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48018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五千年薪火相传,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价值体系,铸就了我们的精神支柱,构建了我们的文化归依和民族认同。其中一些观念,会随时代而发展,因遭际而变迁,但其核心价值却历越千年而不衰,衡诸四海而不替,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最重大的贡献,是今日中国进步的内在基因,是我们向世界寻求文化共识的基本立场。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与中华文化的特征密不可分。这些特征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即独特性、包容性、和谐性。首先,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中国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是我们文化成长的摇篮。一方面,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为不同的地域文化生长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中国处在一个

2、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中,有利于区域内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汇。在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的哺育下,中华文化塑造出自己鲜明的特征。四千多年前,在中原地区出现了第一个王朝夏朝,从此中国步入文明时代。商周时期,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家族伦理和世界观体系,我们今天还能够看到的中国上古典籍尚书,就产生在这一时期。春秋战国之世,出现了如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等大批的思想家、哲学家,诞生了像诗经、离骚这样伟大的文学作品。这是中国文化第一个光芒璀璨的时代,这些先哲的思想,至今仍旧是我们文化不竭的源泉,构成了后世中国文化的主干。中华文化以独特的风采屹立于东方,曾长期是世界文明的高地。第二,中华文化具有包

3、容性。中华文化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既融合了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巴蜀文化、百越文化、岭南文化、北方草原文化、西域文化等境内众多地域文化的因素,也通过与世界各大文明广泛交流,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因素。这种独特的融合力、同化力是中华文化凝聚力的来源,也是中华文化生命力的保障。中华文化始终呈现“多元一体”的形态,既有着基础广泛的、高度同一的主流价值观和文化精神,同时又是“多元”的,融汇了境内各个民族、各个地域的文化特色,广泛吸收了域外各民族的文化精华。“开放包容”是中华文化长盛不衰的根源。在历史上,我们经历过多次文化的交流与融汇,而中华文化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汇入世界历史后的西方文明冲击。我们携带着自己

4、的历史记忆前行,寻找中国与世界的契合点。第三,中华文化具有和谐性。长期的农耕文明,培育了我们亲和的天人关系和人际关系,也孕育了和谐的基本精神。中国地域广袤,处在适合农耕的纬度,长江、黄河和众多河流造成的冲积平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违天时,不夺物性,在这种亲近自然、寄身自然、归化自然的生活中,体会到和谐的真谛。自古及今,我们总是以和谐的眼光看待宇宙万物,以和谐的伦理精神为人处世,以和谐的情感与心灵体验世间美好事物,形成了以和谐为特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古代智者告诉我们,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因素相互协调,可以达到和谐共存的状态,可以实现世

5、界的平衡,可以推动世界万物的发展。犹如鲜美的食物来自不同食材的完美调和,犹如优美的音乐来自不同音符的美妙协奏。“和而不同”构成了中国人认知、看待世界的基本方法,既是人生的哲理,又是生活的智慧。我们的先民在长期劳作中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在寒暑交替、日夜更迭、男女生死之中体悟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宇宙的规律。在他们看来,人类并不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的前辈将和谐的审美体验化作多姿多彩的艺术创造,从诗歌、绘画到音乐、书法,都融会着这种审美情趣。温柔敦厚、温文尔雅的中庸和谐之美,构成了中国艺术含蓄、虚静、空灵而意境深邃的风格。我们的前辈以和谐精神滋润家庭,协调邻里,善待他国。

6、作为持家之道,讲“家和万事兴”;作为邻里之道,讲“与邻为伴”“与邻为善”“和睦相处”;作为国家之道,讲“协和万邦”、以德怀远。以上这些特征赋予了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世界上曾经产生过很多优秀的古代文化,但从未中断的只有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历史,就是其核心价值薪火相传的历史。当西方开始地理大发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开启了文艺复兴和近代化历程的时候,中国逐渐落在了世界的后面。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种古典文化要融入世界潮流则是历史的必然。近代以来,救亡图存和文化自新一直是我们需要同时面对的巨大挑战,这也使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走过了一段艰辛曲折和充满屈辱抗争的历史。但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品格使得我们

