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哲学2000-2009年简答题主观题汇总[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50897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哲学2000-2009年简答题主观题汇总[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哲学2000-2009年简答题主观题汇总[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哲学2000-2009年简答题主观题汇总[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哲学2000-2009年简答题主观题汇总[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哲学2000-2009年简答题主观题汇总[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哲学2000-2009年简答题主观题汇总[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哲学2000-2009年简答题主观题汇总[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诚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资料,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哲学2000-2009年简答题主观题汇总这份哲学、马哲的主观题原稿是网上一位同学根据09年的串讲自己整理出来的,我考前下载的。然后我自己再根据我听的课上老师讲的重点题目,看了三本教材的答案,经过比较整理出来的,哲学这部分比较全面了,辨析简答论述都包括的。 我听的08年串讲老师总结的:马哲里面,其实就是四个要点,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叫唯物论;第二,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辩证法,辩证法的实质核心就在这对立统一规律里面;第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第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辩证唯物

2、主义两个要点,历史唯物主义两个要点,这个原理要非常熟,要你怎么说都会;要你怎么用都会,而且别孤立的一章一章看来,要融会贯通。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首先,各门具体科学都是以自然、社会或人的思维领域中的某一方面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规律,哲学以整体的世界为对象,所研究问题的范围具有普遍性,揭示的是世界的最一般规律。其次,哲学与具体科学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两者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3、内容、意义及马哲基本特征? 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首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对象的集中体现 最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 意义:一是思维和存在(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也就是谁决定谁、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世界是否可知,人的思维能否反映以及怎样正确反映现实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 哲学基本

4、问题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马哲基本特征: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特征;2.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个显著特征3.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个显著特征4.创新性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总之,马哲的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特征,是有机统一的。其中,实践性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特征,阶级性、科学性和创新性都以实践性为基础,又是实践性的具体体现。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补充:列宁物质定义及意义?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

5、理论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第四,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一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意义?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一直到人类社会,都没有绝对不动、凝固不变的东西。脱离开运动谈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

6、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凡是运动,都是以物质为实际载体和承担者,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不可思议的。承认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走向唯心主义。 运动和静止关系:1.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所以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2.两者相互依存,没有运动就没有静止,没有静止就没有运动;3.二者相互渗透,运动中包含静止,静止包含运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和静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反对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反对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只承认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第一,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相对

7、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首要条件;第三,相对静止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寸。 二意识的本质及能动作用含义、表现、条件? 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能动作用的含义:人们在实践中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能动作用的表现:第一,意识指导活动的目的和计划;第二,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三,意识通过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第四,在对人自身的生理机能的控制和调节上,意识也具有能动作用。 能动作用的条件:首先,要对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一个正确的估计。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有限的,不能随意夸大,也不能低估;其次,强调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以承认并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最后,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还依

8、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三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现实。意识对物质还具有能动作用。是否承认意识依赖于物质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区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标志。 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和任何条件下,也无论是从事任何工作和遇到任何复杂问题,都要按照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首先,世界是统一的世界;其次,世界统一

9、于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不同形态或根源于物质;最后,物质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物质世界的统一,不是机械、呆板的、空洞的统一,而是具体的、包含内容丰富的统一。只有坚持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物质统一,才是对世界本来面目的真实反映。第三章 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一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因及发展实质? 所谓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具有远大前景的事物。 原因: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来说,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历史条件,而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能适应环境

10、的变化。第二,从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来说,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在本质上比旧事物优越,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腐朽过时的东西,吸收并发展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社会领域而言,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因此,不管经过怎样艰难曲折的道路,新生事物终究是不可战胜的。 发展实质: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和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二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含义、意义? 含义:我们把某一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看做是内部矛盾,即内因;把这一事物同其它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看做是外部矛盾,即外因。 辩证

11、关系: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内因是事物发展的第一位原因。 意义:正确认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能不能发展上去,能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关键是依靠自己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依靠自己的力量,即使再好的机遇或外部环境也无济于事。在这个意义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永远是第一位的。同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创造和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充分利用和借鉴别人的发展经验,实现共同发展,对中国的发展来说,同样是必须的。因此,坚持对外开放也是实现中国

12、发展的必由之路。搞封闭不可能发展,依赖别人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关系、精髓、意义及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矛盾普遍性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运动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 矛盾特殊性含义: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同一事物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点。第一,不同性质的事物,不同质的运动形式,包含着各自不同的矛盾;第二,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过程或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中,矛盾有其特点;第三,根据矛盾性质的特殊性,认识矛盾转化形式和解决方法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13、。毛泽东指出,这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第一,他们是相互连接的。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个性一定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共性只存在于个性之中。第二,他们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个性、特殊性比矛盾的共性、普遍性更为丰富。第三,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首先,它是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其次,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依据,也是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核心

14、: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事物的发展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推动的必然的“自身运动”。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事物就是矛盾,所谓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 四量变与质变含义、关系、意义? 量变:量变即事物量的变化,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和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性、显著的突变或飞跃。 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相对稳定性和绝对变动性、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第一,量变是质变

15、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二,质变巩固着量变的结果,同时又引起新的量变。质变是事物从一种质态进入另一种质态,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飞跃过程。质量互变规律说明,事物的量变达到关节点超出了度,就必然发生质变;新质产生后,在新的基础上又必然出现新的量变;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 质变和量变的启发启发意义:其一,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那么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其二,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只承认连续性而不承认间断性,只承认渐进而不承认飞跃的渐变论,或者只承认飞跃不承认连续性的突变论,都 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进程。当事物经过量变的渐进过程的准备而面临质的飞跃时,要敢于并善于抓住时机,推动事物走向新的发展阶段、跃上新的台阶。 五辩证否定观的内容(特点)、意义及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 内容(特点):第一,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中必定包含着旧事物的某些内容。辩证法所理解的否定既是区别新旧事物的界限,也是新旧事物联系的桥梁,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