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珍宝大熊猫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484425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稀世珍宝大熊猫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稀世珍宝大熊猫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稀世珍宝大熊猫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稀世珍宝大熊猫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稀世珍宝大熊猫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稀世珍宝大熊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稀世珍宝大熊猫(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稀世珍宝大熊猫在中国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盆地西缘一带的高山深谷之中,生活着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大熊猫。大熊猫是中国特产的野生动物,历来被誉为珍稀奇兽、吉祥友谊的象征、和平友好的使者,现被视为国宝。而今,大熊猫更被拥戴为现代世界动物明星,全球野生生物保护组织的标志。一、有关大熊猫的历史记载翻开历史的长卷,可以追溯出许多关于大熊猫的充满传奇的记载。在古代由于大熊猫的分布范围比现在广得多,其芳名竟有数十个之多,如貔貅、貘、貊、驺、白熊、花熊、竹熊、伶锂苗竺竺食铁兽等等。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编汇的尚书和诗经,记述了貔貅皮(大熊猫皮)是向皇帝进贡的珍品;说貔像虎豹一样威武,把古代的勇士比喻为貔一样威

2、武英勇,军队也打着“貔”、“貅”的旗号以象征神勇之师。西晋时(距今1700年前)称大熊猫为“驺虞”,因为它只吃竹子,不伤害猎食他动物,是一种能与友邻和平共处的“义兽”、故在当时把大熊猫当做和平友好的象征。两军交战中,只要有一方兴起“驺虞”旗,战斗会戛然而止。因为战争规则:凡使用“驺虞”旗,表示要求和谈,停止冲突。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公元658年10月22日,唐朝女皇武则天曾将一对活体白熊(大熊猫)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天武天皇。西方世界对大熊猫的认识,应首功于法国苦修会神甫、博物学家戴维(ARMANDPEREDAVID,18261900)。戴维从1862年至1874年在中国住了12年,先后在北京、

3、上海、成都等地传教,同时担任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的通讯研究员。戴维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869年3月11日,在返回教堂途中,这条山谷中的主要土地占有着一个姓李的人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去用茶点。在这个异教徒家里,我看到一张展开的那种著名的黑白熊皮,这张皮非常奇特,它可能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在1869年3月23日的日记中戴维写道:“我的猎人在离开十天之后,今天回来了,他带给我一只年幼的白熊。捕到时是活的,为了携带方便,它被杀死了”。“他们以很高的价格把这个年幼的白熊猫卖给了我,它除了四肢、耳朵周围为黑色外,其余全为白色。它的体色同我以前看到的成年个体毛皮的颜色是一样的。因此,这一定是熊属的一个新

4、种,这很明显,不仅在于它的体色,而且因为它的脚底有毛和它的其他一些性状”。戴维将白熊标本寄给巴黎自然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MELNEEDWARDS),爱德华认真研究毛皮和骨骼后在1870年发表的论文中指出:“在外部形态上,它确实同熊非常相似,但它的骨骼特征和牙齿,明显地与熊不同,却与小熊猫和浣熊很相近,它肯定构成一个新属,我称之为“AILUROPODA”。为了纪念戴维对大熊猫的这一新物种的发现,爱德华将大熊猫的学名定为AILUROPODAMELANOLERUCADAVID,这一学名一直沿用至今。戴维收集的第一具有大熊猫模式标本,是在四川宝兴县得到的,一直在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珍藏着。自1869年

5、戴维首次向世界介绍大熊猫后,西方国家曾一度掀起“熊猫热”一。许多动物学家、探险家、旅行家、狩猎家不远万里,纷纷进入中国,想捕捉到这种惟有中国才有的珍奇动物。但是大熊猫是一种独栖的善于隐蔽的动物,整天游荡于高山密林之中,极难觅其踪影。现代第一个把活体大熊猫带出中国的人,是美国一位叫露丝哈克纳斯的女服装设计师。其夫威廉哈克纳斯是一位动物学家和探险家,新婚不久便进入了中国寻觅大熊猫,可惜尚未进入大熊猫产区,便病死于上海。哈克纳斯夫人继承丈夫遗志,带了两个在美国出生的华人作向导和翻译,进入四川汶川县,继而来到戴维发现大熊猫的宝兴县东河一带,开始了寻找大熊猫的艰苦历程。机遇偏爱有心人。露丝终于在夹金山下

6、约海拔2000米的山林竹丛中,发现一只一到两磅重,出生约30天的大熊猫幼仔,露丝欣喜若狂,像对婴儿一样细心照料它。她曾在日记中写道:“它那黑白花的小圆球脑袋,用鼻子磨蹭着我的上衣,忽然本能地找到了我的乳房”。露丝给它取了个美丽的名字“苏琳”,在朋友帮助下,露丝以两美元“贿赂”,用竹筐装着“苏琳”,海关登记上写着“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登上麦金莱总统号海轮,混出了中国。1937年春,“苏琳”在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展出,立即成为该城明星,参观者一天达4万多人。从此,“苏琳”和露丝的故事广为传诵,引发了又一次世界大熊猫热。大熊猫成了摇钱树,成了国际猎获目标,从1936年到1941年,仅美国就从中国弄走了

