两年内完成,抚育改造在2009-2010年两年内完成,高接换冠在2009-2013年五年内完成(各年度规划改造面积见表3-1,各乡各年度规划改造面积见附表2)。表3-1 油茶低产林改造面积规划表 单位:亩内 容总面积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合计50143.518963.023044.54224.01887.

12、02025.0更新改造4569.02404.52164.5抚育改造37200.018672.018528.0嫁接改造8374.5291.02112.02059.51887.02025.0第四章 建设措施4.1更新改造型4.1.1对象处于衰产期的油茶林分,以及火灾和其它灾害被毁的油茶林分。对其中品种较好,株行距较均匀、长势不过于衰老、尚有生产潜力的林分,采用部分更新造林方式,增加良种比重;对品种差、林相乱、病虫害严重的衰老林,全部采用良种法、规范法更新造林。4.1.2 措施4.1.2.1林地清理首先将油茶林地内的非目的树种、杂草、灌木清除掉,将老化及品种差、林相乱、病虫害严重的植株挖除,保留部分

13、长势好、结果正常的植株。4.1.2.2密度每亩110-120株。4.1.2.3挖穴挖70厘米70厘米70厘米长、宽、深的大穴。4.1.2.4施基肥用腐熟的厩肥、堆肥和饼肥等有机肥作基肥,每穴施210公斤,与回填表土充分拌匀,然后填满待稍沉降后栽植。4.1.2.5定植油茶栽植在冬季11月下旬到次年春季的3月上旬均可。且以春季定植较好。定植宜选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雨天土壤太湿时不宜。在事先标好的定植点,定植时最好能在根蔸处加些火土灰、磨细的稻田土或肥沃的培泥土作定植土,将苗木根系自然舒展开,加土分层压实,栽植嫁接苗时可使嫁接口与地面平,浇透水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做到根舒、苗正、土实。4.1.2

14、.6施肥幼树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施肥则主要以氮肥,配合磷钾肥,主攻春、夏、秋三次梢,随树龄大小使施肥量从小到多,逐年提高。定植当年通常可以不施肥,有条件的可在6-7月树苗恢复后适当浇些稀薄的人粪尿或每株施25-50克的尿素或专用肥。从第二年起,3月份新梢萌动前半月左右施入速效氮肥,11月上旬则以土杂肥或粪肥作为越冬肥,每株5-10公斤,随着树体的增长,每年的施肥量逐年递增。4.1.2.7抚育管理雨季要注意排水,夏秋干旱时应及时灌水。夏季旱季来临前中耕除草一次,并将铲下的草皮覆于树蔸周围的地表,给树基培蔸,用以减轻地表高温灼伤和旱害;冬季结合施肥进行有限的垦覆。对保留的老油茶树3年1深挖,1年1浅

15、除,新植的油茶前3年每年松土1-2次,以后每年浅助1次,3年深挖1次11月份施足保暖越冬肥,还可根据枝梢生长情况在10-11月份用0.2%的磷酸二氢钾(KH2PO4)溶液叶面喷施增加新梢木质化程度,有利越冬。4.1.2.8树型培育油茶定植后,在距接口30-50厘米上定干,适当保留主干,第一年在20-30厘米处选留3-4个生长强壮,方位合理的侧枝培养为主枝;第二年再在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副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正副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并使三者之间比例合理,均匀分布。要注意摘心,控制枝梢徒长,并及时剪除扰乱树形的徒长枝,病虫枝,重叠枝和枯枝等。幼树前3年需摘掉花蕾,不让挂果,维持树体营养生长,加快树冠成形。4.1.2.9 成林管理参照抚育改造型。4.2抚育改造型4.2.1对象现有油茶林中已进入盛产期,但由于株行距不均、林龄不一,并且因疏于管理,产出较低的林分;4.2.2 措施4.2.2.1清理林地将林中的其它林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