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和它的性质1.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51834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形的旋转和它的性质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图形的旋转和它的性质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图形的旋转和它的性质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图形的旋转和它的性质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图形的旋转和它的性质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形的旋转和它的性质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形的旋转和它的性质1.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形的旋转 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具体的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旋转,掌握旋转的定义;2.探索并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3.会用旋转的知识来解决问题.4.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5.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二学法,教法分析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应用”的实践探索中,自主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来构建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运用.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2、采用以实验观察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观看奥运会孙杨夺冠时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视频,视频中五星红旗升旗,奥运健儿孙杨也流下了激动地泪水.2.利用白板课件展示红旗升起的动画,提问,这个动画是我们之前学习的哪种图形的变化?接下来再次展示几幅动画,和之前学过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图形的旋转.【处理方式】:观看视频,展示动画,教师引导.【设计意图】:1.通过观看视频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引入课题.2.通过实际生活中图形的变化,如:电风扇,旋转门等,发展学生的观察,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预期】:学生观看视频,兴趣较大;红旗升起的动画,前

3、面刚刚学习图形的平移,会直接回答.而旋转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学生较容易回答.【德育】:通过观看奥运会领奖视频,学生感受到奥运健儿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信息技术】:利用白板资源插入功能.将收集到的动态旋转图插入到电子白板中,也利用了图片的放大,缩小功能和页面漫游功能.环节二:学生演示,得到定义(一)由老师和两名学生共同演示旋转:1. 口令:旋转手臂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学生比较容易绕着肩关节旋转,老师则故意绕着肘关节旋转,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旋转的第一个关键点是定点.2. 口令:绕着肩关节旋转手臂。得到第二个关键点是方向.3. 口令:绕着肩关节顺时针旋转手臂。得到第三

4、个关键点是角度.4. 口令:绕着肩关节顺时针旋转180度.整个活动由老师和学生配合完成,其他同学通过观察得到旋转的三个关键点.并且不断地完善口令,直到得到同样类型的旋转.从而总结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按照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图形的这种变化称为旋转.【处理方式】:整个活动由老师和学生配合完成,其他同学通过观察得到旋转的三个关键点.并且不断地完善口令,直到得到同样类型的旋转.【设计意图】:1.充分利用现有的工具,用旋转手臂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2.有学生总结旋转定义和关键点,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记忆知识点.【预期】:1.一名学生绕着肩关节旋转,一名学生绕着肘关节

5、旋转.2.两名学生都绕着肩关节(肘关节),则教师要注意做出不同情况.学生通过观察,总结,改口令,一步步的得到旋转的性质,当学生观察得不到重点时,可以重复动作,加以引导.【德育】:1. 本环节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学会去发现,探索.2. 由口令一步步的完善,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信息技术】:用白板的隐藏功能.将电子白板的内容隐藏,类似于PPT中的超链接.(二)基本性质老师给出一个三角形,在依次改变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时,学生观察图片.之后给出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也就是旋转并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处理方式】:1.教师演示,师生完成旋转前后是全等形的总结.

6、2.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巩固,利用白板倒计时功能.【设计意图】:利用数学教学工具.现场通过数学工具画出三角形,并找通过改变其旋转中心,展示旋转三要素的重要性.通过旋转观察旋转前后两个图形是全等形.【预期】:在利用白板中数学工具的时候,教师要很熟练这些工具.如果出现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可以对应边,对应角来做引导.【德育】:引导学生学会从具体事物中抽取数学知识本质的能力,形成去粗取精、综合分析的意识与习惯.【信息技术】:1.利用白板自带的数学工具画图,显示旋转中心和复制克隆功能.利用量角器来测量角度.2.倒计时功能.环节三:练习巩固 练习一,请说出旋转过程中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处理方式】:动

7、画展示,学生抢答,小组加分制.【设计意图】:巩固旋转的定义,以及旋转的三要素;动画的展示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旋转的过程,并提高学习兴趣.【预期】:1.学生较快找到旋转中心,教师注意提示旋转方向,学生容易忽略这个问题.2.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到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时钟问题的旋转角的度数带领学生一起求解,注意提示一小格分针旋转15度.【信息技术】:利用几何画板旋转,按钮功能和PPT的功能完成练习中的动画.环节四:探索旋转的性质如图:四边形绕着点旋转形成四边形 ,通过观察,度量,你能发现什么?性质一.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性质二.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性质三.任意一组对应角到旋转中心的