7、9只活体大熊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西方掠夺大熊猫的历史。大熊猫成为国家最珍贵的政治礼品。从1957年到1983年,我国赠送给苏联、朝鲜、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墨西哥、西班牙等9个国家,共24只大熊猫,但是目前仅有2只活着,而且已入暮年,其中朝鲜1只,柏林1只。幸运的是墨西哥繁殖了3只后代大熊猫且健康的生活着。从1983年以后,中国政府再也不把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了。但是大熊猫仍有不少短期出国,参加诸如奥运会庆典,联合科研展出等,这使得大熊猫的身价更高,它无疑是各国动物梦寐以求,最想得到而又最难得到的动物!对大熊猫的认识,虽然中国经历了3000多年,西方世界也经历了100多年,但对它的

8、认识远远不够,它的进化历史,分类地位,野外生态,种群繁育,遗传保护等诸多方面,对世界范围的许多学者具有极大的引力,在学术研究上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二、大熊猫的生活奥秘在大自然中,大熊猫历经数百万年的生活磨练,竹类为食,却保留了分散独栖的食肉动物秉性。家园,成天在这个独立王国游荡,食不分昼夜,不过,当春暖花开时,它们也会打破各自的鸿沟,幽居独处。过着非常独特的生活。大熊猫适应了高山年复一年,大熊猫独自固守着数平方公里的睡不择场地,只求吃得饱,睡得酣,游得欢。追慕异性。交配后又各自返回自己的领地,大熊猫在分类上归属于食肉目动物,且至今仍保留着许多食肉动物的构造特征,如消化道粗短而又简单,没有食

9、草动物细长的肠道和复杂的胃或发达的盲肠。野生大熊猫的食物中99%都是竹类,据考察,它们可食40余种竹类,喜食10余种竹类。大熊猫分布区的各大山系竹类品种不尽相同,如邛崃山脉大熊猫主食竹有冷箭竹、大箭竹和拐棍竹等。大熊猫根据不同季节,尽量选食竹子最可口、营养最丰富的部分。但毕竟竹子所含成分中有80%以上是熊猫不能消化吸收的纤维素、木质素,它介要从竹子中获得维持自己生命和生长发育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粮类,必须加大进食竹量。据专家考察计算,一只成年大熊猫一天内可食入竹笋40公斤左右。若食冷箭竹等细茎竹竿,需食入17公斤左右,即要选择消耗3000多株竹子。若食竹叶,需进食1014公斤。它们吃得多,拉得多、

10、拉得快,每天排粪量20公斤左右,约有120150个呈橄榄形的粪团,粪团中几乎是未消化的竹竿、竹叶的碎渣,所以大熊猫每天需要用14小时以上的时间去寻找质优可口的竹子采集,可谓废寝为食。大熊猫为什么选择食竹这种生活方式,至今令人费解,但大熊猫正是依靠这种最广泛分布于北温带,营养低劣却贮量丰富而稳定的食物存活至今,成为进化历程的一个久经考验的胜利者,而没有与其他古生动物一样走向灭绝。但它却失去了竞争感和好奇心,变得隐秘而孤独,艰难地把自己维系于前途暗淡的命运之中。大熊猫觅食竹子有垂直运动的倾向,春夏秋冬,从海拔16003600米,大熊猫都能随着季节交替找到适合自己品味的脆嫩清香的竹笋或枝叶,而海拔1

11、80025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下灌木竹丛正是它四季常乐的“粮仓”福地。看大熊猫食竹子,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你看它迈着绅士步子,东瞧瞧,西嗅嗅,选择最好的竹丛,调整好最舒适的姿位,用“手”将竹竿搬弯,从中间咬断,握在手中。若吃竹叶,则“手”嘴配合,将竹叶撸成一把,有时还要抖拍几下,抖掉叶上的灰尘杂物或积雪,然后用“手”抓着,左一口右一口,吧嗒吧嗒地咀嚼;吃竹竿像人吃甘蔗一样,手握着又细又硬的竹竿,用牙熟练地撕掉竹皮,一层层咬断,在口中嚼几下就往肚里吞;吃竹竿时,它会从许多笋中挑选最大最嫩的,用“手”将竹笋从地面扳断,然后送到嘴里,用牙将带毛的笋壳一节节剥掉,只吃笋肉,最后嫩的笋尖,就不必剥壳了,