7、在面对挑战的时候能够卓然奋起,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不仅可以“睁眼看世界”,也能够创造新文化。历经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国文化走上了一条自救和自强的道路。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为中国新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我们可以在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前提下开展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我们在建设繁荣富强现代化国家的同时,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上迈出强有力步伐,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正在空前提升。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中华民族的百年图新中不仅得到延续,而且得到升华,在今天仍然显示出新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我们认为,这些核心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以人为本,关

8、注民生。“民本”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孔子讲“仁者爱人”、孟子讲“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都表达了对人的价值的肯定,闪烁着人本主义的朴素光辉。历史上,民心向背是“仁政”判断的最重要标准,它决定了一个王朝、一个政权是否具有道德的合法性。当今中国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是信守道义,勇于担当。重义轻利、乐善好施、信守承诺、谦谦君子,这是中国人最具代表性的人格形象。中国人具有强烈

9、的社会责任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急公好义,当仁不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天仍然是中国人所推崇的境界。三是自强不息,革故鼎新。我们的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越是艰难困苦,越是能够激起中国人的斗志。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禀赋并不优越,因此,我们民族养成了胼手胝足、辛苦劳作的勤劳品格。中国文化和经济虽然长期领先于世界,但也经常遭遇各种战祸、饥荒、侵略,每次大的打击,都是我们崛起的前兆。因此,中国文化既有坚守的一面,也有创新的一面。“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可以说是中华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写照。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但我们没有消沉,而是走上

10、了重新奋起的征程。在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今天,前哲先贤这种坚毅勇决的精神气质,仍旧激励着我们的民族奋发向上。四是兼收并蓄,有容乃大。我们不固步自封,拥有接受外来文化、融会外来文化的勇气和胸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和积极的变革,都是在充分吸收、借鉴不同文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取得的。中国社会改革开放成功实践也再一次证明,保持开放的心态,倡导包容并蓄的文明观理应成为中国和国际社会和平发展的共识。当人类已经进入地球村时代,开放的文化心态是一个文化大国应有的气度,我们在文化的交流和对话中,体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情怀,不仅愿意吸收一切优秀文化的元素,也愿意将自己的文化精华介绍给世界、

11、传达给世界。五是热爱国家,热爱和平。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复兴,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中国迈上和平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因此,中国人尤其懂得和平的珍贵。中国自古就有强烈的“非战”思想,尽管我们在历史上也历经了无数次战争,但除去国家内部的战乱与冲突,所发生的对外战争更多的是出于自卫与防御。农耕文明的自足性以及中国人性格的温和与内敛,决定了中国对外并不具有侵略性与扩张性。我们也从无“仗剑经商”的传统,对外的经济往来,一向以和平互惠的方式来实现。历史上横贯欧

12、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运抵中亚、欧洲与非洲,同时来自这些地区种类繁多的商品,也大大满足了中国人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形态各异的宗教与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绚丽多彩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不绝于途。“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之路、和平之路。当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稳步融入国际社会。中国的发展使世界格局更为平衡,国际社会更加安全,我们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发展。六是敬畏自然,善待万物。面对大自然,中国人的情感一是敬畏,二是亲近。我们对天地运行的伟大壮阔心存敬畏,认为人来自大自然、身处大自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把自己当做大自然的对立面和掠夺

13、者。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获取资源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但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恶化、能源枯竭、物种多样化受到威胁等的代价。反思人类的发展道路,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理念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我们今天提倡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社会经济发展要满足生态环保、资源合理利用、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准提升等多方面的要求。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曾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进程,是其历史贡献的标志;这种核心价值,是否为人类社会成员所共同体认,是其适合今日世界潮流的标志;这种核心价值能否与时俱进,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活力的重要指标。中华文化核心价值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也是今天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