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完美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48080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堪称完美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堪称完美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堪称完美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堪称完美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堪称完美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堪称完美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堪称完美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堪称完美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 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彭 军 学号 0942001263995目 录内容摘要 03正 文 04一、完美形象之一:诸葛亮的“忠” 04二、完美形象之二:诸葛亮的“智” 05三、完美形象之三:诸葛亮的“廉” 07四、完美中的缺憾:诸葛亮的“失” 07后 记 10参考文献 11内容摘要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被誉为“天下奇才”,更具有理想的圣贤人格,他的忠君爱国思想、他的出神入化的智慧以及他清正廉洁的品质在小说中得到尽情的展现,作者用大量的溢美之词,使他更具神异的传奇色彩。他已经成了儒家知识分子的一个理想化

2、的人物,已经成为人们心中最完美的贤相良臣。正因如此,诸葛亮的形象才能千古不衰。关键词:诸葛亮 完美 忠 智 廉 失堪称完美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 浅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划时代”,出现过无数英雄人物;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历史小说的名著,淋漓尽致刻画了这些文能运筹帷幄、安邦定国;武能跃马横枪、驰骋沙场的奇人能士。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书”,读三国演义总令人有酣畅淋漓的快意,人的潜意识中,多少总有几番对英雄的崇拜与渴望,这也是我喜欢读三国演义的重要原因。通行的三国演义原书共一百二十回,书中人物众多,但其中最引人瞩目,开创人物“智绝”形象、且影响后世最大的,无疑就属“三顾频繁天下

3、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诸葛亮了。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章回,也几乎都与诸葛亮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被誉为“天下奇才”,较之历史,他更出色,更具才干。不仅鞠躬尽瘁,有着理想的圣贤人格,而 且智慧超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作者大量的溢美之词使他更具神异的传奇色彩,使他成为人们心目中最完美的贤臣名相,使他的人格符合中国人的理想模式和心理意愿。也就是说,在诸葛亮身上倾注了作者的大量情感与心理追求,融注了知识分子成圣成贤的人格理想,诸葛亮是儒家知识分子的一个理想化人物,正因如此,诸葛亮的形象才能千古不衰地活跃在中国文化的大的背景之上。在此,我仅就诸葛亮的

4、形象谈一点儿粗浅的看法。一、完美形象之一:诸葛亮的“忠”。 首先,诸葛亮的“忠”,表现在他的“择主”上。诸葛亮选择了刘备,一生跟随刘备,辅佐汉室,这不仅是从儒家的道德观出发,也是深思熟虑后的明智选择。从儒家的道德角度来说他要辅君匡国、安汉兴刘;从个人的前途及扬名显姓来说,他也只能选择刘备。未出草芦之前他已看出孙权、曹操将成霸业,但孙权、曹操不仅雄才大略,且各自都有众多的谋士和将领,有自己的智囊团。张昭荐诸葛亮于孙权时,诸葛亮不肯留,原因是觉得孙权“能贤亮而不能尽亮”。显然,他不择孙权的根本原因是担心自己不能展鸿图大志,而选择曹操,不仅名不正言不顺,且想成为“帝王师”也十分不易。相比之下,选择刘

5、备不仅使诸葛亮从道德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而且也有机会充分展示个人的才能。协助刘备在荆、益地区创建蜀汉政权,对诸葛亮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最佳选择。虽然这个选择一开始就注定了他想要一统天下的宏愿无法实现,但他还是要义无反顾地辅佐刘备。其次,诸葛亮的“忠”表现在道德修养上。诸葛亮对蜀汉事业一心一意,不仅对刘备忠心耿耿,对“扶不起的阿斗”也是忠贞不二,鞠躬尽瘁。力主统一是诸葛亮一生的奋斗目标。在辅佐刘备的整个过程中,诸葛亮竭尽全力忠于蜀汉政权。诸葛亮从初出茅庐开始,占荆州、攻长沙、克南郡、取西川,帮助刘备在成都称帝,形成天下三分的局面。刘备听取张松之言,与庞统攻取西川之时,留军师孔明留守荆州,对诸葛亮

6、表现出了极大的信任。诸葛亮感恩戴德,安心治理荆州,为刘备夺取西川排除了后顾之忧。后来庞统死于落凤坡,关羽失荆州,刘备征吴失败病逝白帝城等事皆因未听诸葛亮之劝。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竭尽全力帮助刘备安定民生,发展生产,锐意经营,不忘统一中原的重任。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对刘备忠贞不二。在诸葛亮的思想中,作为一名儒家知识分子,可以辅佐帝王,为“王者师”,但绝对不可以篡位为王。“叩头流血”足以见其忠诚之极。在刘备逝世之后,诸葛亮对幼主刘禅忠诚如故。他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六出祁山,竭尽全力帮助刘禅完成统一大业。在孔明病逝之前,作者借一小卒说出了孔明为蜀汉事业用心之至:“丞相夙兴夜寐,罚

7、二十以上皆亲阅览。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诸葛亮赤胆忠心,受到世人的敬仰。诸葛亮去世前夕,作者饱含深情的写到:“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观遍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诸葛亮直到逝世的最后一刻还在为刘氏政权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他安排好自己的继承人以及军队的退敌之策,方才安静的离去。所以,毛宗岗评价说他是“古今贤相第一奇人”。诸葛亮为了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贡献了自己一生,这也是儒家知识分子所推崇的。二、完美形象之二:诸葛亮的“智” 在中国历史上辅佐帝王而成大事的贤臣名相多不胜数。但他们都没有像汉末的诸葛亮那样深深地植入知识分

