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科研组织机构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506019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教科研组织机构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幼儿园教科研组织机构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幼儿园教科研组织机构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幼儿园教科研组织机构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幼儿园教科研组织机构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科研组织机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教科研组织机构(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教科研组织机构为了更好地做好幼儿园教科研工作,负责起全园的教育科研管理和园本课程培训工作,我园在兼管科研园长的带领和科研组长的协调下,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和教科研制度建设为抓手管理、指导开展幼儿园所承担的各级各类课题,引导教师开展以解决园所教育教学实践中重点难点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教科研工作,以“完善园本课程培训”行动研究为载体,认真落实教师专业化发展. 幼儿园教科研组织机构如下: 一、 领导组 组 长: 蒋红伟 副组长: 王丽君 二、 成 员: 代丽 (研究小组组长) 刁雪丽 (研究小组副组长) 马婷婷 李永莉 刘敬敬 刘月琴 袁丽娜 三、 岗位职责 领导组组长:由园长负责,担当着规划、统筹

2、、协调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职责并注意利用各种场合,向全园教师进行“科研兴园的宣传,审核校级以上研究课题的申报,提供教科研经费,对教科研项目的考核提出指导性意见,担当着幼儿园教研和园本课程培训的指导工作,按计划开展教研活动,对园本课程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等。 领导组副组长:由业务园长负责,担当着对课题的申报、论证、管理、鉴定,负责科研成果的推荐与推广,负责与课题相关培训活动的落实与管理,担当着根据龙头课题需要制定园级子课题的申报、实施、总结、汇报工作,组织教研活动,落实、检查教科研工作和园本课程培训进展情况及时研究经验,协同理论组开展各类推广活动,负责经费保障,经费每期不得少于2000元。近年来

3、课题研究结题论文及范例(一)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摘要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与他人协调关系、商量解决方法、分工合作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以达到某种目标的活动。善于与他人合作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幼儿期正是合作意识和各种合作能力产生和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在这一阶段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这些策略包括:教师自身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萌发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

4、愿意合作;让幼儿感受合作的快乐,使幼儿乐于合作;引导幼儿掌握合作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幼儿合作的能力;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关键词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策略一、问题的提出(一)合作的涵义所谓“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合作体现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诸如在游戏中、学习中、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而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每个人都从相互配合中实现了目标,而这其中的能力就是

5、所谓的幼儿合作能力.(二)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美国学者朱克曼曾做过一项研究,他发现自1901年诺贝尔奖金颁发以来的75年中286位获奖者中2/3的科学家是与人合作获奖的,这说明没有互相关心、支持与合作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1996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指出: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三)幼儿合作能力的现状表现及分析1、幼儿合作能力的现状表现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身上,“合作”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通过对中班、大班(即4-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观察,我们发现:(1)幼儿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发展与幼儿年龄增长成正比:

6、年龄越小的幼儿合作意识越薄弱,合作方法越少,合作成功率越低。(2)有的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自己,更不会主动与同伴进行合作游戏.这些幼儿有时还伴有小心眼、爱钻牛角尖等现象。(3)有的幼儿在合作游戏过程中如发生矛盾,常用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4)在活动中,当自己或同伴遇到困难,使活动无法进行下去时,往往愿意求助于老师,而缺少相互帮助的意识。(5)幼儿在开展合作活动时不会与同伴协商,缺少交流、分工的能力.致使幼儿对合作活动兴趣不高。(6)合作能力的高低在幼儿身上有差别

7、,团队合作能力强的幼儿,往往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受人欢迎,并在同伴中享有很高的地位.相反,则往往无法与别人进行良好沟通。2、原因分析引起幼儿合作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幼儿先天素质和自身心理的发展、家庭、托幼机构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1)社会因素。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大多是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的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在他们的印象中丝毫没有过去家庭中兄弟姐妹共同成长、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概念。因此,当前在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他们固执己见,唯我独尊

8、,很少关心他人、顾及他人,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独门独户的居住模式,隔绝了幼儿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电视机,游戏机等现代化家用电器代替了孩子们的游戏时间。使得现在的孩子缺少共同成长的伙伴、榜样,似乎没有与人分享、商量这些概念。所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2)家庭因素。父母不当的教养态度与方法,如:过分保护、溺爱、粗暴、冷漠等都会对幼儿今后与人交往合作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心理问题.当今,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过分保护和溺爱已成普遍问题。但也有些家长对幼儿粗暴和过于严厉,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容易形成

9、自卑、胆怯、孤僻和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甚至通过模仿与学习,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来释放心中的压抑与不满,使同伴不愿与其交往,久而久之,影响其合作能力的发展。(3)教育机构因素。托儿所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最早加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幼儿合作的重要意义,但他们对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对幼儿的指导也很欠缺,导致幼儿缺乏合作意识,又缺乏合作能力。事实上,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是后天学会的。所以只要在幼儿园活动中有意识地给幼儿提供和创造足够的、高质量的团队合作活动,再加上教师对幼儿的极大信任和欣赏,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就可以得到显著提高。二、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针对幼