8、连线所成的角都等于旋转角.【处理方式】: 先由学生在导学案上自己猜测,讨论,测量,之后由小组代表展示小组成果.然后教师引领利用几何画板验证学生猜测的结论.【设计意图】:1.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充分的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测量,验证的过程,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利用小组合作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预期】: 1.学生小组合作之后展示成果能够大体得到性质的3条,那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完成验证的过程.2.没有小组能够得到性质,或是只能得到其中的一点或两点.教师引导(1)观察图一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2)连接各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又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角.【

9、德育】: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论证能力和严谨思维的能力,形成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道德品质。.【信息技术】: 1. 通过几何画板的测量功能测量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得出性质2,然后通过测量旋转角度,得出性质3.2.通过旋转功能实现三角形以及四边形的旋转,有助于学生直观的观察而得到旋转的定义及性质,并利用旋转讲题,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理解. 3.利用按钮功能提前做好一些动作或者实现线段,图形以及文字的显示与隐藏.【预期】:这个环节是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利用几何画板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到,也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严谨性.对于难点的处理

10、,学生不能直接得到性质,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观察,测量,从而得到结论.环节五:巩固提升1. 如图,点是正方形的边上的点,, ,逆时针旋转后能与重合.(1)旋转中心是那个点?旋转角为多少?(2)是什么三角形?(3)求的长.2.如图,点是正方形内的点,连接,将绕点顺时针旋转90到的位置,连接,若, ,,求的长度和得度数.3.拓展提高:如图,正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都是,点是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在正方形绕着正方形的中心旋转的过程中,观察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变化情况,猜想面积是否不变?如果不变,它的面积是多少?【处理方式】:学生自主完成,小组简单合作,小组代表讲解,其他组补充,教师引导.【设计意

11、图】:此处教师选用的第一题为基础题,第二题为重点题,第三题为提高题,题目设置由简到难,3个题目涵盖了旋转和三角形,正方形的有关知识.拓展提高的环节,使得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事可做,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水平.【预期】:1.部分学生可能有困难,这个时候要适时地采用小组合作,通过组长的帮助更好地完成练习.2.像第二题,有多种方法来解决,要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还要选择最简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想不到的,教师要注意点拨.3.第三题,教师讲解解题思路,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再出现问题的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更好地理解本题的方法.【德育】:通过题目的演示,培养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形成有论

12、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与表达能力,自觉学会尊重并运用定理、公理、公式、法则、规则、口诀解决问题的意识与习惯,养成做事条理分明、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个性品质.【信息技术】:1.几何画板中的画图,旋转,度量功能.白板中的书写功能. 2.几何画板中的度量功能. 3. 白板中的书写功能.4. 微视频.环节六:总结展示,增强数学学习兴趣。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或者还想学习关于旋转的哪些知识?(有学生思考后回答)其实旋转是一种很神奇的图形变化,利用旋转我们可以设计很漂亮的图案.【处理方式】:学生自主完成,小组简单合作,小组代表讲解,其他组补充,教师引导.【设计意图】:小结环节当

13、然是必不可少的,本节课我设计的另一个问题包括还想知道旋转的那些知识,可以更好地为以后的学习作铺垫.而几何画板对于旋转的展示也很好的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可以由此引发自己设计图案的想法.因此布置研究性作业,利用自己手头的工具,自己设计旋转图案,可以参考下一课时的作图.【预期】:学生会惊叹图形的变化,教师可以顺势鼓励学生尝试自己作图.【德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勇于实践的能力.【信息技术】:几何画板绕着同一个定点任意角度旋转,拖拽的功能很好的结合到一起. 环节七:布置作业必做:课本94页,习题4.5 1,2, 3选做:习题4.5 第四题研究性作业:利用自己手头的工具,自己设计旋

14、转图案.【设计意图】:对本课时的课后作业主要进行巩固训练,并针设置了必做和选做作业,以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另外还设置研究性作业,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预期】:由于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不同,个人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作业中的错误,可以让学生小组收集出现的问题,先组内解决,对于典型问题组长上报,给予集中处理 四教学评价(一)评价目标:理性精神.(二)评价方法:观察,倾听,记录学生在讨论回答有关问题时的基本态度和观点,对典型观点进行分析.(三)观测点1.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旋转的定义”,能否认识到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是否尊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探索旋转的性质”,养成竞争与合作、团结协作、互助共赢的科学研究习惯.3.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对“旋转性质的应用”,体会数学学科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学科本质,养成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