8、子的心中,产生那样巨大的影响。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更被作者描写成一位道德与才干均无可挑剔的“神人”,成了一个尽善尽美的理想典范。他不仅鞠躬尽瘁、忠心耿耿;而且知天文晓地理,足智多谋。小说中,他未出茅庐就有三分天下之识,赤壁之战不仅能舌战群儒,还能巧妙改动文句智激周瑜联手抗曹。甚至像“草船借箭,祭东风”那样呼风唤雨。还有“三气周瑜、预测华容道、预见庞统死、巧摆八阵图、智取成都、巧设空城计、陇上装神、祈天出泉、祭沪水解鬼怨、七擒七纵孟获、造木牛流马、五丈原攘星”等。这诸多的情节都充分显示了他的卓越之才。为了把诸葛亮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典范,作者让他死后还能以木偶退兵、锦囊杀魏延、阴平道立碑、定军山显圣。

9、所以小说第104回中司马懿就感叹说:“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才智双全的司马懿尚且被人笑话道:“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可见孔明之智是常人不可企及的。故而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近妖。”诸葛亮的智慧之一,是他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诸葛亮没有出山之前,刘备是空有“兴复汉室”的大志,却是不得其法,每次都是大败亏输。失徐州、败小沛、走汝南,每次都是好不容易聚集了万儿八千人马,被曹操的军马一冲就支离破碎,到最后不得不投奔荆州的刘表,借寄于新野小县,刘备是戎马半生而寸土未得,连个落脚点都没有。是刘备太无能了吗?不是,刘备可是公认的世之枭雄;是刘备手下没有猛将吗?也不是,刘备手下

10、的战将关、张、赵云都有万夫不当之勇。究其原因,刘备主要缺的是俊杰谋士,正如水镜先生所言“关、张、赵云之流,虽有万人之敌,而非权变之才,孙乾、糜竺、简雍之辈,乃白面书生、寻章摘句的小儒,非经纶济世之士,岂成霸业之人。”水镜先生又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听了水镜先生的推荐,刘备才如梦方醒,才更加求贤若渴,才有后来的“三顾茅庐”。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草庐之时一鸣惊人地提出了兼并荆、益,联吴抗曹的“三分”之说,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的“兴汉”政策,登上了历史的大舞台。在三国演义第83回,诸葛亮给刘备分析天下大势“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

11、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进一步指出“先取荆州为本,后取西川建国,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自此,刘备集团才能取得节

12、节胜利。在协助刘备的过程中,诸葛亮以自己卓越的才能先于建安十三年出使东吴,完成了联吴的使命,借助东吴在赤壁击败曹操的机会,使刘备集团在长江中游有了立足之地。在决定三国鼎立大势的最关键战役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与周瑜、曹操的周旋、较量,更充分地表现了诸葛亮运筹帐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超人本领,全面展示他足智多谋、处处棋高一着的聪明才智,体现了强中更有强中手,使诸葛亮这个“智者”形象更加光辉高大、激动人心。 在当阳兵败之后的最危急关头,诸葛亮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游说东吴,从而由他揭开赤壁之战的序幕。“舌战群儒”一场充分显示他杰出辩论天才和外交家才能。他善于分析和利用各种矛盾关系,处处争取主动而占得先机。在

13、“舌战群儒”中理足词严驳倒主降派,使群儒尽皆失色,为吴抗曹扫清障碍;采用先激后说之法折服孙权,胜利完成出使东吴联吴抗曹的战略任务;巧用铜雀台赋反激周瑜,促使他与曹操势不两立。诸葛亮充分利用孙、曹的矛盾,时时处处以吴蜀联盟大局为重,与既忌恨他又需要借重他的周瑜共事,巧妙利用忠厚老实的鲁肃作掩护,多次避开周瑜的陷害,导演出一幕幕精彩生动、扣人心弦的活剧“奇谋借箭”、“借东风”,终于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创造条件。他身处险境却安如泰山,当破曹的东风一起,矛盾就要转化时便巧妙地离开虎口。联吴抗曹,火烧赤壁,以少胜多,以弱克强,写下了战争史上不可多得的光辉篇章。在东吴对曹魏施展的一切计谋中都早被诸葛亮识破,整

14、个战役的进程无不在他的预料与掌握之中,他是暗地指挥、操纵着这场战役。可见吴、魏双方中无一人可与他相匹敌。拥有百万大军的曹操丧魂失魄地败走华容道,与其说是败给周瑜,倒不如说是栽在诸葛亮手里。这场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的战争,真正的导演、指挥是他。诸葛亮的性格、意志、才能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和升华。 诸葛亮的智慧之二,是他的“治蜀”。刘备入主西川后,诸葛亮将主要精力放在治理内务上,在“内修政理”的过程中他选贤任能,注重法治,为蜀汉政权的发展与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稳定后方,他依据少数民族的风俗、特点进行合理的征讨与安抚。在安定边远少数民族的“征蛮”战争中,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的战略,“七擒七纵

15、”蛮王孟获,使“南人不复反”,并用“蛮人治蛮”之策安定后方,一劳永逸,这是非常高明的。后方稳定而没有后顾之忧,诸葛亮才出祁山与曹魏决战。可见“平蛮”是诸葛亮北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此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更显示他胸中自有千山万壑的城府。此外,诸葛亮还大力发展经济,重视生产以养民裨国,训练军士以提高战斗力,并且探究兵法,改进、制作军械,为日后的伐魏作了积极的准备。诸葛亮将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可见他有着极高的政治才能,诸葛亮的智慧之三,是他的军事才能。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一反“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的看法,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渲染诸葛亮用兵诡秘的军事才华。从初出茅庐博望坡用兵,到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他“总能洞察一切,运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