12、送入口中,津津有味地嚼几下即咽入肚中。人们十分惊叹大熊猫吃竹竟如此挑剔细腻,更惊叹大熊猫的手如此灵巧。通过解剖观察发现,原来它的前掌外侧一块腕骨特别发达,特化为偽拇指,与并列的五趾巧妙配合,便于抓握。野外大熊猫偶尔采食其他植物的嫩叶或果实,甚至一反常态,捡食动物尸体,或捕捉竹鼠之类的小动物品尝,显示其食肉动物的本能。人工饲养的大熊猫就幸福多了,它们每日三餐由营养师配给杂粮窝头、牛奶鸡蛋、时鲜水果,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再投放熊猫产地运来的喜食鲜竹,任其随时选食,摆足了“国宝”的谱。大熊猫生性顽皮,喜欢爬树,年幼时顽耍爬树,成年后为了享受阳光,躲避敌害上树,甚至求偶追逐交配有时也上树。三岁以下的少

13、年熊猫特别活跃,除爬树外,它们常在地上打滚,与母亲或同胞抓咬、摔跤嬉戏。野外大熊猫有时会窜入村寨人家住宅,把锅炊用具当做玩具,甚至把锅铝盆咬碎吞下,难怪自古有“食铁兽”的雅号。还曾发现大熊猫爬进农家猪圈羊圈,与猪羊同吃共眠的趣事。大熊猫有不惧严寒,从不冬眠的性格,因为它是第四纪冰川中走过来的勇士,哪怕气温下降到4C到零下14C仍穿行于白雪皑皑的竹林中,选食可口的竹子,更不像黑熊等很多动物,躲藏于树洞或岩洞进行冬眠。它不怕潮湿,终年在温度80%以上的阴湿森林中度过。大熊猫还有嗜饮习性,所以它的家园大都选在有清泉流水的地方,便于随时畅饮。天寒冰封,熊猫就用前掌击碎冰层饮直到喝得腹胀肚圆,脆躺卧溪边

14、,形如醉汉,当地人称“熊猫醉水”要补充生理所需水分,而暴饮则可能是某种疾病,行走困难,才恋恋不舍地蹒跚而去,或干。大熊猫嗜饮是因为它所食竹子含水分较少,引起口干舌燥所致。此外,大熊猫还有涉水泅渡的本领,让人刮目相看。由于大熊猫长期隐居于阴湿的山林,它们常用气味作标记界定自己的家园,它们凭听觉判断山野中异常的声音,致使目光变得短浅,但嗅觉和听觉却十分灵敏。因此嗅出同类异性的信息,在夜间凭嗅觉选择竹子的老嫩。进而采取回避。在动物园中,可能听出它们熟悉的饲养员的脚步声,以及他们发出的呼唤、斥责、指使的声音含义。大熊猫一般在六七岁进入婚育期,但在饲养条件下有早熟现象,四五岁可婚配产仔。春暖花开,是大熊

15、猫的婚配季节,它们以其肛周腺分泌物、尿液或吟唱高低抑扬的恋歌,相互引诱激发性欲,有时一只雌体会招来几只雄体,于是雄体间以比武的方式决出胜者,获得与雌体的婚配权。短暂的婚配之后即各奔东西,依旧过着独自的流浪生活。雌体大熊猫怀孕35个月,在秋高气爽时节,熊猫妈妈找一个阴暗背风的树洞或岩洞作产房,衔一些竹枝枯叶作铺垫,准备产仔。产出的熊猫婴儿十分可怜:闭眼、光身、肉红、尾长、纤小而不能站立,平均只有100克左右(36克200克),是一只发育不全的早产儿,体重只有母体的千分之一。可以想像,要把这样的婴儿哺育成活是多么艰难。熊猫妈妈靠孕期多吃竹子积蓄的营养,整月在产房哺育着早产儿,除非排粪便才走出产房,

16、直到小宝贝满月后,自己饥渴交迫不得不离开产房,也是匆匆在附近找食竹子和饮水后急速返回。熊猫妈妈几乎整天抱着它的孩子,用体温温暖自己的小宝贝,不断地亲它、舐它,等待它慢慢长大。一个月左右的熊猫幼仔长出黑白相见的毛,体重约有1公斤了,但仍不能行走,眼不能感光,直到三个月,幼仔才开始学走步,视力达到正常。春天,半岁后的幼仔体重已达13公斤左右,它可以跟着母亲,学吃竹子,还要吃些奶补充营养,同时开始学习野外谋生的本领。满一岁时幼仔已长到40公斤左右,到一岁半体重可达50公斤以上,这时熊猫幼仔才开始结束依附母亲的儿童期,告别母亲独自生活。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平均寿命约为15岁,雌性生育期约为57年,最多能生育34胎,往往一胎一仔,偶见一胎二仔。在野外条件下即使产二仔,熊猫妈妈也只有能力育活一仔。从熊猫生育之艰难,幼仔生命之脆弱,可以看出大熊猫是逐步走向衰败、十分脆弱的种群,外界条件的恶化会十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