10、儿在合作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以上问题,我们开展了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为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一)教师自身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教师自身为幼儿树立合作的榜样,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幼儿来说,除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可能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便是教师.大多数幼儿对老师怀有崇拜、尊敬和喜爱。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深入幼儿幼小的心灵,影响幼儿的一举一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如具有合作意识,合作行为,这对幼儿来说恰恰是一种示范、一种榜样式的引领。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

11、。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一次,在体锻活动前,我故意造事:由我一人拿好锻炼用的毛巾,带领孩子下楼,并摆放运动器械.结果这天孩子们才玩了没多久做操时间就到了。孩子们怨声载道:“怎么就玩了那么一会儿啊!”我不作声。第二天,还是体锻前,我让搭班王老师放运动器械,我则拿好锻炼毛巾、组织孩子排队下楼.没一会孩子们就畅快地开始了活动。结束后,我问孩子:“今天玩得开心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开心!当问到“昨天开心吗?时,孩子们个个摇头,都说只玩了一会儿,没意思.于是,我追问:“怎么会只玩了一会时间呢?”孩子们开始大肆批评我放器械放了好长时间.我又问:“可今天,也是放这些器械、拿毛巾

12、、带小朋友下楼这些事,今天你们怎么说玩的时间长了呢?”反应快的孩子马上说:“今天不一样,你带我们下去,王老师去放的器械。等我们下去了,王老师也放好了,我们马上就可以玩了。“今天多亏有王老师帮忙.”看着孩子们一步步走进我设下的“陷阱,我问:“哦,那你觉得我和王老师这样好吗?好在哪?”有的说:“节约时间了!有的说:“你不会累了.”我说:“原来,今天的体锻准备工作是我和王老师一起来完成的,这就是合作。合作让我们省时又省力!”我有意识地在孩子生活中放大这样的合作:学做操,王老师做示范,我纠正孩子们的动作;保育员盛饭菜,老师分放碗筷等等。还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讨论“说说这样做的好处”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着“合

13、作”,懵懵懂懂地知道了合作能让事情变得省事.(二)萌发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愿意合作我曾经利用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小教材,帮助幼儿确立合作意识.一次户外活动做完操,我带孩子们在地垫上拍球时,一名幼儿神秘地来告诉我他发现了蚂蚁,我过去一看果然有两只蚂蚁在同时搬面包屑。闻声而来的孩子们兴奋极了,但都尽可能不出声,蹲在那里观看,兴趣十足.我灵机一动马上问:“你们知道蚂蚁在做什么吗?”显然有的孩子有经验,纷纷抢答“蚂蚁发现了食物,要搬走”“蚂蚁要搬家”我说:“那你们看他们是怎样搬大花生的呢?水到渠成答案自然引出,结论是一只蚂蚁无法搬动较大的花生,但许多蚂蚁就能把大块事物搬走了,活生生的实例告诉孩子合作起

14、来力量大的道理,我希望通过这个小事例去培养孩子们初步的合作意识。(三)让幼儿感受合作的快乐,使幼儿乐于合作一日生活中渗透合作教育,幼儿一日生活中包含着大量的合作教育契机,只要做个有心人,在一日生活中不断地捕捉教育契机,灵活地运用这些教育契机,及时引导教育,既强化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又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乐于合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1、运用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合作成果和快乐为了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合作的需要,形成一种合作意识,在开展主题活动前,我首先从环境布置入手,实施师生合作主题活动。如大班时,我考虑到大班幼儿开始萌发对知识的渴求,于是,和孩子们商量,决定在开展每个主题时都预留一个“爱

15、问博客”的版面。鼓励幼儿自主提问,共同解决疑问.例如:在“有趣的水”主题中,幼儿就在“爱问博客”中不断张贴问题小纸条:“为什么平时看到的水是透明的,但在海边看到的水就是蓝色的呢?”“水烧开时为什么会冒烟?”等等。这一个个出现在“爱问博客中的问题引起了幼儿求知的欲望,有的回家翻书,有的和爸爸妈妈上网找答案,当解答了一个问题时,幼儿就像攻克了一座堡垒.在这些活动中,老师和幼儿一起探讨、商量。幼儿在与教师的合作中,初步体验了合作成果带来的快乐,师生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沟通,使幼儿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成功。在设计每个主题时,我都会将“合作”二字紧记于心.因此,在每个主题中都会蕴涵着合作的要求和技能。如主题“火辣辣的夏天”,我和幼儿在墙壁上先规划出范围,幼儿共同享用美工材料,和老师一起粘、贴、撕、折、画,既培养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协商合作能力,又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技能。在小品“十二生肖闹新春”中,我与幼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幼儿在与教师共同的表演中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完美,缩短了教师与幼儿间的距离,同时增强了幼儿对美、丑、善、恶的辨别能力。2、积极鼓励,让幼儿感受合作的快乐。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完成,增进友谊.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