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导学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466798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导学案.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教学本组教材

2、,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项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本组教材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是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本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把这次综合性学习和本组其他各项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时,教师要整体观照本组教材编排的特点,整体安排教学活动,做到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教学活动能够协调进行。教

3、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l课时,展示台1课时。杨氏之子导学案课题10杨氏之子所属单元第一单元课时2课时主备人魏琴艳参加人本组全体教师审核人王宏艳教具准备 小黑板学习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3、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重难点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第一课时【激情导入】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

4、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检查反馈】一、看拼音,写词语。 ling gu cng hu zo y kng z yu ji qn ( ) ( ) ( ) ( ) ( )二、.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组内交流以后,第一题的聪惠、造诣、家禽这三个词的书写要抽查一下4号学生;第二题指名2号回报.)【导学释疑】一、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二、预估学生独学时出现的问题估计3、4号学生学习有困难。不能连贯的说出句子的意思【整理释疑】1. 聪惠、造诣、家

5、禽的书写。2. 总结句子的意思时,教师适时点拨。【达标测评】一、选词填空。 爱慕 爱惜 珍惜 1、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之心。 2、我们要( )今天的幸福生活。 3、我们要( )粮食,( )农民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1)听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3)有名望的;(4)用鼻子嗅;(5)姓。 1、你号,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 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 3、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 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 5、闻家的人都拌到外省去了。( ) 第二课时【

6、激情导入】同学们,你对杨氏之子内容有了一些了解?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来品味课文的魅力。【检查反馈】一、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二、(小练习册第三题)【导学释疑】一、阅读课文独自学习,解决下列问题。1.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大声反复朗读课文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2、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

7、里?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二、预估学生独学时出现的问题1.第一个问题学生独学时3、4号有一定困难。2.第二个问题是本课的难点,估计大部分学生解决不了。三、解决问题的方法1、第一题在对学、群学展示后,需重点抽查下面几个句子的理解(2、3号学生)“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2、第二题在小展示时发现有说的好的几个小组在大展示时再交流一下。先让1号学生讲,能基本讲到问题的关键点上,教师点拨、引导,讲不出来的教师讲解。【整理释疑】1、“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

8、点是“夫子”的理解3、杨氏之子的话妙在哪里?说一说生活中这样说话的例子。【达标测评】一、认真读短文,理解下列词句。 1、 聪惠: 2、此是君家果: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二、请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孔子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三、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作业设计】 小练习册一、二、四。大练习册第三题、第六题。 【作业反馈】个别同学对文中的一些文言词理解不够准确。【板书设计】10 杨氏之子机智、幽默杨梅-杨家果孔雀-孔家禽课后反思本文是学生初次接触的文言文,培养兴趣尤为中重要。在理解文意时,先指导字词,再让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全

9、班交流,使学生由浅如深,轻松掌握课文内容,避免对文言文的恐惧感。课文难点是: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重点指导。晏子使楚导学案课题11晏子使楚所属单元第一单元课时2课时主备人魏琴艳参加人本组全体教师审核人王宏艳教具准备 小黑板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理解一些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重难点1、精读晏子

10、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2、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第一课时【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检查反馈】一、 读拼音,写词语。 w r s hung b gu gu j qifn ( ) ( ) ( ) ( )( ) Xio x x d chn

11、hui nn gn j zhj ( ) ( ) ( ) ( ) ( ) do zi pi b sh wi fng i xio lng xio ( ) ( ) ( ) ( ) (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盛(shng chng)产 盛(shng chng)饭 强盛(shng chng) 盛(shng chng)酒 为(wi wi)人 为(wi wi)了 为(wi wi)何 为(wi wi)期 为难(nn nn) 难(nn nn)民 遇难(nn nn) 难(nn nn)关 撒(s s)谎 撒(s s)种 撒(s s)播 撒(s s)尿 三、 说说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故事是按顺序记叙

12、的,故事的起因是:,经过:,结果:。(组内交流以后,第一题的侮辱、柑橘、敝国这三个词的书写要抽查一下4号学生;第三题指名2号回报.)【导学释疑】一、阅读课文,独自学习,解决下列问题。1、整体感知课文:说说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故事是按顺序记叙的,故事的起因是:,经过:,结果:。3、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是怎样侮辱的?晏子是怎样应对的呢?结果怎样?二、预估学生独学时出现的问题第一题和第三题估计3、4号学生学习有困难。【整理释疑】3. 侮辱、柑橘、敝国这三个词的书写。4. 概括文章内容时,教师适时点拨。【达标测评】 一听写生字词。 侮辱 尊严 柑橘 枳 敝国 囚犯 临淄 淮南 规矩 大臣 盗贼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二、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乘机(chng chng) 尊重(zn zng)为难(nn nn ) 敝国(b b)撒谎(s s ) 大夫(d di)第二课时【激情导入】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那么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 【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