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47779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2、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3、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二、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难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三、教法与建议1.用2课时完成教学。2.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同学的阅读兴趣。设疑激趣法。教师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积极性。讨论点拨法。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教师

2、作适当点拨,师生互动。四、学法与要求1.先通读课文,标出生字、生词,查词典,做好注音、释词的练习,以扫清阅读障碍。2.学习篇幅比较长的文章,要学会寻找中心句,以达到梳理思路,领会主旨的目的。五、教学练评活动程序阅读导航:速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批注,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活动1】诊断性评价1、了解作者。2、给加点字注音。肇( ) 埋没( ) 彷徨( )( )3、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格物: 致知: 格物致知: 结合“格物”“致知”的词义,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活动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预学

3、后组内交流,做修改、补充,课堂上汇报。本文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标题)【活动3】合作探究,把握文章内涵3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4本文的标题是中心论点吗?【活动4】品读课文5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6本文的结论是什么?7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活动5】合作研讨,各抒己见1.文本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1)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2)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3)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不是一样的?(4)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5)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6)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4、7)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8)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9)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10)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11)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12)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怎样论证的?(13)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活动6】形成性评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一)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

5、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

6、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1.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2.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格”在此句中是什意思?4本段选文中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这几段文字的论

7、点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A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B王阳明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C儒家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D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6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证明论点?7这三段论述文字是如何紧扣全文的中心论点的?8从这几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王阳明的态度吗?六、拓展延伸(选学)同学们,学完课文后,相信你对“格物致知”有了深刻的认识。联想一下,我们是否也有“格物致知”精神?是否也有通过“格物”来“致知”的生活事例?或者有关“格物致知”的名人名言或历史故事?七、小结与反思本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学习它,不只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我们的思想之门。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合格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